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三本古代哲学著作考察_易经六十四卦论文

对越南三部哲学古籍的考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越南论文,古籍论文,哲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译者按:《易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也是越南古代儒家必读的重要经典之一。越南古代科举考试规定必试的重要经典著作的“五经”,其中首指的就是《易经》。所以,越南历代封建知识分子不仅十分重视《易经》的学习和研究,而且还有一些儒学者,为使《易经》能普及于社会,他们采取通俗易懂的形式对《易经》进行解义或浅释,编撰了一些有关普及《易经》文化的书籍。在这些书籍中,《周易国音解义》和《易经肤说》,就是其中两部具有代表性的著作。这两部著作虽然在文字体例和表达形式上不尽相同,但著述的宗旨则是大体相同的,即既将《易经》视为“卜筮书”、“象数书”,又将“卜筮”与“思维”,“象数”与“义理”联系起来。这一观点,在两书序文有关《易经》社会功能的论述中尤为突出,显示了越南古代儒学在《易经》研究领域中主张程、朱兼采,相交为用,合二而一的“一元论”的学术思想。《书经》,即《尚书》,亦称《书》,是中国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中国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均以《书经》为教科书,并以它作为宣传宗法封建思想的理论根据。越南历代封建统治阶级为适应本国封建制度的巩固和发展的需要,亦效仿中国,以《书经》为教科书,并努力通过本国儒家对《书经》的演义、浅释,以求达到向社会宣传宗法封建思想的政治目的。这就出现了越南历史上儒家对《书经》进行解义、演义的一些著述,而《书经演义》,则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由于目前资料所限,我们未能对其全书作一整体性了解。但是,通过作者“谨略述其梗概”的序文,以及在序文中所表述的“亦不敢好为新奇议论,以背伊川、考亭之绪言也”的著述思想,这使我们不仅对该书的“梗概”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而且也从中发现,越南古代儒家在对《书经》理论上的认识与中国宋代程、朱正是一脉相承或是相通的。因此,读一读对越南古代这三部哲学著述的考察文章,特别是其中的几篇序文,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越南古代儒学有关《易经》、《书经》的文化定位和价值取向的历史文化,无疑是有益的。本文译自越南著名汉喃学家、历史学家、书籍学家陈文甲编撰的《对汉喃书库的考察·哲学》篇目中的《周易国音解义》、《易经肤说》和《书经演义》三篇文章,题目是译者新加的。

一、《周易国音解义》

《周易国音解义》,书二卷,欢州宜春(今义静)老儒邓泰滂编撰〔1〕。景兴(1740—1786)年号初期,参议阮浩轩写有一序文……。 还有陪从武遗斋写的第二篇序文……。(PHC,Ks16;也参阅:BA.132)。

TVKHXH :AB.29

TVQG:R.2020 —21

现存于两图书馆的阮朝初期印行的版本(记号上已注明)情况如下:《周易国音歌》,书二卷,木板刻印,毛边纸(28.5×17), 共115页,各页字行不匀。

卷一,书名周围有这样几行字,上边:“嘉全紫荣禄大夫,入侍陪从刑部左侍郎锦川侯差义安处参侍阮浩轩序”;(1—3页):2.“时同处诸生传写赠诗一律”;3.第二篇序文,写明系“景兴十八年……赐丁未科同进士出身入侍陪从吏部左侍郎兼左正言国史总裁温郡公四岐、玉勒颐斋迂叟武钦邻拜撰”;(4—7页)

第8—16页,《卦变图》、《易图》,8页。书的主体(1—91 页)天头第一行字写明:“积善堂周易会订解义演歌卷之一”,以及如下几行人名:

1.欢州宜春邓先生演释,慕直先校订。

2.四岐玉勒武先生同撰,鸿远堂原本。

3.山南下镇督学李陈瑨承校订。

接下,书亦分上下两层。上层汉文题名为《上经解义》。但每句后边则按老方法逐字解义。比如:“潜龙勿用”(耨渚用)〔2〕……。下层是六八体演歌,对每一爻进行综合解义,不似上层那样与原文逐字对译,但亦按每一爻的顺序,在每一爻前头突出爻名。比如“初九”爻则标出:

初九爻义潜龙

闭群於之〔3〕,等等。

下面是阮浩轩序和武遗斋序。

阮浩(轩)序

五经莫奥于《易》,卦画兆于伏羲,重于文王。卦辞文王系之,爻辞周公系之,成之于孔子,而篆象之辞备。继之以程、朱而注释之义精。其体则阴阳奇偶而已,可以备广大而括三才;其辞则悬空架说而已,可以穷物理而通万变,成有资于民用也。以夫子之圣读之,韦编三绝,尤曰:“假我数年学易,可以无大过”,况士其可不知易乎?

