分析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72例临床分析论文_朱智兰

新疆霍城县第一人民医院 超声科 835200

【摘要】目的:评价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月,医院共诊断72例子宫腺肌病,对比腹部超声、阴道超声的诊断效用。结果:阴道超声病灶检出率93.1%、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1%,高于腹部超声78.2%、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超声星点状血流信号、病灶周围有无假包膜、周围血流信号不丰富且不规整检出率高于腹部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效果更好,能够检出更多的病灶,可能与显像质量明显更好有关。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超声;阴道超声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子宫内膜组织异位的良性病变,可恶化病变,是不孕症、子宫粘连、子宫肌瘤、月经紊乱、性交痛关系密切,多见于40-50岁女性。子宫腺肌病发生机制较复杂,与多次妊娠、生殖系统感染、宫腔手术史关系密切,及早诊断非常必要[1]。子宫腺肌病早期无明显症状表现,宫腔镜是诊断“金标准”,但宫腔镜操作适应症比较狭窄,超声是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主要方法,不同超声诊断技术的诊断效用有一定的差异。2015年1月~2017年1月,医院共诊断72例子宫腺肌病,对比两种超声诊断效用,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7年1月,医院共诊断72例子宫腺肌病,年龄24~51岁,平均(43.5±5.6)岁。合并子宫肌瘤35例,巧克力囊肿22例,子宫内膜增生15例,宫颈囊肿10例,单纯囊肿7例,子宫内膜息肉6例。单发病灶20例,多发病灶52例。未婚2例,已婚70例。有剖宫产术史16例,人工流产史25例,宫内节育器防治史44例,诊断性刮宫史5例,输卵管结扎术史7例。症状表现:痛经56例,月经量增多25例,不规则阴道流血11例。纳入标准:①经宫腔镜手术诊断;②临床资料完整;③采用腹部以及阴道超声诊断。

1.2 方法

都首选腹部B超声检查,在门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血液生化指标检查诊断,探头频率3.5MHz。44例先进行腹部超声,其余先进行28例阴道超声,而后饮水充盈膀胱在进行腹部超声。腹部超声采用仰卧位,探头置于耻骨联合上方纵向、横向、斜向多切面动态检查。阴道超声探头频率6.0MHz,探头表面涂抹耦合剂,外套避孕套,多切面检查。超声按照顺序,先评价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及其附件是否存在病变,寻找病灶,并进行形态学分析,重点扫查输卵管、卵巢、子宫后壁等部位,对于可疑的部位,需要反复扫查。若成像质量不佳,还需要进行多切面扫查,寻找典型的声像特征,寻找直接以及间接诊断的证据。重点观察子宫内病灶以及正常肌壁界限,判断子宫内膜肌层是否连续、光滑、移位。常规超声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子宫内膜蠕动以及子宫动脉以及螺旋动脉的血流动力学。

1.3 观察指标

阴道超声、腹部超声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诊断的异位病灶的个数。典型的表现检出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诊断效用以及典型表现检出情况采用 检验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手术诊断174个病灶,阴道超声诊断162个病灶(93.1%)、腹部超声诊断136个病灶(78.2%)。72例患者,阴道超声、腹部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1%(67/72)、76.4%(55/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超声星点状血流信号、病灶周围有无假包膜、周围血流信号不丰富且不规整检出率高于腹部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阴道超声相比,*P<0.05。

3 讨论

研究显示,阴道超声诊断相较于腹部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效果更理想,阴道超声病灶检出率93.1%、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1%,高于腹部超声78.2%、69.4%(P<0.05),这可能与阴道超声有助于获得更加的成像质量,获得典型的声像表现有关。病灶周围无包膜,边界与周围肌层血流信号是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

可能原因为:①子宫腺肌病容易合并其他病变,会干扰成像,如子宫肌瘤、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增生等,会导致子宫腺肌病的漏诊,特别是那些腺肌病病灶比较隐蔽、直径较小对象;②成像不容易受膀胱充盈度、肠气、肥胖、腹腔粘连等因素影响,合并症可能会导致解剖结构改变,如子宫粘连会导致宫腔容积下降,子宫壁扭曲,超声诊断难度较大[2]。需注意的是,阴道超声以及腹部超声单独也可能导致误漏诊,特别是那些合并其他疾病病变比较复杂的对象,采用阴道超声以及腹部超声联合应用更为必要[3]。特别是考虑到子宫腺肌病对象主要为40岁以上的女性,对阴道超声不会有太对的回避,检查需求比较强,若无法明确诊断,联合诊断也非常必要。

小结: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效果更好,能够检出更多的病灶,可能与显像质量明显更好有关。

【参考文献】

[1]陈隆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价值[J].世

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6,16(27):30-31.

[2]Testa AC,Di Legge A,Bonatti M;Imaging techniques for evaluation of

uterine myomas[J].Best practice&research Clinical obstetrics&

gynaecology 2016,34:37-53.

[3]彭磊,史家乐,宗金娟.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15):193-195.

论文作者:朱智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

标签:;  ;  ;  ;  ;  ;  ;  ;  

分析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72例临床分析论文_朱智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