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常态下石油经济的发展趋势论文

探究新常态下石油经济的发展趋势论文

探究新常态下石油经济的发展趋势

文| 刘红兵

摘要: 本文主要以新常态经济发展为背景,概括分析了石油经济国内外发展现状,并深入研究并探讨了石油经济在新常态经济发展背景之下的经济形式及发展趋势,以能够为国内石油经济的循环发展提供发展性建议。

关键词: 新常态 石油经济 发展趋势

在新常态这一发展背景之下,石油经济处于相对发展状况。但是,由于石油勘探的成本逐渐增长,需借助各项新技术及理念来应对着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确保石油经济的发展空间充足,勇于创新,大胆尝试着转型发展,以确保生产成本得以有效降低,质量逐渐提升,促使石油业核心的竞争力变得更为强大。

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石油消费量稳步提升,2008年至2017年,国家石油表观消费量从2008年的3.65亿吨增加至5.88亿吨,年均复合增长5.44%。近些年来国内原油消费量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增长,存在这一发展态势的根源在于国内经济发展日益迅速化,人们消费整体水平提升显著,多数生产对石油资源现实需求倍增。从当前开采技术来分析,石油实际开发量增加趋势明显。但是,开采成本持续增长,虽可满足于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对于石油资源实际需求。但是,所获取到的经济效益往往极为有限。分析国际市场状况,国际上原油价格处下行态势。若国内原油总体产量处于增长状态,但生产工艺却未得到优化处理,则总体成本及边际成本增加问题会日益突出化,利润获取会处于负增长的状态之中。

新常态下国内石油经济的发展对策

1.分析国内当前能源的消费状况。据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于2015年发布的《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预测,中国石油消费量将于2027年增长至峰值6.7亿吨左右,2017年至2027年间年均增长率约为1.31%,且2027-2035年石油消费量继续保持在高位。那么,在国内当前能源这一消费状况之下,只有科学分析国内当前能源的消费状况,才可把握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主方向。传统形式下煤炭资源,天然气能力及石油能源等,均需围绕着社会消费现实需求做周密准确地分析,结合事实情况加以研究,尤其是针对当下可持续性发展环境之下,对能源的需求度及各项要求颇高。需调查分析好能源的消费状况,借助数据调查分析,便于石油产品的绿色化程度有效提升,科学应用各项技术着力于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以便于研发并生产出更具环保价值的石油类产品,促使石油业经济及社会效益均得以提升。

融资租赁又称金融租赁或现代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供货人和租赁标的物的选择,由出租人向供货人购买租赁标的物,然后租给承租人使用。融资租赁是一种融物与融资密切结合、以融物手段达到融资目的的信用形式。

2.正视国际间的原油贸易。截至2017年底,我国炼油产能约为7.72亿吨,较2016年净增1760万吨/年,炼油能力经过2015、2016年的徘徊后重回增长轨道。2017年,新增炼油能力4000万吨/年,淘汰落后炼油能力2240万吨/年。2018年,国内炼油能力突破8亿吨/年。从以上数据即可了解到国内现阶段原油生产逐步进入高峰时期,石油业经济发展当中还需更为注重国际资源补偿。坚持以保护着国内的石油资源为基础,深入开展研发实践活动,注重长期性开采,促进良性循环性地发展。石油业需时刻关注着国内石油市场价格、来源及市场环境多方信息变化状况,多途径拓宽石油渠道,如军事、外交、经济等多种途径,开拓国际石油市场来源的渠道,逐步稳定住国内的石油价格,防止石油受价格波动所影响,切实地将国内的石油能源总体安全系数提升。

3.注重石油经济综合发展体系调整方法的逐步完善。新常态发展背景之下,经济结构的调整及改革活动仍在延续,会有各方面问题存在着。石油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也难免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集中表现于国际原油的价格波动对国内石油业产生影响。面对着国际上原油价格及经济稳定增长各方面影响,我国需有所行动,科学制定缓冲机制,做好长远规划。在实践中,需多借助国家的宏观调控效能,尽量将国内石油的价格稳定住,确保石油业稳定发展,尝试着构建经济危机的预警机制,对市场危机加以防范。此外,构建与国际原油的储备长效联系发展机制,借助货币及财政方面的政策,对国内的原油市场实施综合调控。

4.实现国际多渠道合作。全球所有国家对于能源争夺及控制活动未曾有一刻停止。故而,国内需注重国际间合作的强化,细致全面地分析国际的走势情况,走上能源强国的发展之路。那么,在必要时必须借助经济、外交、政治等各种途径,逐步提升与各个国家之间合作的深度,以便于为国内原油的引入提供国际发展环境基础。不断增强国际上的竞争实力,对新常态经济发展背景下石油经济的发展形成强大促进作用。制定高质量地能源发展长效战略,力争上游,走上能源强国这一发展之路。

结语

新常态发展背景之下,最为主要的问题为开采所用成本增长直接影响着经济总效益提供。我国必须重视技术工艺创新研发及运用,科学合理地分析国内现阶段能源的消费状况,正视国际相互间的原油贸易,逐步完善国内关于石油经济的长效发展机制相应调整法,多渠道地实现国际强化合作。

图4为3台泵运行、设双向调压塔、单向调压塔、泵出口阀两阶段关闭、尾阀两阶段关闭条件下的停泵水力过渡过程计算结果。

参考文献:

[1]丁郡瑜.中国煤制油产业现状与发展环境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2017,12(40):210-211.

[2]王芳.中石油智库看世界能源——到2050年将会怎么变化?[J].石油知识,2017,32(06):6-7.

[3]丁郡瑜.中国煤制油产业现状与发展环境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2017,12(14):254-255.

作者简介: 刘红兵(1967-),女,汉族,四川省重庆市人,本科学历,经济师职称,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储气库管理处行政事务兼档案管理岗,主要从事研究方向:经济。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储气库管理处)

标签:;  ;  ;  ;  

探究新常态下石油经济的发展趋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