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挑战与对策分析论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挑战与对策分析论文

·新时代新思想研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挑战与对策分析

徐 蕾

(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000)

【内容摘要】 运用文献分析法,分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分别来自国内外的不同形式的挑战,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任务,并进一步深入思考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 键 词】 意识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建设

意识形态是关乎国家命运、党的存亡的重大战略性问题。2013 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地位和作用,他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1](P19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发展和实践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随着中国崛起和国际国内形势日益复杂的形势下,积极、冷静应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新挑战的必然选择。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新时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来自国内诸多领域的挑战

1.从政治层面看。意识形态与政治之间存在着深度融合的关系,政治性是意识形态本身应有之义,在一定程度上讲意识形态都是特指政治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方面的建设往往要与政治发展高度一致,并成为维护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手段。中国现阶段正处于政治体制不断完善和发展阶段,意识形态建设必然要与政治体制改革相适应,构建主流意识形态势在必行。此外在面对当前政治社会中的一些错误思潮比如“普世价值”、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也凸显主流意识形态构建的重要性。如现在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的问题,往往就是借“反思”、“研究”之名,行诋毁革命、执政党和政权的合法性之实,进而指责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问题。近些年,一些人通过解构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诋毁战斗英雄是土匪;一些人通过解构革命的英勇事迹,诋毁事迹是文学创作而非历史事实;一些人渲染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来诋毁和否定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这些错误思潮的危害性不容低估。

2.从经济层面看。改革开放40 年中国经济无论从总量、竞争力、创新力还是国际影响力都有了历史性的飞跃。经济层面的成功实践必然要在理论上有所概括和反映,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理论创新提出了客观要求。

3.从文化层面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所指出的:“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2]意识形态建设在文化领域首先表现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同样也需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话语体系,这一层面我们目前是比较薄弱的环节。

4.从国家安全层面看。以中美贸易摩擦为基本表现,中国的经济安全、军事安全、领土安全等涉及国家安全领域面临巨大挑战,而这种冲突最终还是表现为中西文明之间的冲突。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构建,必须要明确由于中西文明之间的冲突这种根本性因素的存在,必将日益复杂化,对国家安全、国家利益构成的挑战将是深刻而长久的。

(二)新时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来自国际领域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快速融入全球化进程,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参与全球的竞争。伴随中国资本国际化的脚步不断加快,中国的国家利益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亚洲,而是逐渐地域的限制向海外延伸与拓展。海外利益本质上是国家利益的对外延伸,是国家战略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维护和拓展海外利益必然要以海外军事力量为支撑,以海外军事基地和补给港口为依托,这必将带来对美国军事霸权构成直接挑战。因此构建中国军事保护海外经济利益的国际合理性,争夺维护中国海外利益的话语权,迫在眉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诸多方面和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但是曾经在前苏联的改革进程被提出的私有化、多党制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在中国依然存在广泛的影响,并借助网络媒体的各种渠道大肆传播。针对这些错误的思潮,习近平说:“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4](P67)。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高度关注中国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建设问题,提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6](P42)。互联网和新媒体是把双刃剑,如果利用好了,互联网和新媒体可以成为主流意识形态要掌握话语权,可以成为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渠道。针对互联网和新媒体的重要性习近平强调“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6](P30)。如学习强国APP 的发布和运行,就是一个很具代表性的举措,通过网络上权威发布以及各种学习内容设置,实现多种渠道教育民众,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学习和教育将共同的价值观和理想目标传递给学习者,使之真正成为理论过硬、思想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也应该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开展学术争鸣和学术研究,巩固和维护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边坡在开挖以及支护过程中的整体位移分布图以及边坡在支护前后的整体及水平方向的位移云图如图4、图5所示。

