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职工生活时间分布研究_家务劳动论文

我国城镇职工生活时间分布研究_家务劳动论文

中国城市职工生活时间分配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职工论文,分配论文,时间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于如何认识时间,如何安排和利用时间,特别是闲暇时间,以改善人们的社会生活,促进人类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则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我国城市职工的工作时间及闲暇时间的多寡,闲暇活动的丰富程度以及闲暇设施的满足程度如何,特别是1992年“五一”开始实行五天工作制以来,各类生活时间的变化特别是闲暇时间的变化及其利用情况,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反映城市职工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状况,研究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和不同职业等人员的工作、生理、家务、闲暇等各类生活时间分配情况,从而,把握我国职工的经济社会生活实态,为职工的精神文明建设、闲暇设施建设及制定有关行政措施提供依据。1997年由国家统计局、全国总工会、劳动部、卫生部、民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6单位对全国29省71城市14977位职工实施了《中国职工生活进步调查》,其中就职工的主要生活活动及时间分配进行了调查,此调查是建国以来首次最大规模的调查。现就该资料并结合国外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一、中国职工主要生活时间分配

根据调查,如表1所述1997 年全国城市职工周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为5小时37分钟,上下班路途时间为39分,家务劳动时间为2小时24分钟,睡眠时间为7小时41分钟,学习阅览时间为55分钟,文体娱乐时间为1小时37分,教育子女时间为42分,聊天休息时间为1小时21分钟。 从男女别时间分配看,男性比女性工作时间多1小时9分,学习阅读时间、文体娱乐时间分别长16分钟、2分钟。而家务劳动时间、睡眠时间、 教育子女时间分别少1小时20分钟、9分钟、3分钟。 家务劳动时间的男女差异反映了男女在家庭生活的不平等程度。

二、1997年与1990年生活时间分配的变化

1990年中国城市女性职工周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为7小时3分钟,男性为7小时36分钟。1997年女性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小时46分钟, 男性为5小时50分钟,资料表明,由于实行双休日,男女双方周平均工作时间大大地减少。同时男女工作时间的差异加大,说明男女参与社会劳动的时间和机会不平等程度扩大。

家务劳动时间指标与1990年相比,有两个特征,一是男女双方家务劳动时间都在减少。1990年城市男性家务劳动时间为2小时10分钟, 女性为4小时23分钟。1997年比1990 年男性和女性家务劳动时间分别减少27分钟、1小时20分钟。二是男女家务劳动的时间差在缩小。1990 年男女家务劳动时间差为2小时13分钟,即女性比男性家务劳动时间多2小时13分钟;而1997年只差80分钟。

男女的睡眠时间,1990年男性睡眠时间为7小时40分钟, 女性睡眠时间为7小时46分钟,女性比男性多6分钟。1997年与1990年相比,男性睡眠时间减少3分钟,而女性睡眠时间没有变化。因此, 男女睡眠时间差扩大。

1990年中国城市女性职工周平均每日闲暇时间为4小时50分钟, 男性为5小时38分钟。1997年女性职工周平均闲暇时间为5小时45分钟,男性为5小时57分钟。可以看出,男性和女性的闲暇时间均有所增加, 并且,男女闲暇时间差在缩小。

