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雷热动力推进系统数字化控制的研究

鱼雷热动力推进系统数字化控制的研究

崔锐捷[1]2000年在《鱼雷热动力推进系统数字化控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介绍了HAP三组元鱼雷热动力推进系统的技术方案,并建立了开式循环鱼雷热动力系统的数学模型,对该系统典型工况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利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得到各种工况下的稳态值,作为模糊控制的经验值,进行了带参数自调整的自调整模糊控制理论在动力推进系统上的应用研究。分别设计了稳态调节、恒深变速和恒速变深控制的闭环控制规律以及微机控制器的软、硬件,并进行了数字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模糊控制的闭环控制系统稳定、响应速度快、稳态误差小、抗干扰能力强,能够满足鱼雷战术、技术指标对动力推进系统性能的要求,不失为一种性能良好的控制方案。 本论文对于研制新型高性能鱼雷热动力推进系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亦可用于对现有鱼雷动力推进系统的重大技术改造。此外,还可推广应用于其他类型的热动力系统过程控制与仿真。

陈支厦, 郑邯勇, 赵文忠, 王永昌, 王树峰[2]2017年在《鱼雷热动力能源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提出对鱼雷热动力能源归纳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对现役典型鱼雷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着重介绍了水反应金属燃料、Li/SF6闭式循环动力金属燃料、氢氧闭式循环动力金属燃料。这三种金属燃料代表着鱼雷热动力能源未来发展趋势。

赵宽明, 杨赪石, 孙开锋, 钱志博[3]2008年在《基于变量燃料泵的无级变速活塞式发动机性能研究》文中指出对于开式循环热动力推进系统实施转速闭环控制是提高武器效能的方法之一。本文从热动力推进系统发展无级变速的必要性、可实现性以及安全特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变量燃料泵的活塞式发动机无级变速转速闭环控制技术方案,变量燃料泵可满足在任意指令工况(变速、变深)的流量要求,发动机控制单元(ECU)采用变结构控制律可实现无级变速及稳定工况的控制精度。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变量燃料泵的转速闭环控制系统可以满足活塞式发动机的性能要求,说明无级变速技术热动力推进系统应用在鱼雷中是可行的。

宋志明[4]2001年在《复速级鱼雷涡轮机工作过程仿真研究》文中指出现代海战对鱼雷的诸战术指标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鱼雷心脏的热动力系统是鱼雷研制的一项关键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仿真技术在各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武器系统数字化仿真研究在各国方兴未艾,尤其将仿真技术应用于日益复杂的鱼雷热动力系统,可使研制周期缩短,大幅降低成本,并且调试方便灵活,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以工程热力学为指导,在紧密剖析涡轮机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轴流式部分进气纯冲动式复速级涡轮发动机的数学模型。首先以鱼雷最主要工作状况(即设计工况)为依据设计确定涡轮机结构,建立其数学模型。气轮机的主要工作参数为工质初参数P_c、T_o,背压P_l和转速N。当鱼雷工作于非设计工况时,这些参数都可以独立地变化,从而使得原涡轮机模型中某些参数(如工作及导向叶片数度系数ψ_1、ψ_2、ψ_g,轮周效率η_u等等)发生变化。本文针对各工况,采用予估校正的方法,编程计算模型中各变化的参数,从而确定涡轮机相应于各工况的精确数学模型。 建立以涡轮机为发动机的鱼雷热动力系统的数学模型,该系统采用开式循环。对典型的工况:稳态参数、恒深变速过程、变深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 依据涡轮机数学模型,讨论了鱼雷变工况航行时涡轮发动机的调节方案。

陈光文, 《兵器知识》杂志[5]2008年在《中国海军鱼雷的发展历程》文中指出说起来,中国海军的鱼雷应用发展实际起步较早,也就是在罗伯特·怀特黑德发明鱼雷11年后,即1877年(光绪三年),清朝政府就在广州黄埔设立了广东制造局,下设鱼雷局和水雷局,并在附设的黄埔

崔绪生[6]1998年在《德国重型鱼雷DM2 A4的动力装置》文中研究说明鱼雷作为重要的防御武器,其作战能力必须与潜艇的发展、潜艇相应探测手段的改进以及鱼雷使用方法和对抗措施相适应。这个基本原则不仅适用于作战本艇,也适用于作战本艇对作为武器系统一部分的鱼雷的要求。本文就鱼雷动力装置和“潜艇鱼雷”方案设计两方面加以讨论。

卫天[7]2011年在《中国常规潜艇技术及出口》文中研究说明★2009年3月,国外媒体报道称巴基斯坦海军希望向中国订购一批现代化常规潜艇,用以扩充其潜艇部队,提高其水下作战能力,消除印度海军水面舰艇装备更新后在性能和数量上所带来的威胁。根据巴基斯坦海军的作战要求和需要,这批潜艇的采购数量将会达到6艘。由于巴基斯坦国内形势以及经费等原因,中、巴两国一直就这项潜艇采购合同进行着谈判和讨论,但一直没有最终确定下来。这期间,中国与巴基

参考文献:

[1]. 鱼雷热动力推进系统数字化控制的研究[D]. 崔锐捷. 西北工业大学. 2000

[2]. 鱼雷热动力能源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C]. 陈支厦, 郑邯勇, 赵文忠, 王永昌, 王树峰. OSEC首届兵器工程大会论文集. 2017

[3]. 基于变量燃料泵的无级变速活塞式发动机性能研究[J]. 赵宽明, 杨赪石, 孙开锋, 钱志博. 鱼雷技术. 2008

[4]. 复速级鱼雷涡轮机工作过程仿真研究[D]. 宋志明. 西北工业大学. 2001

[5]. 中国海军鱼雷的发展历程[N]. 陈光文, 《兵器知识》杂志. 世界报. 2008

[6]. 德国重型鱼雷DM2 A4的动力装置[J]. 崔绪生. 鱼雷技术. 1998

[7]. 中国常规潜艇技术及出口[J]. 卫天. 舰载武器. 2011

标签:;  ;  ;  

鱼雷热动力推进系统数字化控制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