GDP 的增长绩效、健全的法治体系、意识形态、绿色发展指标、社会福利与保障等方面都是在现代国家执政者的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来源。在社会转型中通过意识形态的有效构建去维护政治合法性的方式尤为重要。中国共产党从革命时期就高度重视以政治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建设。无论从党的建设还是军队建设,始终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定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作为意识形态构建的主要内容,为维护和巩固执政合法性提供了有效的、合法性的支撑。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形势也在经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各国政党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出现危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极其重视意识形态工作,“8·19”讲话中提出了“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巩固”的思想实际上重申了意识形态工作在维护和巩固执政合法性这一主要功能和作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巩固了其指导思想的地位,也就巩固和维护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巩固了这个基础也就巩固和维护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合法性。

老道士继续说道:“实不相瞒,我当年也是做古董买卖的,只是受奸人所骗才落得个家财散尽的下场。打那之后我只得以这副道士打扮混迹于世,靠占卜算卦为生。”一边说着,老道一边若有所思的回忆着往事。

3.中国军事保护海外经济利益被西方看作是军事扩张,挑战美国世界霸权

1.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国际话语权的构建挑战西方主导世界的主流价值观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阐释好、宣传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核心任务

国际话语权是一个国家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体现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重要途径。2013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论述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四个方面的路径,其中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是重要途径之一。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4](P162)一个大国的崛起,必须在国际舞台上营造对自身有利的舆论氛围和国家环境,对中国而言尤为重要,因为从20 世纪90 年代初“中国威胁论”的出现,有关中国崛起的很多负面言论层出不穷,给中国的和平崛起带来很大的阻碍。“新帝国主义列强论”、“中国经济渗透论”更是变本加厉、如法炮制的新版“中国威胁论”。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我们不能通过提高国际话语权,旗帜鲜明地在全球意识形态领域中争夺话语权和领导权,中国必然会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更多领域的围堵。从中美贸易摩擦中我们也能感受到针对中国的围堵不仅仅限于经贸和高科技领域,还涉及到体制、文化、军事甚至是意识形态领域。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一定要有所作为,在国际上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通过精心打造和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合理传递中国声音和价值理念。另外在具体的方式方法上要有谋略,积极学习别国的成熟经验,反思“孔子学院”模式的不足方面,使我们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过程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维护和巩固执政合法性是主要功能和作用

2.中国发展模式的成果被西方看作是向世界输出模式

(三)最大限度凝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共识是重要目标

2013 年8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P193)。这一论断揭示了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和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反作用,意识形态领域对一个国家整个事业的发展的影响具有特有的矛盾性和复杂性,要必须高度关注。正如习近平所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4](P153)2013 年11 月,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5](P86)。可见,在意识形态和经济建设的关系上,两者具有统一性,“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面对今天意识形态领域日益复杂化,更要坚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根本路线不动摇,要以进一步的经济发展,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使最大限度凝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共识成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目标。

(四)提高国际话语权,谋求在全球意识形态领域中影响力是重要使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因此,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前提下,积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现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具体到意识形态领域,就是要做到:一方面对内加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占领学术理论高地;另一方面对外将中国的开放性、包容性的发展理念与传统文化与中国的国际战略结合起来,利用国际舞台搭建对话平台,加强国家间交流、创新传播体制机制,努力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消除中国和平崛起的阻力。因此阐释好、宣传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核心任务。

中国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积极投身国家事务,旨在将中国成功的发展经验复制到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减少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现代化。中国主导下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贡献中国智慧,通过参与全球治理,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使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能够借助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实现复苏与发展。西方将这种挑战看作是向世界输出中国模式,是对西方主导的政治经济秩序构成威胁。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途径

