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德集团与第四产业_第四产业论文

南德集团与第四产业_第四产业论文

南德集团与第四产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德论文,产业论文,集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以“倒”飞机而闻名全国的南德集团,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总结,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产业形式--“第四产业”。人们从此文中不仅可以发现南德集团成功的奥秘,还可以受到很大的启示。乡镇企业完全可以利用“第四产业”的理论与方法,利用城乡经济、地区经济乃至各国间经济的互补性,进行资源的优化“综合”,使企业的发展跨入一个更高的层次。

南德的实践告诉我们,无论在哪个领域,综合能力、统观经济全局的能力要逐渐取得支配地位。现在以致21世纪,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上的发展要求是以综合、统一为主导的。

一、第四产业的典型事例

下面我们举几个体现第四产业的典型的经营事例。

1980年2月,我们借了300元人民币在四川万县成立公司,那时搞公司都要找经济中心。公司建立后,我们到重庆去,连路费也花不起,搭乘去重庆的运粮卡车,到重庆后,进行调查研究。有个公司的经理提供信息说,上海的座钟很好卖。上海市民买“三五”牌座钟要凭结婚证或走后门才能买到。我们了解到,重庆江陵机械厂是个很有名的大厂(五机部152厂)有上万人,生产炮弹。该厂曾生产过微型表。于是我们与之商谈,要它按照“三五”牌座钟制做(当时还没有知识产权概念)生产座钟,并签订合同,订制几万台座钟。由于该厂的强大生产能力,生产的座钟甚至比“三五”牌质量还高。座钟生产出后,我们用启运托收、运费待付的方式运往上海。我们只要把货运到重庆火车货运货场,就可拿到铁路大票。我们又和上海淞江贸易公司(下简称上海公司)签订合同,贷到付款。当我们把铁路大票交给上海公司时,按规定贷就算到了。我们坐飞机到上海把大票交给淞江贸易公司,实际只花了几十元的飞机票钱。

座钟的出厂价为25元,我们按32元批发给上海,上海按36元售出,我们把铁路大票交给上海公司后,当天上海公司就向我们的四川万县公司帐户 上汇款,用的是电汇方式,手续费用仅2元(汇多少钱都是这么多手续费)。经过3天,几十万元钱到了我们手上(这个过程是我们计算好的)。

所有这一切我们严格按当时的规章办事。我们这时并没有什么理论,只是一种不自觉的实践。我们从这件事情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计划经济体制下条块分割造成的局面。一个最好的生产钟的企业(其产品质量比“三五”座钟好得多。“三五”座钟是用铝板,我们定制的这种钟用的是铜板),能生产大批量的钟,却不知道上海有那么好的市场。也可能有的人既看到了上海的市场和四川江陵厂的生产能力,但他却不掌握相应的金融和财务的组织手段,因此他不能像我们这样进行综合。

这是我们公司初创时的一笔非常特殊的很大的成功的生意,它的意义在于我们不自觉地把生产、市场、金融、运输等各个行业的分工(条块分割)综合起来,使之释放出一种新的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之大,令我们也感到惊讶。如果说我们在经济上能有什么核能量释放的话,这是一个最突出的典型。

我们此后在1988年开始进行的图154飞机贸易项目不过是座钟生意模式的放大而已。

我们具体分析了中苏两国之间极相似的经济体制造成的条块分割和彼此之间的“短缺”和“富裕”的关系。

--苏联有居世界先进水平的制造飞机的能力,但没有市场(更确切地说是计划经济体制使他们不知什么是市场)。

--苏联由于从政治入手的改革和照搬西方的方法搞市场经济,造成食品和各种轻工业品的相当匮乏。

--我国四川航空公司有公司执照、有专业人才,却没有大型干线飞机(因为没资金不能购买飞机)可用,因而四川的交通事业落后局面也不能改变。

--我国各省市众多的大中型企业有强大的生产各种食品、服装等轻工业产品的现实能力,(计划经济的优势之一是它的企业有强大的生产能力),但缺乏市场,使大部分企业陷入困境(当时的宏观经济背景是正在治理整顿)。

--我国以工商银行为代表的各专业银行有巨额资金,却因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效益差和因没有回报率高的项目而不敢放出款,因而影响经济效益。

南德公司针对这种种的“短缺”和“富裕”进行调配和综合。我们与苏联谈判签订合同为川航生产四架图154飞机。飞机抵川航后,我方即用飞机抵押而得到银行贷款,使各大中型企业把商品发往苏联,川航用飞机运营后所赚的钱付给我们,我们再还给银行。这一综合的结果是:

