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高中高三学生化学学习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克服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化学论文,心理障碍论文,成因论文,重点高中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重点中学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进入高三学习后,学生一旦学习成绩不太理想时,情绪容易引起波动。具体表现在容易产生思想烦恼、心情焦虑、情绪紧张,有的甚至出现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等症状。对学习、前途产生忧虑,导致学习效率欠佳,成绩下滑,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呢?能不能通过老师的努力避免这种现象呢?这正是我们要研究的。
一、重点中学高三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成因
当今社会已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上不了好大学,往往有可能找不到好工作。高三学生即将跨入大学校门,因而导致各种压力一下子向他们倾泻而来,使得他们中的一些心理脆弱的学生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产生了明显的学习心理障碍。
那么,有哪些因素,使他们产生化学学习心理障碍呢?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定位
有的学生进入高三学习以前学习成绩不错,他们把考上名牌重点大学和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定位太高。然而,高三化学学习中,由于教学内容的深化,在教学的深度、广度和难度上较高一、高二时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高三化学的知识内容、知识结构的复杂性,使这些目标过高而理解能力并不出众的学生感到不适应而产生焦虑。这些学生以前缺少受挫折的体验,更缺少应对挫折的方法、技巧和心理,因而一旦遇到挫折,就不知所措。一段时间后,由于成绩不甚理想,思想包袱也变得很沉重。特别是当一些原来比自己功课差的学生学习成绩超越自己时,便对自己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对前途感到迷惘。心理负担的沉重,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2.课业负担
高一、高二的化学教学是知识普及教学,无论哪位学生都要学。由于教学要求较低,老师布置的作业量一般较少,对于选考化学的学生而言,完成作业是不成问题的。但到了高三,以分数看教学质量的传统势力,使老师也不得不考虑考试的结果。因此,有的老师不恰当的搞题海战术,搞大运动量训练,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据调查,高三的作业量,一般是以前作业量的3倍以上,思路敏捷的学生能在适当的时间完成,但绝大多数学生完成当天的作业量要在晚上10点以后,少数同学甚至要做到11点以后。有的学生相当疲劳,第二天上课容易打瞌睡,听课的效率也大打折扣。上课效率低下,课后就消化困难,造成了学习的恶性循环。这将大大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心态起着重大的影响。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家庭比较民主,能正确认识孩子的学习能力,对孩子的要求比较恰当,这些学生学习心态往往较好。有的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经常与别人家的孩子攀比,对孩子的学习能力认识不足,似乎自己的孩子非得上名牌大学不可。一旦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时,还常讽刺、挖苦。尽管他们也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是他们的接受能力与优秀生存在先天的差异,长期形成的学习方法也不科学,成绩不甚理想。加上来自家庭等的沉重压力,心理崩溃了,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
4.学校环境
重点中学的学生,主要的活动都在学校。学校的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影响极其重大。调查结果表明,有的学生平时不善于与别人交往,不主动参与集体活动,一旦遇到困难时不与别人交流,别人无法知道他的想法。这些学生由于很难得到别人的帮助而显得很孤独,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幻想。有的班级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学的风气,使得学习困难的学生感到无助。频繁的练习和考试,使学生的神经一直处在惶惶不安、高度的紧张状态之中。上述种种因素,都是造成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对一些心理脆弱的学生极易产生严重的学习心理障碍。
5.学习方法
长期以来,从小学到高中,学生接受的教育往往是注入式的成分较多,启发式的成分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不强。对一些适应能力差的学生感到高三化学学习不适应。高三化学学习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理解、分析、思维、知识迁移、综合等能力。有的学生在学习中不认真研读课本,埋头于习题堆里,对课本知识一知半解,把教学辅导材料看得比教材还重要,轻重倒置,学习收效极低。有的学生求量不求质,习题做得不少,但没有细细推敲,未深刻理解习题的含义,只要老师将题目一变,就不知方向。因而学得很疲劳,成绩却不理想。久而久之,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心理负担也越来越重。
二、克服高三学生化学学习心理障碍的对策
鉴于上述种种引起化学学习心理障碍的原因,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如何去正确应对呢?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只有让学生处于最佳的心境状态,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成效。而学习上的顺逆、工作中的成败、人际关系的亲疏、健康状况的好坏、生物节律的起伏等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心境。艾森伯格等的习得性勤奋的原理也告诉我们,学生学习差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学习没有处于良好的心境状态之中,教师一般只会表扬学习好的学生,使学习差的学生在思想上和感情上产生了无助感。反正老师不表扬我,努力与不努力都一样!他们的学习心理可见一斑。作为老师,我们不可能改变目前的竞争现实,但可以通过心理疏导,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较好地调节和控制悄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应主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寓感情交流于教学中