(一)利用好互联网和新媒体,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有效性

20 世纪末伴随冷战结束美国曾希望将中国纳入冷战后建立起来的世界体系,而中国的发展并没有按照西方和美国所预想的那样。相反,中国另辟蹊径,“两条腿走路”,即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创建新制度和体系,或通过参与现有体系变革重塑规则和秩序,以适应自己发展的需要。如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亚投行的创立,使中国不但成为现有国际体系,特别是WTO 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的最大收益者,而且正在创立平行于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的新秩序。这些都使西方社会深感不安。从20 世纪90 年代初,“中国威胁论”的出现,到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担忧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提升与超越,再到2012 年对中国军事实力快速提升的担忧;再到今天的“新帝国主义列强论”、“中国经济渗透论”、“中国锐实力”等不同形式针对中国的出现论调,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由美国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暴露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针对中国崛起的“担忧”和“反应过度”。“独善其身”的“中国模式”在不同于西方所期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挑战了西方主导世界的主流价值观——普世价值和自由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国对西方和美国带来了“威胁”。

要跳出循环的怪圈,“苏联人”首先要“学习不再依靠伟大思想活下去”。但这是非常困难的。“二手时间”的出现恰恰显现出“苏联人”对旧价值无法自控的依赖和新价值重建的艰难。

(二)从意识形态战略高度重视中国新型智库建设

党的十九大产生的新思想中对新型智库的定位值得我们关注。众所周知,以媒体、教育机构、研究机构社会组织为依托的形形色色的西方智库堪称西方意识形态的先锋,它不仅有全球视野,而且针锋相对,旗帜鲜明地在全世界传播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服务于西方的软实力战略。西方的主流价值观通过书籍、期刊报纸、广告、影视作品源源不断地以各种各样的合法方式,堂而皇之地、夜以继日地在世界传播,不仅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而且其社会效益更甚,对像中国这样的非西方国家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中国应该借鉴西方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成果经验,发挥中国的媒体、教育机构和智库的建设在意识形态领域影响社会公众方面的重要作用,重视从业人员、研究人员的培养,使其忠于中国的价值观和国家利益,忠诚于党和人民,愿意为诠释国家价值理念、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付出艰辛的劳动”[7]。因此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培育和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也可以以中国新型智库建设为依托,实现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外联动机制,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骨伤手术患者因机体受到较大创伤,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大量出血,需要进行大量输血[1]。大量输血指的是24小时内的输血量约等于或大于患者的一个血容量[2]。研究显示[3],大量输血会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再加上库存血在保存过程中的保存损伤,会引发凝血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给患者的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了进一步对大量输血对患者凝血功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笔者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收的44例骨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三)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主阵地作用

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因为它面向的群体是中国社会未来的中流砥柱,它所面对的来自意识形态领域的交锋和斗争往往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习近平总书记2019 年3 月18 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8]。可见新时代办好高校思政课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举措。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加强一线的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对思政课的具体部署和要求,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和面临的新形势,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主阵地作用,努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生力量。

符合研究标准的头颈部肿瘤患者于口腔科会诊后24 h内完成表格式问卷和检查。通过自制的口腔问卷调查一般情况和口腔卫生习惯,问卷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每天刷牙次数、刷牙时间、牙线使用情况及是否曾行口腔检查;利用口镜、探针、镊子和牙周探针进行常规口腔检查,对患龋情况、牙周情况、残根残冠、牙列缺损、牙列缺失及智齿情况等进行检查并将结果进行登记,牙列缺损和缺失情况以全口自然牙28颗计算,不包括上下颌第三磨牙的缺失。将研究对象分为农村患者和城市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口腔卫生情况、口腔疾病状况及口腔疾病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C].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2016-05-18.新华社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

[3]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EB].2013-08-20.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8/20/c_117021464.htm.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6]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7]徐蕾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创新的价值与对策[J].学理论,2018(1).

[8]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EB].2019-03-19.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1/2019/0319/c64094-309-82234.html.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106(2019)07-0001-04

* 本文为2017 年北京中医药大学自主课题“新媒体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创新研究”(2017-JYB-JS-043)的阶段成果;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示范点项目阶段性成果;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PXM2016-014203-000107)阶段性成果;北京市教工委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当代社会思潮对首都大学生影响的新趋势及应对策略研究”(BJSZ2018ZC34)的阶段成果。

* 作者简介: 徐蕾(1979—),女,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潘维永)

标签:;  ;  ;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挑战与对策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