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4论文_夏春花

夏春花

北京市海淀医院疾病控制科 100080

【摘 要】目的:了解某综合性医院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疫情动态,进而加强管理,防止传染病漏报。方法:对某综合性医院2011-01-01 /2014-12-31 接诊的5247 例传染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报告25 种5247 例传染病,其中乙类传染病例2356 例( 44.90%),丙类传染病2061 例(39.28%),其他传染病830 例(15.82%),无死亡病例。根据传染病传播途径进行分类,呼吸道传染病1459 例(27.80%),肠道传染病2942(56.07%),血源及性传播疾病663 例(12.64%),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1 例(0.02%),其他传染病182 例(3.47%) 。所有报告病例以门诊患者为主,门诊共4721 例,占89.98%。结论:某医院2011-2014 年报告的传染病分布在全院各科室,且以门诊患者为主,因此及时发现诊断和报告传染病疫情、加强临床医生的传染病报告意识、按照医院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规范和个人职业防护指导在院内对医护人员进行宣传,对实际工作中的预防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疫情;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R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7-342-02

近年来,我国传染病发病数居高不下,各种传染病反复流行的同时还面临着新发传染病的威胁。北京海淀医院是一所三级综合性医院,在承担各种疾病诊疗救治工作的过程中接诊一些传染病患者。为了解和掌握医院传染病疫情动态,进一步规范医院传染病报告工作,防止传染病漏报和交叉感染,对2011-2014年的传染病上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对2011-01-01 /2014-12-31 在门急诊和住院的传染病病例数据资料均来源于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所有病例均由诊治医生按传染病诊断标准,确诊后及时上报,院疾病控制科登记汇总。

1.2 方法

统计方法用Excel 软件对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发病情况2011-2014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5247例(表1),无甲类传染病,无死亡病例。病例中,男性2912例,女性2335例,年龄最大为98岁,最小17天。

3.讨论

肠道传染病占医院各类传染病首位,主要包括细菌性痢疾和感染性腹泻及手足口病,这3种肠道疾病多通过生活接触、食物水源传播,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卫生习惯、喂养习惯以及机体免疫力等因素有关[1-2],应加强宣传教育,规范夏秋季肠道门诊的工作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做好病人的预检分诊,保证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防止暴发疫情的发生。

呼吸道传染病占医院各类报告传染病第二位,其中以水痘为首。水痘发病的高峰年龄在5-9岁人群,学生和儿童为主要患者群体,暴发病例也发生在学校和幼托机构,可见,低龄学生和儿童仍是水痘预防的主要人群[3],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是国际公认的预防水痘流行的最好方法,在水痘暴发时,要强化对患者的隔离和管理,及时报告,减少漏报,要有效阻断传播途径,包括及时应急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只有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才能够控制水痘的暴发。其次是肺结核,肺结核的发病情况上升趋势明显,与国内其他一些报道结果一致,目前仍然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4-5]。究其原因,人口增长及流动性大、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卫生服务不健全等因素造成了肺结核病的再燃。因此,对肺结核疫情予以重视,做好疾病的“三早”工作,及时做好转诊工作,才能控制结核的传播。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在各类传染病排第三位,其中梅毒发病数最高。应该加强梅毒的筛查服务和病例发现,提供规范化的性病医疗服务,使梅毒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愈,同时广泛开展有关梅毒防治的大众宣传、健康教育和咨询活动[6-8]。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中发病排第二位的是艾滋病。艾滋病发病数逐年增高,2011-2014年发病数依次为:32、37、38、67例,发病数上升的原因,一方面是扩大艾滋病抗体检测的结果,一方面是疾病本身的特点决定的。由于艾滋病是一种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目前造成艾滋病病毒传播流行的危险因素,卖淫嫖娼、婚前婚外性行为特别是男男同性性行为等仍然广泛存在,艾滋病防治目前重在行为干预,但从普及知识到行为改变需要漫长的过程,我们应当抓住当前AIDS 低流行时期的机遇,强化落实政府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创新艾滋病防治知识超前干预的理念,以教育系统为平台,以卫生系统为技术指导,在抓好学生时期艾滋病防治早期教育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做好各类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宣传培训、高危人群行为干预。阻断HIV 向一般人群传播的势头,达到控制新发感染降低死亡的目的[9]。

由此可见,及时发现诊断和报告传染病疫情,做好转诊工作对实际工作中的预防是有重大意义的。因此要加强临床医生的传染病报告意识,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广泛、多形式的培训,使医生及时了解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有效采取措施应对。同时对重点科室定期检查,按照医院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规范和个人职业防护指导在院内对医护人员进行宣传。进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参考文献:

[1]曾义虎,张永瑞,黄锋,等. 昭通市2001-2010 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 7):1209-1210,1213.

论文作者:夏春花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7

标签:;  ;  ;  ;  ;  ;  ;  ;  

2011-2014论文_夏春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