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进行动手教学论文_杨德菊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进行动手教学论文_杨德菊

杨德菊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杨家湾镇站坡小学 551700

摘要 文章中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进行动手教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动手教学

有效进行动手操作能让学生在看、摸、听等活动中主动体验,加深理解,轻松地获取知识,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数学思维。本文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谈谈我对引领学生有效动手操作的一些浅显思考。

一、操作目的和要求要明确

操作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主要是要通过操作让学生发现知识或闪现思维的火花和灵感,为理解和掌握概念、法则与规律提供感性认识。因此,引导学生有效动手操作首先就要明确操作的目的和要求,这样学生在活动时就能确定自己操作的方向,主动安排自己操作的步骤和方法。例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可向学生明确操作要求:用12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看一看每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用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面积是多少。操作目的: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跟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学生根据目标和要求进行动手操作,最后集中反馈,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学生操作的方向和步骤明确,学习主动又高效。

二、操作内容设计要合理

例如,“千克和克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相当抽象的,并非如颜色、形状、长度、大小等知识形象具体。因此,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便成为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难点,这时就需要通过动手操作来帮助理解了。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称、数、掂、找等操作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较为深刻地认识质量单位,建立明确的质量概念。“称”就是让学生用台秤、天平称物体质量,了解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是多少克(千克),同时掌握正确使用台秤和天平的方法,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数”则引导学生通过数1千克苹果和1千克鸡蛋的个数,从同一物品质量相等而数量不等这一角度,进一步深化对质量单位的认识。“掂”让学生有意识地体验1千克和1克的实际重量。学生在充分感知之后,能找出大约是1千克或1克的物体还有哪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以“动”促“思”,手脑并用,在操作活动中轻松地认识了“千克和克”这两个抽象的质量单位,顺利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操作安排要恰当

例如,“轴对称图形”这一课中我设计了三次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第一次先出示三组生活中对称的物体,第一组:天安门、飞机、奖杯;第二组:蝴蝶、蜻蜓;第三组:各种窗花。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点,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剪一个简单的窗花——小树。这个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之后,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

第二次让学生在前两组看到的物体中选择两个,把轮廓画下来就得到了这些物体的外形图,接着通过折、剪等操作,看看能有什么发现。最后再集中反馈讨论,师生共同得出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个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有初步感知之后,意在操作活动中探究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部分完全重合这一基本特征,从而揭示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第三次让学生动脑筋做出一个轴对称图形,最后各自展示自己精美的作品。这是安排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较为正确、系统的认识之后,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这一环节中学生做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多种多样,作品也是丰富多彩。

在这一堂课中安排的三次操作活动,每一次的活动目的都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学生在这三次活动中,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操作常规要规范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尤其是在进行动手操作时,更是随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随意地交流、操作,有时都忘了自己动手操作的目的是什么,教师在操作时间和内容上都难以控制。为了保证操作的有序进行,真正为数学学习服务,可以制定以下的操作规范:1.教师要提前检查学生的材料准备情况,及时做好调节工作。2.操作前适当留白,引导学生对操作的方法与步骤进行一定时间的思考,明白自己将要进行什么操作,怎么操作,目的是什么,这样才能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3.如果需要进行小组合作操作,就要进行必要的分工,明确具体要求。4.教师要关注操作中的秩序与纪律,调控好操作的时间。5.操作活动中教师要直接参与和指导,帮助学困生顺利完成操作任务。

总之,动手操作作为学生数学学习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要真正体现它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它,更要关注课堂中的操作效果。学生动手操作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意地去引导,有步骤地去实施。我们还需要继续在教学实践中边观察、边思考、边总结,确保学生的每一次动手操作都是有效的。

论文作者:杨德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3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8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进行动手教学论文_杨德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