表1 中国城市职工生活时间分配情况

制度内 制度外 学习 文体 家务 路途 睡眠 聊天

工作工作

阅读 娱乐 劳动 往返休息

时间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平均316 21 5597144

39461

81

男性350 24 6398103

40457

81

女性286 19 4796183

38466

81

男女差

64 5 16 2-802 -90

辅导教育 其他

子女时间 时间

平均

42 117

男性

40 114

女性

43 121

男女差 -37

三、中国职工学历别生活时间分配比较

从资料表2看,由于学历不同生活时间分配是不一样的。第一, 从制度内工作时间看,不识字者为100分钟,小学为139分钟,初中毕业者为280分钟,高中毕业者为359分钟,大学毕业者为383分钟, 硕士以上毕业者为404分钟,学历越高工作时间越长。第二,从学习阅读时间, 不识字者为16分钟,小学毕业者为28分钟,初中毕业者为41分钟,高中毕业者为51分钟,大学毕业者为98分钟,硕士以上毕业者为125分钟, 可以看出,学历越高学习阅读时间越长。第三,从文体娱乐时间、家务劳动时间、聊天休息时间、睡眠时间看,则呈现相反的趋势,即学历越高者文体娱乐时间、家务劳动时间、聊天休息时间、睡眠时间越短。第四,从教育子女的时间看,高中毕业者及初中毕业者都是较多的,其中高中毕业者为48分钟,他们认为“自己这一生也就是这样了,一定得让孩子混出个样子”,小学毕业和不识字者教育子女的时间分别为28分钟、21分钟,他们有的认为“自己就不行,孩子也好不到哪儿去,孩子自己若有造化,那是他的福分”,相对来说,硕士毕业以上者用于教育子女的时间也是较多的,为47分钟。

表2 中国城市职工学历别生活时间分配

制度内 制度外 学习 文体 家务 路途 睡眠 聊天

工作工作

阅读 娱乐 劳动 往返休息

时间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不识字 100 20 16107

249

25486

132

小学139 35 28117

212

28472

116

初中280 29 41105

161

3646488

高中359 18 51 92

128

4346174

中专374 15 64 91

129

4146070

大专404 11 83 85

105

4545266

本科383 16 98 89

103

4345163

硕士以上404 12125 7199

4444352

辅导教育 其他

子女时间 时间

不识字 21 200

小学

28 180

初中

44 126

高中

48 104

中专

40 102

大专

42

90

本科

39

94

硕士以上

47 112

表3 中国城市职工家庭人口别生活时间分配

制度内 制度外 学习 文体 家务 路途 睡眠 聊天

工作工作

阅读 娱乐 劳动 往返休息

时间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一口人 224 25 61118

156

35464

103

二口人 205 27 57121

166

31467

107

三口人 364 18 54 92

138

4146071

四口人 318 23 58 95

141

4146082

五口人 288 21 50 93

148

3946389

六口以上262 37 52102

149

3546185

辅导教育 其他

子女时间 时间

一口人 18 154

二口人 50 152

三口人 39

97

四口人 44 118

五口人 40 141

六口以上

40 135

四、中国城市职工家庭人口别生活时间分配比较

从表3资料看,职工的生活时间分配与家庭人口的多寡也有关系, 家庭规模为3口和4口人的职工,工作时间最长,分别为364分钟和318分钟。文体娱乐时间、家务劳动时间、睡眠时间、聊天时间为最短。处于3口或4口之家的职工,大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在单位又是业务骨干,正是人们常说的“人到中年”。两口人之家的职工,工作时间为最少,为205分钟,比3口之家的职工少159分钟。文体娱乐时间为最多, 达到121分钟,另外,睡眠时间、家务劳动时间、聊天时间、也是最多。 这正是人们认为“小两口”最幸福的根据。

