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甲状腺结节治疗中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应用有效性论文_池艳君

池艳君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外科二病区 200233)

【摘要】 目的:研究甲状腺结节治疗中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接收并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中选取6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行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31例为研究组,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的31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有效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的长度、平均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6.77%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3.55%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较为显著,且并发症较低,更为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2-0179-02

外科疾病中甲状腺结节较为常见,该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临床上对其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治疗为主,但传统手术治疗虽具一定疗效,但其切口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多,不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微创手术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本文主要研究甲状腺结节治疗中应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效果,并将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从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接收并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中选取6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对照两组,每组均31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29-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2.46)岁;病程为6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1±0.45)年;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研究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29-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2.18)岁;病程为6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1±0.18)年;研究组行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两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可以对比分析。

1.2 诊断、纳入标准 本次研究均参照《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2]中相关诊断标准进行确诊,且均经CT、彩超证实。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和批准,并经患者及其家属签字同意;入选患者均有气管移位、声嘶等临床症状;且患者无合并严重心、肾及肺等重要器官疾病者,本次所选患者均行术前评估,有手术耐受能力。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检查,取患者仰卧位,头略微前倾后行全身麻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研究组行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选择患者胸骨切迹上约2cm处作为切点,并在皮肤的褶皱处行一个约3-5cm的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以及颈部括约肌后游离皮瓣,并沿甲状软骨到胸骨上窝纵向切开颈白线;分离甲状腺被膜后充分暴露甲状腺,用手指探查甲状腺病变部位,确定病变范围,并判断手术空间大小,若小需再在甲状软骨上进行水平切断。切开甲状腺峡部后分离结扎气管前患侧峡部血管,并离断甲状腺肿的静脉,根据病情上下牵引甲状腺,游离甲状腺下级后离断其囊内的分支,但保留甲状腺后被膜;游离和切断甲状腺上动静脉的过程中,需紧贴着甲状腺上级,并远离甲状软骨侧板;钳夹上级血管侧血管时,应确保血管钳与上级钳夹结贴;术毕,放置引流管并逐层缝合;术后48h后拔除引流管。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的长度、平均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5 疗效标准 术后,严密监测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并根据其改善情况评定两组治疗疗效,其中,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且经CT检查无组织病变为临床治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CT检查显示存在少量残余组织为有效;治疗后的效果欠佳,有加重趋势为无效;总有效为临床治愈与有效之和[3]。

1.6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本组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对照 治疗后,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的长度、平均住院天数等,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对照 治疗后,研究组切口疼痛1例、吞咽不适1例、切口粘连1例、切口皮下结节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90%;对照组切口疼痛2例、吞咽不适2例、切口粘连2例、切口皮下结节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58%;组间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3 讨论

甲状腺结节主要是指甲状腺肿出现的肿块,其能够随吞咽运动而不断移动,多采用超声、颈部X线以及甲状腺针抽吸细胞学等进行诊断,明确诊断后多采用的是外科切除手术来进行治疗[4]。甲状腺解剖结构比较复杂,不仅和食管、气管相连,而且其后方还有迷走神经,使得手术的难度较大。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多采用的是大切口,但由于切口较大,致使在手术过程中容易损伤淋巴组织及其周围血管;加之,切口过大也不利于患者美观需求。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相比,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属于微创,其具有:(1)切口较小,更为安全可靠,符合患者审美要求;(2)能够保留甲状腺叶背面腺体组织;(3)术中的出血量较少,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4)并发症低。本次研究中,实施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研究组,其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的长度、平均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裴平[5]等临床研究结果基本相符。由此表明,应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切口较小,术中出血量较低,不仅能够促进术后患者的恢复,而且还能够提升患者对美观的满意度,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马立峰,徐胜军,陈剑锋.探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浙江创伤外科,2014,11(6):1.

[2] 薛冰.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对比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35(3):223-224.

[3] 张建.对比常规甲状腺切除术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15,10(8):75-76.

[4] 袁焕柯,吴朝阳,蒙天明,等.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0(19):4530-4531.

[ 5 ] 裴平.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疗效观察[J ] .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9):2965-2966.

论文作者:池艳君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6

标签:;  ;  ;  ;  ;  ;  ;  ;  

研究甲状腺结节治疗中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应用有效性论文_池艳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