在学生的眼里,老师是神圣的,大多数学生不太敢接近老师。但高三学生更重感情,如果老师施爱于细微之处,平时对学生多接触、多关心,就会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如对生活困难的学生多问寒问暖,生活上多一些照顾;经常主动召集一些学生开个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对于学习情绪变化较大的学生,主动找他们个别聊聊;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义务补差等。如果你做了这些努力,学生会对老师从尊敬到亲近,从亲近到做朋友。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很难产生学习心理障碍。
2.运用激励机制
教学激励机制是寓教于乐原则的一种表现形式。情感教学心理学认为,当一个人处在快乐—兴趣情绪状态中时,最能发挥其智能水平。保加利亚精神病疗法心理学家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第一条便是愉快而不紧张的原则。人总是很爱面子,不喜欢别人批评。对于重点中学的学生,学习又很努力,但努力不一定都有好的结果。老师提问的一些问题,在老师看来是极其简单的,但学生就不认为简单。即使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有时很简单的问题也可能回答不出来。因此,当老师提问时,对回答不出的学生,要有耐心,应多暗示、多提示、多鼓励、多肯定。要善于找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学习中看到希望,看到成功,看到老师的笑容。否则,对于已经花了很大苦功的学生而言,其伤害的程度是无法形容的。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不太愿意跟别人进行思想交流,自卑心理又强,也许就在你的一次不经意的批评中,使他们对化学学习产生了恐惧,背上了很重的思想包袱,导致学习成绩下滑。
3.施爱于教学之余
高三学生的阅历比其他年级的学生多,对事物也特敏感,感情也持久。老师跟他们接触的时间越长,他们对老师也越了解,师生感情也越深。多参与他们的活动,是密切师生关系的最佳途径。如运动会时,站在他们的队伍里为他们呐喊加油;主题班会时,做他们中的一员;一天学习活动结束了,跟他们一起到外面放松一下……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很乐意把自己的知心话说出来,真正把老师当成自己的朋友。一堂课结束了,老师不妨在教室里多停留一会儿,问问学习困难的学生哪些问题没解决,听一下他们对老师上课有什么要求,他们会感到老师是多么的和蔼可亲。他们由对这位老师的爱戴转化为对这位老师所教学科的学习兴趣。一旦有了这种兴趣,何愁学习成绩上不去呢?对有的不善于和别人交往的学生,老师就更应主动关心他们,接近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班级中建立学习互助小组,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得到优秀学生的帮助,使一些比较难以完成的任务得到解决。只有不使任何一名学生掉队,才能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
4.与学生肝胆相照
老师的教育任务不仅仅是完成本学科的教学工作,每位老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越普遍,老师越应做好他们的心理辅导工作。对于有学习心理障碍或学习有反常的学生应及时关注,对产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原因了如指掌,工作方法讲究策略性。如家访要变成学生乐意的家访,必须多多肯定学生的努力与进步,这样通过家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信心。与学生谈心时要真诚相待。对自己不恰当的教学方法要勇于做自我批评,及时与他们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对学习心理障碍严重的学生,应及时协助家长去医院治疗。作为老师,在新的时期应有全新的教育思想,正确的教育理念。新时期的老师在语言、教态、行为举止上更要严格要求自己,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学生学习的服务员。
5.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作业量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作业量超出学生的承受能力,必然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沉重的作业负担是产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催化剂。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作业并不是布置得越多越好。过多的作业量,必有过多的重复训练。而这种重复训练浪费了学生的大量精力,占用了很多应该由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学生感到厌倦,影响了学习兴趣。古人也懂得乐学,更何况我们呢?作为一名老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努力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又要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老师除了精心上好每一堂课外,必须认真研讨考纲,精心选题,把外面流行的各种偏题、怪题和难题拒之门外(笔者统计,目前出版的各种中学化学辅导资料中起码有一半的内容是无助于中学化学教学的)。既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要保证教学质量。
三、教学实践后的成效
经过我们的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2004届高三(6)班是我们课题的一个试验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经过教学实践后,学生的欢乐声比刚进入高三时多了,在考试中有怯场现象的学生明显少了。尽管高三学习紧张,但他们把班级的事情看成自己的事情,同学间也形成了互帮互学、互相交流、互相关心等良好的学习氛围。失眠、做噩梦等现象已经绝迹。不少学生反映化学学习情绪比刚进入高三时宽松,没有出现化学学习情绪较前还要紧张的学生。高考中学生保持了良好的心理状态。化学成绩的标准差很小,最低分达100多分。全班的化学高考成绩超出市重点中学平均分许多,绝大多数学生进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
有一个学生,刚进入高三时,心理障碍十分严重,开始时上化学课精神高度紧张,怕老师课堂提问,目光呆滞,考试时身手颤抖,举止怪异,有时不能到校上课。心理障碍已发展成心理疾病……后来,老师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在老师的辅导下,家长给他在学习上松绑,不再提过高的要求,并带他到上海有名的医院及时进行心理治疗。在学校里,老师经常对他问寒问暖,看病时拉下的课及时给他义务补上,及时帮助他解决学习困难,并给予心理辅导,使他明确只要自己尽了努力,就对得起自己、家长和老师,不必与学习尖子攀比的道理,还落实班级干部专人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高三学习结束时,他的学习心态发生根本性转变,学习心理障碍明显得到改善,上课时精神振奋,考试时心平气和,行为举止也正常。在高考中化学取得了133分的好成绩。当他被录取到自己理想的学校后,他和他的家长不止一次对老师说:“谢谢你。”给老师的贺卡上写下了他的肺腑之言,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老师的深深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