表4 中国城市职工就业状况别生活时间分配

制度内 制度外 学习 文体 家务 路途 睡眠 聊天

工作工作

阅读 娱乐 劳动 往返休息

时间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有业454 7 53 83

113

4645560

下岗 74 40 44122

212

24484

105

失业 57 45 48113

195

31475

104

离退休

22 46 58136

213

24477

131

无业 34 16 33122

246

25487

132

辅导教育 其他

子女时间 时间

有业

44

77

下岗

63 183

失业

69 217

离退休 20 211

无业

45 208

五、中国城市职工就业状况别生活时间分配

从表4的中国职工就业状况别生活时间分配看, 有业者制度内工作时间周平均每日为7小时34分钟,制度外工作时间为7分钟,合计为7 小时41分钟。下岗人员、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及无业人员,工作时间都很少,其中下岗人员和失业人员工作时间都不足两小时。无业者的劳动时间周平均每日只有50分钟。有业者的文体娱乐时间为83分钟,而下岗人员、无业人员均为122分钟, 有业者的文体娱乐时间只相当于下岗人员、无业人员的2/3。有业者的家务劳动时间为113分钟, 明显少于下岗人员的212分钟、无业人员的246分钟、失业人员的195 分钟及离退休人员的213分钟。有业者的睡眠时间为455分钟,比其他各类人员少半小时左右。聊天时间为1小时,分别比其他各类人员少40—70分钟。 很有趣的是有业者的学习时间为53分钟,多于下岗人员的44分钟、失业人员的48分钟、无业人员的33分钟。这说明有业者的教育投资多于无业者、下岗人员及失业者。调查资料证明,有业者的学历水平明显高于无业者、下岗人员及失业者。

表5 中国城市职工职业别生活时间分配

制度内 制度外 学习 文体 家务 路途 睡眠

工作工作

阅读 娱乐 劳动 往返

时间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工人、服务员 448 12 39 84

121

47458

专业技术人员 456 6 65 82

101

44455

企业管理人员 448 8 71 82

113

46452

公务员461 8 58 85

107

48447

个体私营人员 334 97 34 76

120

31441

自由职业者321 51 36 75

144

42450

其他 354 24 61 82

133

40457

聊天 辅导教育 其他

休息

时间 子女时间 时间

工人、服务员62 45

77

专业技术人员61 44

81

企业管理人员58 43

73

公务员 59 49

78

个体私营人员70 66

89

自由职业者 74 59 112

其他76 40 110

六、中国城市职工职业别生活时间分配

表5反映的是中国职工职业别生活时间分配状况,资料表明, 周平均每日工作时间公务员及专业技术人员为最长,分别为461分钟、456分钟;学习和阅读时间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为最长,分别为71分钟、65分钟。 家务劳动时间自由职业者和工人服务员为最多, 分别为144分钟和121分钟,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为最低,分别为107 分钟和101分钟。从睡眠时间可以看出,脑力劳动者少于体力劳动者。

七、主要结论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国职工生活时间分配具有以下五大特征。第一,从性别看,男女生活时间分配在相当程度上还存在着不平等。特别是劳动时间和家务劳动时间的差异,体现了男女生活时间分配的不平等,生活时间分配的不平等,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男女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不平等。第二,从就业状况看,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失业人员及无业人员的生活时间分配差异是很大的。通过生活时间分配的研究证明下岗人员、失业人员及无业人员受教育的时间明显不足。因此,从长远角度看,解决未来的失业、下岗问题,最根本在于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特别是教育投资。第三,从学历看,学历越高工作时间越长,脑力劳动者的工作时间长于体力劳动者。知识分子加班加点现象大量存在。第四,从动态看,随着双休日的实施以及家务劳动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引起周平均工作时间减少和家务劳动时间减少,相应地闲暇时间增加。第五,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加,闲暇活动已经变得丰富多彩,特别是户外活动已引起城市居民的极大兴趣。但是,由于闲暇设施不足,仍然制约着居民闲暇活动的扩展。

八、对策和建议

从我国生活时间分配的变化看,劳动时间不断减少、闲暇时间将不断增加,因此,对于如何提高国民闲暇活动水平将成为重要课题。笔者在本文的最后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

1.提高旅游企业的服务水平。旅游活动是国民闲暇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职工的旅游活动是否满足,取决于旅游企业能否提供良好的服务。目前,我国的旅游企业都忙于开拓旅游市场,重视产品数量忽视质量。从总体上看,服务水平尚不能令人满意,虽说是持证才能上岗,许多持证者却没有到达上岗的水平。实际上,服务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和生存,希望旅游企业能够重视提高服务水平,对导游和有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形成制度。同时,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也应监督旅游企业执行这项制度。满足人民群众对旅游产品的需要。

