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性静脉炎的护理分析论文_杨洋,熊鹰(通讯作者)

输液性静脉炎的护理分析论文_杨洋,熊鹰(通讯作者)

杨洋 熊鹰(通讯作者)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重症医学科 重庆 400042)

【摘要】 本文对输液性静脉炎的护理工作进行研究,主要从治疗和护理两个层面,提出当前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行之有效的建议,希望能够从护理方式上,加强对静脉炎的预防。

【关键词】 静脉输液;静脉炎;护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326-02

静脉注射在现代医疗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治疗方式,能够短时间内,实现较好的治疗效果。不过,良好的治疗方式,既能够提升治疗的效率,却也会存在着一些副作用。静脉炎便是其中之一。输液性静脉炎,是在输液过程中,偶尔出现的并发症。体表症状为红斑,病情严重时,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虽然该病症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但是,由于静脉炎的出现,患者的血流速度会逐渐变慢,对正处于其它病症治疗状态的患者而言,静脉炎可能会造成加重病情的风险。所以,输液治疗中,必须要对静脉炎采取有效的方式,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应及时的采取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楚。

1.输液性静脉炎的判断标准

Ⅰ级:输液区域存在明显的痛感;伴有水肿发生;无硬结;未出现条索脉络;

Ⅱ级:输液区域存在明显的痛感;伴有水肿发生;无硬结;出现条索脉络;

Ⅲ级:输液区域存在明显的痛感;伴有水肿发生;有硬结;出现条索脉络。

2.输液性静脉炎的造成因素

2.1 药物因素

2.1.1渗透压 在静脉注射治疗过程中,药物会对人体的静脉产生渗透压,不同药物的渗透压力不同,临床试验表明,渗透压的基数越高,对于静脉的作用效果便会越强,而根据人体经脉强度的差异,所以在静脉注射时,会造成静脉炎的问题发生。而为了减少渗透压对人体的影响,大量医学机构采取了相应的临床研究,发现达到600 时,静脉会在作用下,于24小时内发生反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2刺激性及毒性 很多药物都存在不可避免的刺激性,会对静脉血管造成伤害,进而引发炎症。所以,引发静脉炎很多情况是由刺激性引起。而药品毒性问题,由于部分疾病,需要利用药品毒性机理治疗,毒性也可能会成为刺激静脉炎的罪魁祸首。

2.2.3 PH值 人体的静脉血管,会存在一定酸碱值的受用范围,即超过范围后,内膜便会被酸碱值较高的液体穿透,由于缺少了内膜的阻隔作用,所以会集聚血小板,并在刺口处发生凝结,进而导致静脉炎症。

2.2 机械刺激

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医护工作者由于经验不足,刺入的针头不够准确,造成血管被反复刺激,引发炎症;二是特殊用药需要硅胶管插入体内,根据人体的承受力不同,部分人群会因硅胶物质产生静脉炎;三是选择刺针出现失误,型号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对血管造成一定的伤害,再由感染机制诱发静脉炎。

2.3 物理及自然因素

药物经液体溶解的程度,也会影响到静脉输液是否存在并发症,部分药物溶解不充分,导致颗粒物较大,容易划伤血管内壁,触发炎症。另外,输液的客观环境,对血管状态也会有所影响,例如室温等。

2.4 其他

诱发静脉炎的因素非常之多,甚至可以认为,任何客观环境,都存在炎症的触发的条件。同时,患者的机体因素,也可能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3.输液性静脉炎的护理措施

3.1 加强护理评估,选择合适血管

在患者需要输液时,主治医生必须要对患者的血管状况进行评估,例如结合患者年龄、病症、体制等因素,并将评估结果传达给刺针治疗的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必须就输液问题设定相应的计划,根据上述要求,确定每一次的下针问题,避免诱发静脉炎。

3.2 合理安排输液,正确掌握药物浓度

在药物使用上,应严格按照说明进行,若多种药物混合使用,应该根据药物的刺激性、作用效果、物理性状进行区分,并有效的间隔时间后,再进行输液治疗,以免过度刺激静脉血管。另外,需要妥善的进行药物管理,采取“现用现配”的管理机制,避免药物配兑完成后,因时间过长出现颗粒沉淀,对血管造成物理伤害。

3.3 封管方法须正确

我国在近年来,开始广泛使用留置针技术,以避免对患者皮肤反复的刺激,和血管经常被刺针所造成的并发症。从当前的状况来看,留置针的使用,同样会引发静脉炎,这是由于处理不当,或是封管步骤出现错误,留置管无法长时间使用,却又未及时取出针管,所导致的静脉发炎。因此,应有效的对留置针的封管进行管理,进而避免出现并发症的状况。具体实现方式为:第一,在封管液的勾兑上,应该按照规范的步骤,充分的稀释生理盐水;第二,封管前,必须为患者注射肝素液,且需要按照使用规范进行;第三,封管中注意控制力度,尽可能的减缓压封速度,以减轻患者的痛感。

3.4 做好告知工作

医护人员必须要有服务意识,在进行静脉输液前,应该告知患者:当前所使用的药物,将会产生哪些生理反应。同时提醒患者自主观察变化,在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联系主治医生。另外,医护工作人员,需要建立完善的巡查责任机制,定时巡床问诊,准确记录相关信息。而当输液造成静脉炎发生时,除了采取的必要医疗手段外,必须详细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属,明确静脉炎的问题所在,以提升患者及家属对医护工作者的理解。

3.5 观察局部反应

通常输液性静脉炎,较少出现急性的状况,但是,往往因为这一因素,造成了医护人员对患者静脉炎的忽视。考虑到静脉炎对患者的影响,医疗机构应该根据静脉炎,建立相应的管理措施,明确要求医护人员着重观察,使所发现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例如,在刺针附近出现肿胀、渗液等情况,需第一时间终止输液,并将患病位置水平抬高,根据人体机能原理,发炎位置会因为低于心脏,而出现血液的回流现象,有益于及时减少炎症的范围和程度。另外,在基本处理完成之后,医护人员需要告知患者,若静脉炎位置再次出现发炎表症,应当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结束语

虽然静脉炎在一定情况下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更加科学的医疗管理方式,却能够较好的减少注射性静脉炎的发生几率。所以,笔者在提出相关问题后,主要从医疗管理上入手,并为输液管理提供了若干建议,希望能够对实践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玉尔古丽?纳斯尔拉.输液引起静脉炎的原因、预防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08).

[2]葛晶晶.静脉输液引发静脉炎的护理探讨[J].现代养生,2015(01).

论文作者:杨洋,熊鹰(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6

标签:;  ;  ;  ;  ;  ;  ;  ;  

输液性静脉炎的护理分析论文_杨洋,熊鹰(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