--川航未花一分钱有了新的干线飞机,扩大了公司规模,缓解了自古以来的四川蜀道难。

--贷给我们款的许多家国家银行得到较高的回报。

--300余家国有大中型企业由于向苏联出口了一千多车皮轻工业品(价值六、七亿元人民币),使企业恢复了生机。

--负责代理出口易货的北京地方国际贸易公司获取了巨额代理费和较高的声誉,使其由一个普通的小国有企业发展为大公司。

--负责代表进口飞机的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也获得了巨额进口代理费。

--南德公司也因操作成功这一中苏之间历史上最大的一笔单项易货贸易而获得巨额利润。

--苏联古比雪夫飞机制造厂的飞机有了市场。

--由于巨额易货贸易的成功,使苏联人民急需的轻工业品得到一定程度满足,也使苏联贸易部门赚到大笔利润。

这一综合了各个产业的大调配,使得中苏两国八方获益,皆大欢喜。

我们后来的卫星、国际金融以及其它许多项目的成功都是此一方法的结果。

二、全新的发展理论

第四产业理论的内在规定用公式表示为:

生产增长=生产要素的专业化程度×最佳组合的半径

所谓生产要素专业化程度,就是说我们现在的生产力在发展中,把很多行业分成无数个生产要素。这些生产要素,它的专业化程度很重要。

当我们强调第四产业的综合特性时,很容易被人误解为我们对专业没有什么要求。恰恰相反,在我们进行综合的时候,正是需要在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水平很高的人,比如在管理上,就要找在管理上有成效的人,这种人最好是既管理过小企业,也管理过大企业的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所谓最佳组合半径,首先是指,在组合产业中,组合的半径愈大愈好。因为半径愈大,可供选择的范围就愈大,供选择的人也愈多,选择的有效性也就愈强。如果我们在组合某一产业时,把范围确定在北京市,就不如把范围确定在华北地区、在全中国、在全世界。因为只有在全世界这个最大的范围内才能把更优秀的专业人才组织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强大的第四产业的生产能力。

其次,最佳组合半径是一种有效的合谐的组合。换句话说就是最小摩擦、最小内耗的组合。用极限的说法就是,形成一种最大半径的有效的没有摩擦与内耗的最佳组合。

再次,在我们的有效的半径中,跨门类愈多愈大愈好,不用怕其结构复杂。事实上在我们要综合的这个有效半径中,在我们的这一新产业形式中,事情愈复杂愈好办。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事情愈复杂,需要协调的半径愈大,其中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个生产要素所起的作用相对就愈小。这样如果某个人或某一环节有了什么变化,不会影响全局。

相反,如果在这种组合中只有一个或几个人,那么这种简单的组合往往不是大产业。即使是大的产业,也往往会由于人数少门类少,其中某一人或某一环节出现问题而影响全局,导致组合失败。

综上所述,我们的新的产业形成要求我们找到各行各业的最优秀的人才,尽可能地扩大组合半径,形成最佳组合。

我们可以举出我们在世界范围的组合事例,比如,我们要去美国组建一个为西方财团向中国投资服务的咨询公司。于是我们委托美国一个专家调查在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咨询公司,结果发现一家咨询公司去年收入达30亿美元。这是一个多么大的产业!这家公司因为我们南德公司的知名度和对中国市场的看好要与我们合作。我们当然就把这些最优秀的专业人才组合起来,纳入我们的有效半径。如此,我们就能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利润。试想,如果我们自己从头干起,而不去组合,什么时候才能达到人家的规模。

我们公司的金融也是这样做的。1993年6月以前,在国内搞金融对我们的项目起了巨大作用,但6月以后,遇国家宏观调控,使我们陷入绝境。我们立即把组合半径从国内延伸到太平洋彼岸,到了华尔街、华盛顿,由于组合半径的伸长,使我们很快就有了转机,建立起了银行,使我们的业务规模扩展更快更大。现在可以说我们南德集团在国内外市场上,长袖善舞,左右逢源,生机无限。

对于最佳组合半径,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还要强调两点:

一是我们在组合中要求我们只管最宏观层面上的判断,而把每一个环节都让有关方面的专家们去研究,千万不要越俎代疱,要像邓拓《燕山夜话》中所讲“谋不必己出”。我们的工作与程序是:首先深入调查研究,然后是请专家论证评估,最后是组合。

二是我们的组合要求有效。我们并非是单纯地追求数量,认为专家越多越好,片面地认为半径愈大愈好。用什么方法组合起来才有效、如何管理协调这一组合使之最佳,这是我们的课题,有赖于我们的经验积累。往往专家之间的合作不易,“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我们的目标是使彼此的摩擦、内耗降到最低点。

标签:;  ;  

南德集团与第四产业_第四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