今去圣人既远,道晦言堙,函丈之所传授,青衿之所诵习,唯寻章摘句以射策决科而已。其于圣人之微辞,奥义茫然也。何者圣人之言与常言异,其深远之旨非浅之所能窥。且我国之音与北音殊,其系释之辞,非人人之所能解。若得宿儒者译而传之,庶可以使人之易晓。欢州宜春邓君,幼习学业,早擢宏词,践历长途,出副山南清宪,考满而回,遂冷于宦情,优游桑梓,十有余年未尝赴京候选,专以吟咏自娱,尤好国语。尝以古人诗词而演以国音,积之盈箱。闲中读书,所喜者《周易》,每用之卜筮决疑,遂玩其辞,绎其义,验其占,恍然有得。乃取六十四卦,卦爻彖象之辞而演以国音。据辞而释义,叶韵以为歌,思构有年而演易之歌成,不徒私于儿孙,且欲公于当世,俾学经训者,便于披览,可因此会意,以究夫宏奥艰深之说。习卜筮者易于诵读,可即此而推占,以辨夫吉凶悔吝之途,亦行远升高之一助也。

余于黎朝景兴戊辰,再奉特旨,参视欢州,见邓君远来话旧,因袖所作以示余,且祈一言识之以弁其首。余叹:是经显于古之圣贤,而晦于后之学者。我国冯毅斋先生旧有演释国音,行于世,亦有补于传教,第历年既久,遗失本真。今邓君此作亦与毅斋相出入,其继先正开后学之心,诚可嘉尚也已。遂挥笔而为之序。,景兴十一年岁次庚午孟夏节下浣日。

赐乙未科进士特进金紫荣禄大夫入侍陪从刑部在侍郎川侯奉差义安处参视阮浩轩序。

武遗斋序

至哉《易》乎!更三古四圣而后成,历汉与唐千有余年,莫有窥其奥旨者。后来传于程,义于朱,固已发挥其理趣,然个中详略同异,华人尤病其撒珠,况我国音话自与北方不同,不有宿儒者出绎而传之,孰能使后人沿流而溯源哉!邓公讳泰谤〔4〕,宜春威远人也, 早性聪悟,赡文章,年二十领乡荐,二十二,擢宏词科,初宰山,数年试政一味清修,考士精全,获蒙显擢,课在上考,擢户部员外郎,遂结殊知,佥工番侍内,扈驾东洋,奉差叶同三宁号,所至有声迹。辛亥秋,擢山南刑宪副使,六年弹压,百炼不渝,所至皆有声迹。既及瓜遂浩然归志,优游枌梓,典籍自娱,足不及城市者,十有八年,闲中多有吟咏,每于国人诗辞,译以国音,皆批郤导窥。平居讲诵,穷深极微,弗知弗措。读书尤长于《易》,乃取六十四卦,卦爻彖象之辞,绎为国音歌诀,声依义,韵和声,数稔成书,颜其额曰《周易国音歌诀》,微直淑其徒,自欲公于世。

岁癸亥会保官期,朋僚在京者荐之,报由于朝,保山南处参议,命成始以告。时公年七十,强起拜官,然尤怀“假我数年,可以寡过”之志,遂保山南处参议,公携书自随,期以昕昕修正。是年冬,适余奉典学南场,与公同事。余少与公有旧,近来间阔,不觉几二十年。曾日月之几何,公已皤然,余亦须眉斑白,公干相逢,悲喜交集,寒暄对叙,夜夜彻明。

公因袖出示余,且征其序。余览之一遍,见宏纲奥旨,极拱星陈,妙义微辞,家喻户晓,世之学义理者,可因此而该体用,合精微,究道德性命之理。习卜筮者,可因此以决嫌疑,定犹豫,无吉凶晦吝之迷。我国冯先生旧有演义闻世。今冯书没而邓书继出,岂非学《易》之幸欤。昔程朱注《易》而为四圣之功臣。今邓公此作,其当为程朱之功臣欤。

始余见公学行才犹,谓其达而在朝,皇辅王章,想亦余事,乃羁之参副,未究于用,未尝不深为之悒怏。及见公是书,沉吟良久,始知天意与公,想亦有分。古不云乎:君子之朽者三: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又其次立言。公之此书,抖擞数十年之精神,而为千万世指南之秉,可以厕立言者之列,传不朽而垂无穷。造物于公,良亦不薄。予喜起而为之序。

景兴龙辑万万年之十八孟秋谷日

赐丁未科同进士出身入侍陪从吏部左侍郎兼左正言,国史总裁,温郡公,四岐,玉勒,颐斋迂叟武钦邻拜撰。

通过上揭二序,我们清楚地看到:《周易国音解义》的作者是邓泰滂(邓泰方),义安镇宜春县威远乡(今义静宜春县春江乡)人。谈到有关《易经》研究,序文末有这样两句话:“我国冯先生旧有(易经)演义闻世,今冯书没而邓书继出……。”那末,冯先生是何人?冯先生的书书名是什么?冯先生的书是否已刻印?

