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干预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用药合理性的影响论文_黄桂香

黄桂香

(南宁市宾阳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广西 南宁 530400)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进行药学干预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用药合理性取得更好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12月(干预前n=1899)、2017年1—12月(干预后n=1988)我院符合I类切口的患者病历,对干预前后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比较。结果:临床药师进行干预后,在预防用药的应用指征把握及药物品种的选择、用药时机、用药疗程等均趋于合理。结论:采用药学干预措施可以提高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用药的合理性特别是明显缩短预防用药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药学干预;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用药;合理性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0-0396-02

依据卫计委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38号文件)、《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简称《2012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我院于2017年1月开展二甲复评准备工作时进一步完善了手术预防用药干预制度。本文拟比较和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前后我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抽取2016年1—12月干预前我院符合I类切口的患者病历1899份,与2017年1—12月干预后符合I类切口的患者病历1988份,对病人的年龄、性别、临床诊断、手术名称、手术开始和持续时间、使用抗菌药物品种、给药开始时间、给药剂量、疗程、联合用药情况、给药途径、用药频次等数据进行汇总、对干预前后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比较对比分析。

1.2 干预方法

(1)医院制定《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2)抗感染临床药师进行日常查房,审核医嘱,及时发现问题并向医师提出合理用药的建议。(3)定期对手术科室医师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的培训工作。(4)临床药师对I类切口手术全样本病历进行医嘱点评,将不合理用药医嘱反馈给科室,依据医院奖罚制度进行处罚。

1.3 疗效指标

观察两组平均用药时间和合理率及用药情况。

1.4 统计学意义

用计算机软件收集数据,将收集的数据输入SPSS20.0软件中,对其分析和统计,用t和χ2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合理用药情况对比 见表1。

2017年对患者实施干预后的使用疗程合理率为82.68%,平均用药时间为(1.22±0.22)天,使用时机合理率为96.07%,使用品种合理率为99.54%,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为21.78%,2016年对患者未实施干预取得的使用疗程合理率为44.09%,平均用药时间为(3.15±0.11)天,使用时机合理率为93.99%,使用品种合理率为90.91%,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为26.28%,两者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抗菌药物的使用品种与频率 见表2。

3.讨论

药学干预是近年来药学部门在以“患者为中心”药学工作模式的主要内容,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经济。原来我院I类切口围手术期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还十分普遍,通过开展药学干预后不合理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在此次研究中,2017年干预后平均用药时间为(1.22±0.22)天,使用疗程合理率为82.68%,使用时机合理率为96.07%,使用品种合理率为99.54%,2016年未干预时的平均用药时间为(3.15±0.11)天,使用疗程合理率为44.09%,使用时机合理率为93.99%,使用品种合理率为90.91%,两者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从抗菌药物的使用品种与频率进行分析,干预组二代头孢类头孢呋辛的使用频率为340次,占78.52%,一代头孢类头孢唑林的使用频次为90次,占20.79%,一代头孢类五水头孢唑林和三代头孢类头孢他啶使用频次和所占比例均为0,头霉类头孢美唑的使用频次为2次,占0.46%。未干预组头孢呋辛使用频率为452次,占90.58%,头孢唑林使用频次和所占比例均为0,五水头孢唑林的使用频次为26次,占5.21%,头孢他啶使用频次为7次,占1.4%,头孢美唑使用频次为13次,占2.61%,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临床药师对围手术期预防用药进行干预后,在用药指征的把握及药物品种的选择、用药时机、用药疗程等方面均趋于合理。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应针对革兰阳性菌的葡萄球菌选用预防用药[1],根据指导原则选用一、二代头孢菌素,有循证依据的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唑林,第二代为头孢呋辛,头霉类的头孢美唑和三代头孢类头孢他啶对革兰氏阳性菌不具明显优势,不建议选用[2]。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五水头孢唑林属一代头孢类,由于价格比较贵,不推荐使用[3]。

综上所述,对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进行药学干预可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罗红.外科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7.7(3):205-206.

[2]温浩,郑栩,宋惠珠,等.Ⅰ类切口管理软件应用前后手术用药的合理性比较[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9(18):1601.

[3]崔静静.药学干预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16,14(7):37-38.

论文作者:黄桂香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1

标签:;  ;  ;  ;  ;  ;  ;  ;  

药学干预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用药合理性的影响论文_黄桂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