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易”到“不朽”是很难的--东德国有企业的变迁_企业经济论文

从“容易”到“不朽”是很难的--东德国有企业的变迁_企业经济论文

“脱胎换骨”易“点化成仙”难——德国东部国有企业的变动状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德国论文,脱胎换骨论文,国有企业论文,变动论文,成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原民主德国1990年并入联邦德国后,德国东部的经济社会变动状况如何?原来的国有企业如今怎样了?这是许多读者关心的问题。我们请本报驻柏林支社的记者采写了这篇文章,以飨读者。值得指出的是,德国东部的经济体制改革既不同于前苏联、东欧国家,也不同于其他工业化国家。一方面,它得到了从西部注入的数以千亿计马克的投入,在企业改制、生产转轨方面拥有其他国家难以筹措的雄厚资金;另一方面,东部原来的工业基础就比较好,企业优化经营、产品升级换代并非不具备条件。是否需要把巨额资金仅用于私有化?对多数居民造成巨大冲击的剧烈变动能否避免或减轻?从目前情况看,这种变动远未收到预期效果,许多德国人对当前状况也不满意。看来,如想对德国东部经济发展作出评价,还需等待一段时间。

民主德国于1990年正式并入联邦德国。随后,德国东部的企业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有德国西部数以千亿计马克资金的注入,但东部企业的变化仍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德国正式统一前,在民主德国就已存在的监管原国有企业的托管局,按照波恩联邦议院于1991年通过的决议,负责对原民德中央直属近百家大型国有联合企业向市场化转变。

公司分三类 产权大转变

总部设在柏林的托管局与地方经济部门(包括私人工商会)经过联合调查,对原有国有企业大体分成三类:一是有生产能力并能在市场立足的企业,这类企业可以向国内外公开招标出售;二是经过努力有望在市场立足的企业,这类企业由托管局暂时接管并予以整顿和治理,然后招标出售;三是产品过时无销售市场、污染严重的企业,这类企业坚决实行转产或关闭。

截至1994年底,原民德中央直属大型工业企业除个别难点外,产权结构转变基本完成。据有关部门统计,原大型企业1/3 由国外企业购买,2/3的企业由德国本国企业购买。在这部分中, 东部人筹措资金购买的企业占1/3,但不少是由大企业分离出来的中小型企业。

大公司化小 企业变灵活

东部企业转换结构的总体考虑是:吸引国内外资本,增加对企业的投资;更新陈旧设备,产品更新换代;改变僵化体制,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参与国内外竞争,最终能在市场立足。对原来数万人的大型企业,为达到上述目标,德国的做法是,企业规模由大化小,企业的分支单位可独立经营和独立核算,以及将多余人员大量裁减。

以瑞士ABB公司购买的原东部国有机电联合企业为例, 这个一万人的大型企业目前真正从事机电生产的人员仅占原有职工的1/3, 即仅保留了完成定货任务的核心力量。另有1/3 的职工入股独立经营和核算的与机电有关的维修公司,不再隶属ABB公司。剩余的1/3职工有条件者参加改行培训,无条件者进入就业市场,逾55岁的老职工提前退休或正式退休。根据家庭状况和个人条件,有的职工被安排临时工作。

数万人的轨道车辆联合企业被一家美国公司购买后,仅留下了有发展前途的骨干企业,其他数家企业要么转产,要么转为独立经营的股份有限公司。新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能否立足,只能接受市场考验。

在东部经济转轨过程中,中小企业大量涌现,个体中小型企业和独立职业者大量涌现。这些中小型企业和独立职业者(多为劳务行业)在工业大量裁员的情况下,成了招聘下岗职工的最大雇主之一。仅六年时间,东部中小企业和独立职业者已逾50万户,招聘了数百万职工。这些中小企业主和独立职业者相当部分由原国有企业领导和职工转换而成。

从总的形势看,统一后东部经济连续数年保持5%以上的增长。 受西部经济不景气影响,预计今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由去年5.6 %可能降至3%,但明显高于西部0.5%的增长。现在东部的问题是经济虽在不断增长,但增长幅度并未带来就业人口的相应增加。

有人欢喜有人愁

具体来看,外国和西部公司大量投资的企业一般说来靠总部雄厚资金和销售渠道,发展较为顺利,有的企业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东部人购买企业主要通过银行低息贷款筹集资金,除少数外,普遍存在自有资本匮乏、销售网络和渠道不畅及经营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这些企业面临的困难相当多,成立后不久就破产的也不少。

东部发展也受到工资福利政策掣肘。以对发展经济极为重要的工资成本为例,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保持一致才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统一后,东部工资增长幅度高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劳动生产率由统一前相当于西部30%提高至目前的50%,工资却由相当于西部30%增至目前70%以上。这样就形成了单位时间劳动成本东部比西部高20%的状况,东部原来发展经济的低工资优势很大程度上被抵消了。

有的专家就这一问题发表看法时说,从经济角度看东部工资偏低是优势,但从政治角度看,同工同酬又关系到民心所向,非迅速解决不可。如何处理这一关系看来是发展东部经济棘手问题之一。

标签:;  ;  

从“容易”到“不朽”是很难的--东德国有企业的变迁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