根据收入《皇越文选》(卷七,17—18页)中注明嘉隆十二年(1813)范贵适写的《周易国音歌诀·序》,我们清楚地看到冯先生亦即系冯克宽〔5〕,至于冯克宽《易经》的译本书名是什么则不明, 因该书已失传。邓泰滂的书,其书名正是《周易国音歌诀》,并于嘉隆时代就已付梓。

……邓翁欢州老儒也,尤长于国音……常取《周易》……演以国音,而叶之韵,颜曰:《周易国音歌诀》,阮子浩轩、武子颐斋常二序之矣……庆泽侯见而好之,属山南下镇前督学裴子瑨为之校订,遂以付梓……抑演义非自邓翁始也,冯子毅斋常有之矣,迄今无传焉……大学衍义与文集篡要,次第印行而是书继之……

根据《皇越文选》(卷五,第18页),浩轩是阮翘的别号,慈廉县富舍人,永盛十一年(1716)中进士科,遗斋别号是武钦邻。至于庆泽侯,据《大南正编列传初集》(卷十二,4—5页),乃系阮廷德的别号,阮系广田县福安乡(今平治天)人,生于景兴甲戌(1754),卒于嘉隆十七年(1818),享年65岁,嘉隆时代当过官,癸酉年(1813)得举任南山试场主考,后官至户部尚书,死后获谥名“端献”。

综上所述,邓泰滂的《周易国音解义》,又名《周易国音歌诀》,该书于1743年(景兴癸亥年)以前完成。旧书有两篇序文:一篇的作者是阮浩轩(阮翘),另一篇的作者是武遗斋(武钦邻)。直至嘉隆十七年(1818),庆泽侯(阮廷德)出任南山下(南定)乡试场主考时拾得该书,后交由督学裴子瑨校订和出版。此时,范贵适加写第三篇序文,该篇序文后经裴辉璧摘录收入《皇越文选》(卷七,17—18页)。

小传:邓泰滂(1674—?),义安镇宜春县威远乡(今义静宜春县春江乡)人。22岁中宏辞科,然后获举当官。初时,获得补任海阳镇甲山(或“协山”)知县,后升任与清化夹界的东海(?)和献区协镇职,当了几年官,使告休还乡与诗书同乐,专心研究《易经》,将六十四卦、卦爻彖象之辞译成国音,写成《周易国音解义》一书。1743年,获举任南山地区参议,那年先生已是70岁的人。

作品:《周易国音歌》(即《周易国音解义》)

二、《易经肤说》

《易经肤说》,六卷,榜眼黎贵惇编撰〔6〕(PHC,Ks。17;也参阅:BEFEO.,Ⅳ,637;BA.,P.27)

经潘辉注摘录的序文如下〔7〕:

序曰:六经皆格致、诚正、治平之书,而三才之撰,万物之则,惟《易》为最备。盖自羲皇画卦,至理在于无言。文王、周公始演彖爻以诏来世,言犹极简。夫子晚而好《易》,其刊定六经也,春秋因鲁史,略加笔削。仪礼只据旧文,于《易》独有十翼之作,解释敷畅,不厌其谆谆也。夫子之文章在是焉,其言性与天道在是焉,所以开示天下后世,一何切耶。

窃尝论之,天地之道,有常也,而(盈)〔8〕虚消息, 古今之变无穷,爱恶合离,人物之情不一,总在于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内。卦有卦之辰用,爻有爻之辰用,圣人莫不教之以处之之道,如此而吉,如此而凶,如此而晦吝,如此而无咎,其取象至精,其析义至微,极于彰往察来,穷理尽性,而实不外乎人伦日用常行之道也。

子贡曰:“子而无言,小子何述。”噫,信夫!姑举诸卦大象而言,以治己也,如慎言语、节饮食,惩忿窒欲,改过迁善,果行育德,自强不息,非礼不履之类。以为国也,如常德,行习,教事,容民,畜众,厚下,安宅,裒多益寡,居德、善俗、施禄及下之类。一言半语,用之不尽,崇德广业,实在于斯。况于卦之融通,爻之研究,上而推天道,下而察物情,中而参考古人之事迹,存中正于云为,一敬诚于动静,于以保元古,免乎凶晦吝,岂非圣人所以明初来立教之意欤。

