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目标人群健康教育实施体会论文_陈清美

艾滋病目标人群健康教育实施体会论文_陈清美

(福建省南安市医院 福建 南安 362300)

【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目标人群患者的健康教育实施措施及效果。方法:分析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提出预防艾滋病的综合措施,特别是加强对艾滋病目标人群实施健康教育。结果:针对不同对象对艾滋病目标人群实施健康教育,动员全社会力量,营造预防、控制艾滋病健康促进的氛围;增强全民自我保护意识,采取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减少和改变高危行为;减缓艾滋病的蔓延速度,最大限度地降低艾滋病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影响与危害。结论:艾滋病的本质是一种“行为病”。对待行为因素所引起的疾病,持续的健康教育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关键词】艾滋病;目标人群;健康教育;实施体会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7-0357-02

艾滋病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导致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是影响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难题之一。1981年美国首先报道了5例艾滋病病例[1],而后艾滋病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各地传播,国际医学界目前尚无防治艾滋病的有效药物、疫苗和治疗方法,病死率几乎是100%,被称为“超级癌症”、“世纪杀手”、“全球第四大杀手”,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引起心理恐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1.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

艾滋病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了抵抗能力,最后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皮肤黏膜破损或炎症溃疡的渗出液里、乳汁都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其中性传播是艾滋病全球性流行的首要传播途径[2]。预防艾滋病主要靠杜绝各种可能的传播途径,只要堵住这三大传播途径,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综合预防措施包括:禁止性乱滥交,提倡使用避孕套和避免肛交;禁止共用注射器、针头;不注射未经HIV检测的血液成份及血液制品;无偿献血、捐献器官组织及精液者应做HIV检测;艾滋病或HIV感染者应避免妊娠,出生婴儿应避免母乳喂养。

2.艾滋病的健康教育

2.1 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目标

动员全社会力量,营造预防、控制艾滋病健康促进的氛围;大力开展各类人群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增强全民自我保护意识,采取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减少和改变高危行为;减缓艾滋病的蔓延速度,最大限度地降低艾滋病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影响与危害。

2.2 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对象

2.2.1对艾滋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因为艾滋病病人自身的痛苦,他们最关心和最需要的就是了解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这时医务人员可以适时地,主动地给予指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主要内容应包括:艾滋病的病因、进展及预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自我防护、消毒隔离的有关知识等,同时要注意病人的心理护理方面知识的教育。

2.2.2对医务人员实施健康教育 医务人员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他们可能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及相关有高危行为人群的接诊者,所以对他们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他们又是很好的宣教人员,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去教育和指导人们积极预防艾滋病。通过教育,使医务人员掌握艾滋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规范、流行病学知识、医疗关怀及相关法律法规等。

2.2.3对有高危行为人群实施健康教育 如卖淫嫖娼者、吸毒者、同性恋者、受劳教或教养中心的人以及性病患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亲属等;一些公共场所的性从业人员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他们对于艾滋病的知识水平、态度都会影响艾滋病在该人群中传播和流行。对他们应加强包括性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2.2.4对重点人群实施健康教育 如大中学生、青壮年、流动人员、宾馆或服务行业人员等。特别是对大中学生,要把预防、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学校的性生理、心理、思想伦理教育结合起来,教育青少年端正性观念,避免婚前性行为,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科学知识保护自身的健康。对青少年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均应贯彻适时、适宜、适度的原则,注意符合青少年身心发育特点。

2.2.5对母婴传播实施预防教育 预防和控制母婴垂直传播主要是劝告艾滋病病毒阳性妇女避免怀孕,一旦怀孕必须终止妊娠。在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中要提供各种有效的避孕方法,特别是优质的避孕套的坚持使用,这不只是为避孕也是降低性伴侣感染的机会,有条件者应进行绝育手术。应结合计划生育进行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教育。

3.艾滋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形式

3.1 语言教育

主要采取群体交谈和个别交谈,交谈内容要根据病情、患者的文化素质、心理状态来确定。语言要通俗易懂、态度诚恳,使患者处于最佳接受状态。

3.2 文字教育

文字教育在健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优点为不受时间限制,以便患者随时随地阅读,仔细体会,长时间保留。可把有关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科普手册发给目标人群。

3.3 建立健康咨询策略

医生向患者讲解艾滋病的治疗原则及治疗策略和应对措施,同时给予医生以适当的激励机制,消除医生的抵抗和担心心态,使医生乐于指导和监督患者服药。

3.4 大众传播教育

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发挥大众传播在传播知识,创造社会支持环境中的特殊效应,亦可采用开通咨询热线电话、举办学习培训班等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

艾滋病的本质是一种“行为病”。对待行为因素所引起的疾病,持续的健康教育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3]。因此要大力开展宣传和教育,唤起全社会的参与意识,使全社会各阶层人群提高对艾滋病病因、病理、预防、尤其是传播方式的知识水平,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采用保持安全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这才是根本性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孙洪涛,爱滋病与健康教育[J],健康必读旬刊,2012年11期.

[2]王丽艳等,2008-2014年中国艾滋病经异性性途径传播的流行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年36期.

[3]黄怡红,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行为干预[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年第10期.

论文作者:陈清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6

标签:;  ;  ;  ;  ;  ;  ;  ;  

艾滋病目标人群健康教育实施体会论文_陈清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