2.建立生涯学习机制。学习和研究活动是职工闲暇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生涯学习健康有序的开展,引导人们由单纯地追求学历学习转向全面提高素质学习,作为政府社会首先应该建立评价机制,在各个领域中,建立如会计师、律师等等的资格认定或等级考试制度和相应的机构。其次,创造各种学习机会和环境,如依托大学面向市民举办各种讲座、发挥各种新闻媒体的优势对市民进行闲暇时间的教育、鼓励居民区或居民自己组织各种俱乐部进行各种学习研究活动。

3.建立激励公众参与公益活动的机制。公益活动不仅是一种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一种闲暇活动。为了吸引公众参与公益活动,必须创造能够自由参加社会贡献活动的环境。这主要包括创造和扩大进行社会公益活动的学习机会、建立诸如社会公益活动中心等活动场所、定期发布公益活动信息、设立咨询窗口,也可以考虑建立如欧美一些国家的公益活动信托制度,以便使公益活动受惠的对象得到及时良好的服务。

为了民间公益活动的活发化,应制定鼓励公益活动的税收政策。众所周知,进行公益活动有时需要一些必要的资金,一般居民以公益活动为目的,自己出资捐赠或进行活动,从纳税负担公平的角度看,国家应该予以减收所得税,进行必要的扣除。当然,需要建立一套简单、迅速的认定、检查的组织机构。

企业也应该对公益活动有所贡献。作为社会经济组织,无论在何种社会制度下,无论从事什么样的生产活动,都有必要承担一些社会义务。企业进行公益活动在资金、信息等方面与个人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从长远角度看,对企业来说,进行公益活动和企业的利润增加并不矛盾,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企业向学校捐赠奖学金,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学习和提高,就等于向劳动力市场提供了优秀的劳动力。为了鼓励企业进行社会贡献活动,国家在关于投资、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上,应考虑企业的社会贡献度。并定期公布,表彰贡献度比较大的企业。

4.对于体育设施建设以及鼓励国民进行体育活动的建议。体育活动是职工最普遍最常见的闲暇活动。为了推进体育活动的开展,对体育设施建设以及鼓励国民进行体育活动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在城市规划时,采取工作区域和生活区域分离的战略。在工作区域,稠密的楼群多一些无可非议,这样,反而方便了办事人员。在工作区和各个生活区之间通过地铁进行连接,让生活区域有别于工作区域。在生活区域有更多的空地和体育设施。在工作区域应是一个整洁、严肃而富有活力的地方。

第二,在建造新的住宅小区时,一定要考虑留有较多空地,适当地建造一些体育设施。关于这一点,由于利益驱动,开发商面对越来越昂贵的地价和有限的土地使用面积,往往建筑物密如塔林,不愿意留更多的空地,更不愿意建设体育设施。以北京为例,在北京市自1980年以来,全市建筑面积在6万平方米以上的居民住宅小区有137个,到1997 年5月为止只有方庄小区有较大的体育设施。为了解决这种状况,需要市政府和有关单位及开发商进行协调,制定有关政策。

第三,建议小学、中学、大学在公休日向社会全面开放体育设施。如果能将占全社会四分之三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把有限的社会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这将是一件具有很大社会效益的事情。体委和学校通过向社会开办各种形式的体育讲座,吸引他们到学校来锻炼身体,这也是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

第四,进一步启迪市民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使全民健身计划深入人心,并落实到实处。以北京为例,只有9 %的人是以加入俱乐部的形式,进行体育锻炼的,绝大部分人是以松散的形式锻炼身体,这说明居民的体育活动缺少组织化和系统化。应提倡居民组成各种民间体育爱好者俱乐部,以提高锻炼的科学性和积极性,同时,通过俱乐部的形式进行体育活动,提高居民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5.调整产业结构。为了适应国民闲暇时间增加的趋势,应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闲暇产业的发展,这不仅有利于居民休闲,也有利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就业水平,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6.继续增加教育投入。为了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和国民闲暇活动的水平,必须实现经济的持续不断地增长,国民素质的提高是实现科技进步和经济持续不断增长的源泉。加强人力资本投资特别是其中的教育投资,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标签:;  ;  ;  ;  ;  

我国城镇职工生活时间分布研究_家务劳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