愚鄙下学敬读圣言,抽绎程朱传义,旁稽先儒训释,间有触发,赘为之说,凡五卷。惟以省心身,期于寡过。至于举而措之事业,则何敢言于戏。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识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士君子之学《易》也,毋宁止观象玩辞,观变玩占,要归于谨德行,以默会圣人之意,于书言之外,可也。

现存社会科学图书馆有以下版本:

《易肤丛说》,一卷。无编撰者姓名。书为手抄本(26×15), 118页。

TVKHXH:VH.2652

TVQG:R.1617

该书可能是抄录了黎贵惇《易经肤说》一部分的版本。书按问答形式抄写,但用汉字,自《程传序》开篇,有114个问句。在解答部分,作者引用了许多学者的新学说,以证明《易经》的言辞。在引用和解释的言论中有不少新的见地。比如:“问,月生于西。西说曰,日月本皆随天左旋。但月受日之光,晦朔之后,离日甚近。日既没,其光射月,便见些如。在西方,此言明之,月生必于西耳。”(93页)

三、《书经演义》

《书经演义》,书三卷,榜眼黎贵惇编撰。(PHC.,Ks 18;也参阅:BEFEO.,Ⅳ,P.637;BA.P.27)。

TVKHXH:A.1251

注明景兴十三年(1772)黎贵惇的序文如下:

序曰:臣闻,天下不可无政事。而古今之谈政事者,常祖《尚书》。盖自上古时,学校冬夏以《书》教,而晋人敦《书》,称之者曰“义之府”。

二帝三王,奉天立治,懿训嘉谟,宏规大典,卿士之所讲明,官司之所尊守,罔不在是也。自尧舜至于赢秦二千年,自秦以至于今,又千九百年矣。冀方毫邑,丰鄗郏鄏之圩,古迹茫无可据,只有数十篇文字耳。而披一览,则圣人之性,圣人之心,炳焕如新,钦恭精一之传,惇章庸用之事,与夫典则之贻。人纪之修,敬天仁民,明德慎罚,建邦设都,分爵列土之政令,垂之万世。无论古文今文,体制句字之异,大抵同此道则治,反此道则乱;如此则兴,不如此则亡。昭昭焉,如揭医方、律例以示人,而无一毫爽也。噫,岂非万古之矩墨欤!

孟子曰:“读其书而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自汉以来,注解尤多。至于宋、元,而发挥几无余蕴矣。臣实愚陋,涵泳有年,粗窥大义,每读古文,只觉意味溢出,理趣无穷,有所触发,随意书之,征引传记,讨论古今,无非欲为圣经之印证也。有要约处,时时揭出,窃欲后世之为人臣者,于善于是,则油然而兴,于恶于非,则惕然而惧。以志功勤业,从政守官,庶几有益。而监得戒失,保盛防衰,亦可被人君帷幄之览,为迪德施治之具。至于先儒传注,或有同异,与可疑处,略有辨正。

盖以文字天下之公,不敢执定注家一边,而不抽绎正学之意,亦不敢好为新奇议论,以背伊川〔9〕、考亭〔10〕之绪言也。

书凡三卷,谨略述其梗概如此。

罗长山译 广西教育学院

注释:

〔1〕“滂”字有PHUONG(方)和BANG(滂)两个读音——陈氏。

〔2〕(耨渚用),系译者据今越文还原的字喃形式, 亦系“潜龙勿用”的对位喃译的形式——译者。

〔3〕“闭……之”,系译者据今越文还原的字喃形式。 意系“在下尚幼,用干什么”——译者。

〔4〕“谤”,所据原文如此——译者。

〔5〕冯克宽(1528—1613),号毅斋,越南诗人。 著有《冯公诗集》、《易经演义》,是第一个用越南民族语言(通过字喃)并以演歌形式对《易经》进行演义的人——译者。

〔6〕黎贵惇(1726—1784),字允厚,号桂堂, 越南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诗人。作品有:《黎朝通史》、《国史续编》和《易经肤说》等。但据陈氏考察,《易经肤说》仍应系存疑之作——译者。

〔7〕潘辉注(1782—1840),字霖卿,号梅峰, 越南著名史学研究家、文学家和诗人。作品有《历朝宪章类志》、《皇越地舆志》和《华轺吟录》等——译者。

〔8〕(盈),所据原文为一空括号。“盈”字系译者所加, 仅供参考——译者。

〔9〕“伊川”即“程颐”——陈氏。

〔10〕“考亭”即“朱熹”——陈氏。

标签:;  ;  ;  ;  ;  ;  

越南三本古代哲学著作考察_易经六十四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