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成形术不同入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研究论文_张亚民 梁飞

任丘市中医院,骨科 062550

[摘 要]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中单侧入路与双侧入路对老年性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椎体成形术的老年骨质疏松症并胸腰椎单节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8例,根据患者的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A组(单侧入路组)和B组(双侧入路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疗效指标、疼痛评分进行评估分析。结果:双侧入路组的手术时间与骨水泥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椎体高度重建率、后凸Cobb角改善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与ODI评分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入路方式在PVP中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双侧入路方式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低,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评分,值得在医院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入路途经;疼痛评分;ODI评分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的比重越来越大。随着而来的老年患者也与日俱增[1]。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并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高发病,手术治疗是唯一的治疗途径,经皮椎弓根椎体成形术(PVP)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并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常用方法,其具有手术创伤面小、见效速度快等特点,在临床普遍应用[2]。近些年,随着PVP的逐步推进,其入路方式也在不断优化[3]。鉴于此,本次研究探讨椎体成形术中单侧入路与双侧入路对老年性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椎体成形术的老年骨质疏松症并胸腰椎单节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8例,患者年龄为60-85岁,平均年龄为(68.6±6.1)岁。入选标准:1)患者经过影像学或骨密度仪检查明确为骨质疏松症患者;2)患者术前均有明显的腰背部疼痛症状。排除标准:1)不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者;2)合并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者。根据患者的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A组(单侧入路组)和B组(双侧入路组),我们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x±s)

1.2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在充分了解患者的骨折位置及程度后,知道患者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进行对抗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全身检查,包括X线、CT、MRI及骨密度检查。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均接受同一组医护人员的治疗。所有患者取仰卧位,将软垫置于黄河的胸腔及骨盆下方,调整牵引床使得骨折在最佳的位置进行复位。在C型臂X线机或CT的引导下进行手术。铺消毒巾,随后对患者进行麻醉,正位透视下将穿刺针抵到椎弓根的外上象限,侧位透视下将其置于椎体前缘,调整完穿刺位置后取出内芯并配以高粘度骨水泥注入椎体,当骨水泥外溢时停止灌注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待骨水泥稍微凝固后拔出导管,按压止血。在患者术后给予一定的护理干预,分别从心理指导,饮食指导,肢体体位指导,功能训练指导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并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检查并根据其恢复情况安排强度训练。

1.3 观测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骨水泥量、椎体高度重建率,后凸Cobb角改善情况)及不同时间点的VAS和ODI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的统计学分析采用 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经过方差齐性检验和正态分布检验后,样本组间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我们对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双侧入路组的手术时间与骨水泥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椎体高度重建率、后凸Cobb角改善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的比较(x±s)

2.2 两组患者的VAS及ODI评分比较

我们对两组患者的VAS及ODI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与ODI评分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同随访点VAS和ODI的比较(x±s)

3 讨论

近些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aplasty,PVP)已经成为了临床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常用治疗方法,并由于其伴有手术创伤程度小、疼痛缓解效果良好、安全性高等特点,在国内外的临床治疗中不断应用于推广[4]。有专家认为患者取俯卧位可促进部分椎体复位,但存在真空缝隙,因此行单侧PVP术后注入骨水泥能够恢复椎体高度,改善术后后凸Cobb角[5]。但同时也有研究表明[6],双侧入路能够强化椎体,降低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不均,强化脊柱的稳定性,尤其在轴向压缩作用下,可降低脊柱侧弯。而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双侧入路组的手术时间与骨水泥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椎体高度重建率、后凸Cobb角改善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与ODI评分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不同入路方式在PVP中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双侧入路方式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低,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评分,值得在医院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志刚, 李强, 严朝华,等. 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16, 13(8):46-49.

[2]沈伟辉. 管状位穿刺经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 2017, 7(10):172-176.

[3]马志锋, 凌云, 王延涛.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保守疗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对比[J]. 中国医学创新, 2016, 13(18):19-22.

[4]冯万立, 康健, 卫建民,等. 高黏度骨水泥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 9(6):47-50.

[5]刘卫明, 刁鉴伟, 陈志强,等. 经椎体侧后方入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疗效观察[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6, 7(2):81-83.

[6]张兆群. 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J]. 医药前沿, 2017, 7(22).

论文作者:张亚民 梁飞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  ;  ;  ;  ;  ;  ;  ;  

椎体成形术不同入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研究论文_张亚民 梁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