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法论研讨会综述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深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法论研讨会综述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深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研究的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法论”学术研讨会纪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哲学史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方法论论文,纪要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历经20多年的发展,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出 现了一些令人深思和忧虑的问题。为评估这一学科的状况,分析造成现状的社会和学术 上的原因,寻找深化学科发展的思路和措施,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 究所于2001年11月13—14日,邀集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专家和学者,在广州举行“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法论”研讨会。现把研讨的主要内容综述如 下。

一、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面临着的困难

与会专家认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已经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门重要学 科,并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却面临着一些困难。

首先,国内外政治形势使马克思主义研究面临着新的问题。从国际上看,苏东剧变使 马克思主义研究发生了重大变化,西方右翼思想家和政要都宣称要埋葬马克思主义;而 日益突出的“全球化浪潮”也使马克思主义受到了重大挑战。在国内,也存在着一些否 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甚至思潮;还有些人看不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时俱进的重大 意义,仍禁锢在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之中,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带来 了不利影响。反对错误思潮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仍然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面临的 两大任务。

其次,专业研究队伍严重萎缩,人才青黄不接。9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 究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队伍萎缩。中青年专业研究人员转业转行严重,研究生招 生不尽人意。二是缺少出类拔萃的人才。中青年学者中有一些人崭露头角,但很多都不 是在马克思主义这个领域,而是处于边缘化状态。三是在现有队伍中也有“把马克思主 义旗帜作为获取利益的‘拐杖’的人”。因此,队伍的问题,包括队伍的组织、培植和 水平提高等问题,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再次,狭隘的实利主义心态与经院式、学究式研究方法的双重影响严重。当前的马克 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有三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从狭隘的实利主义思维出发,把马克 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当作不能创造价值和脱离实际的“无用学问”加以摈弃;二是对于马 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不求甚解,望文生义,或者随意作出“现代化”甚至是“为我 化”的解释,严重地损害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三是以经院哲学和学究式的方法 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忽视了对现实问题的研究。

二、深化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思路

在探讨深化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思路时,专家们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意义的 思路和见解。

第一,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必须正视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马克思 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冲击。这种冲击既有来自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取向的变化问 题,也有马克思主义与市场经济的不协调问题。中国选择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是可以 从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找到其合理性的说明的。但是,从基本的价值取向来看,市场 经济毕竟是马克思的理论所批判和要扬弃的对象。如何面对马克思主义所面临的困境和 挑战、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使命。

第二,着力于研究范式的转换和研究方法的改进。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必 须体现学科的特点,遵循“史”的思维逻辑。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和编写, 不能仅仅停留在按照原著顺序叙述的水平上。要有鲜明的问题意识,突出对于马克思主 义哲学发展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范畴的系统纵向研究,并对其当代价值,包括对于 当代学术发展的意义和对于当代世界性问题的解决所提供的思想资源,作出恰如其分的 评价和说明。这是带着现实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一种好的形式。

第三,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基础性工作。虽然我们已经创建了马克思主 义哲学史的基本学科体系,也出版了一些重要成果,但是,多数研究成果所依据的思想 史料仍然局限于已经翻译出版的中文资料,这是影响研究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在对 现有中文资料的利用和开发上,许多学者也显得功夫不足,以致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发展过程的把握往往是粗线条的。推进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有必要重新着眼 于学科建设的基本工作,包括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观的讨论和进行资料性引进、整理 和开发等工作,并着眼于范畴史、专题史、断代史和人物思想史等专门性的精细研究, 为通史研究和撰写提供必要的积累和坚实的基础。

第四,重视学科研究的国际交流和对话。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一门国际性学科,深化 研究要有国际性的视野。20世纪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学”以及其他社 会运动等等,都在研究马克思主义方面形成了许多独特而富有见解和启发意义的观点。 我们的研究不能停留在自说自话的阶段上,而是应该关注和跟踪国际上这一研究的进展 ,及时地开展学术对话,拓宽学术视野,吸取合理的学术成分,在与国际马克思主义研 究者的学术互动中,把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推向国际学术论坛,为推动世界性 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作出贡献。

标签:;  

深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法论研讨会综述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