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残积层联络通道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肖建洋

花岗岩残积层联络通道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肖建洋

广州轨道交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结合广州地铁知识城线盾构区间联络通道施工,介绍在花岗岩残积层地质条件下,采用洞内水平注浆+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暗挖法联络通道施工,阐述联络通道开挖过程中的施工控制要点,并提出施工过程需要改进的工作,以确保联络通道施工质量和安全,给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花岗岩残积层  洞内水平加固  暗挖法联络通道施工

1、联络通道概况

广州地铁知识城线某盾构区间区间设置1座联络通道兼废水泵房,埋深为20.20m,联络通道加固设计采用洞内前进式注浆形式,并辅以超前小导管的辅助加固措施。联络通道净空形式根据人员疏散条件定为半圆拱直墙断面,矿山暗挖法施工。洞身位于<5H-2> 、<6H>层,上部有中粗砂层。

2、联络通道结构设计

联络通道结构设计参数如下表:

4、加固施工

根据设计参数及现场试验,确定双液浆质量比为水:水泥:水玻璃=1∶1∶0.5,水玻璃波镁度为37;注浆终压为1.0~1.5MPa,设计扩散半径为600mm。注浆孔打设及注浆顺序为洞门中心→洞门两侧→底部→拱部。

5、加固效果检查

联络通道在开挖前对加固体进行抽芯检查。联络通道加固区内探孔打设3个、抽芯孔2个,深度约5-7.5米,取芯芯样显示开挖地质与设计及勘察报告较相符,芯样中能明确发现有水泥浆液,有一定加固效果,探孔显示土层自稳较好。

6、联络通道施工

联络通道施工过程:前期准备工作→左右线隧道架设临时支撑→全断面前进式注浆加固→开挖节点验收→拆除左线隧道特殊管片→施作洞门闭合环框梁→超前小导管注浆→土方开挖、砂浆锚杆、挂钢筋网、架设钢格栅、喷砼→联络通道初期支护→泵房加固、开挖及初支施工(2#联络通道)→施作防水层→二次衬砌施工→拆右线管片、施作闭合环框梁→拆除支撑、施作防火门。

联络通道采用台阶法即上台阶为Ⅰ区开挖,下台阶IV区开挖,开挖步距初定为0.5m。由于开挖断面较小,考虑初期支护及洞周收敛的需要,开挖断面宜在设计轮廓线外放宽100mm,确保二衬净空尺寸。开挖边线处预留30cm~50cm人工开挖、修整,保证开挖轮廓线圆顺,开挖面平整。开挖前先施作拱部超前小导管,每开挖50cm设置一榀格栅钢架,格栅钢架纵向连接筋φ22,环向间距1.0m,内外均设。喷射砼前挂设双层@200×200φ8钢筋网片,采用C25P6喷射砼,喷射厚度30cm。每一循环开挖完成后立即进行格栅钢架搭设及挂网喷锚,初支完成后才进行下一循环的开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7、风险分析

根据联络通道施工工艺及现场实际情况,经分析认为本区间联络通道施工面临的主要风险有:

(1)花岗岩残积层中的开挖风险;

(2)开挖过程中涌水、漏土、坍塌风险;

8、 风险应对措施

对于隧道开挖中出现的涌水、漏土、坍塌风险,必须视具体情况向衬砌背后更深层围岩进行注浆止水,必要时采用喷射砼临时封闭掌子面。施工严格遵从“短进尺,管超前,严注浆,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开挖后及时支护及时封闭成环。

水平洞开挖之前,对开挖面左右线,前后5环管片作重复注浆,目的一是加固该区域管片,目的二是阻断管睡背后来水,注浆完成后把腰部管片吊装孔打穿,检查水量情况,确保管睡背后无水流通道。

初期支护是防止因围岩失稳造成隧道结构破坏、变形等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的重要手段。本联络通道的初期支护体系由超前小导管+砂浆锚杆+钢格栅+双层钢筋网和喷射混凝土联合组成。超前小导管应在每次循环开挖前完成;其余支护也应在开挖后及时完成,当初期支护封闭成环一定长度后对初支拱背后2.0m以内空隙及软弱松弛围岩注浆加固。考虑施工误差、初衬变形和拱顶沉降等因素,适当放大断面开挖尺寸。

为保证开挖过程中掌子面的稳定,开挖前从左线隧道对联络通道拱部的地层进行超前小导管压注水泥单液浆(水灰比1:1)加固,注浆压力应根据地层致密程度决定,一般为0.5~1.0MPa,具体压力可根据现场试验确定。

9、小结

本工程的联络通道地质地层以花岗岩残积土为主,在施工过程中虽然遇到困难,均及时作出处理,保证开挖过程安全可控,现小结如下:

1、施工组织要严密,思想要重视。首先要对这种地层有深刻的认识把握住地层的特性如:“遇水易软化崩解”,思想上要重视。对地层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要科学、合理、严密的组织施工,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连续作业,尽量缩短施工中的间歇时间,开挖速度要快。在花岗岩风化残积土层中进行暗挖施工体现一个“快”字,严格控制开挖循环进尺。

2、联络通道矿山法施工时,应确保无大的线性水流施工,必要时采取措施处理后方可施工,在降水过程中,应对周边建筑物以及道路等设施加强监测,一旦房屋沉降和倾斜超报警值,应对房屋基础进行加固处理。

3、初支施工时预埋注浆管,每当初期支护固定成环一定距离后,随即进行衬砌的背后注浆。

希望通过对上述事件的分析及总结,能为在花岗岩风化残积土这种地层中联络通道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竺维彬,鞠世健.复合地层中的盾构施工技术[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论文作者:肖建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6

标签:;  ;  ;  ;  ;  ;  ;  ;  

花岗岩残积层联络通道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肖建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