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重盐渍荒漠地区生态重建技术模式及效果的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

滨海重盐渍荒漠地区生态重建技术模式及效果的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

杨永利[1]2004年在《滨海重盐渍荒漠地区生态重建技术模式及效果的研究》文中认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坐落在渤海湾的退海盐荒地上,创建前是天津塘沽盐场的晒盐池,寸草不长,生态环境最恶劣。作为国家重点开发区,经济地位相当重要,是北方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发区建设必须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才能确保开发区的健康、快速发展。 在滨海重盐渍土荒漠地区进行生态恢复和生态重建是十分困难和艰巨的工作,而将生态环境建设与城市景观建设相结合则是一项新型的探索,无论从理论,还是技术都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借鉴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在长期滨海地区重盐渍土荒漠地区生态建设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力图总结出一套生态重建模式,这不仅是对我国生态重建理论和技术模式的丰富,而且对天津滨海新区景观和生态环境建设以及更大范围的滨海地区重盐渍土荒漠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1.根据荒漠、荒漠化的概念和天津开发区的生态环境条件,提出天津滨海地区为典型的滨海重盐渍荒漠和荒漠化地区复合区域,治理荒漠,控制荒漠化,其目的是重建或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系统地研究生态重建的相关理论,明确了该区域生态重建的基本原则,遵循这些原则提出了滨海地区生态重建的技术体系框架。 2.全面分析了研究区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条件,结果表明土壤盐渍化、水资源匮乏、有机肥源不足等是制约该地区生态重建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关键限制因素,研究了滨海盐渍土治理的排盐洗盐、水盐控制工程技术、土体再造技术和次生盐渍化与碱化防治技术;研究了中水利用和节水灌溉技术;研究了综合利用有机废弃物生产有机肥料,熟化土壤的培肥技术等。其中在工程技术体系中,提出允许深度和允许积盐的概念,创立了浅潜水淤泥质土壤浅密式暗管排盐,工程排盐和城市排水相结合的新工艺。在土体再造技术中,创新地提出人工土壤的概念并利用废弃物研制了六种人工土壤,叁种客土填垫基质,体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环境清洁化相统一的原则,符合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的要求。在节水灌溉技术中倡导了中水回用和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探讨了经济性生态节水模式。研究表明应用生物技术重建植被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途径。 3.通过实施城区园林绿化和建设景观环境体现出了生态重建的效果。从土壤、水、肥和植物这四个方面,摸索关键技术的组装配套,根据当前的技术水平、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构建了本区域生态重建技术的组装模式,并对四种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4、对生态重建区土壤的多年跟踪监测和分析土壤盐分的演变,结果表明:土壤盐分得到控制,植物生长在一个安全岛上。效益分析和评估也表明,生态重建不仅使城区环境得到改善,也同时带来直接的和间接的经济效益以及巨大的社会效益。

苗晓丽[2]2012年在《天津滨海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发达国家为了提高跨国公司乃至国家的综合竞争力而不断地通过跨国公司这个媒介进行产业转移与调整。同时由于承接发达国家对外转移的产业是加快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捷通道,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也积极制定相应的吸引外资政策,并提供配套设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优先选择文化、地理、资源和经济发展优势比较突出的地区。天津滨海新区作为中国沿海经济特区受国际产业转移影响较大,并且具有比较突出的承接优势,由此,研究天津滨海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问题对天津滨海新区产业发展乃至国民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选择将韩国从建国到现在的产业发展历程与天津滨海新区产业发展历程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天津滨海新区处于韩国发展所经历四个阶段的第叁阶段初期;并且通过比较分析天津滨海新区与韩国、上海浦东新区在承接国际产业方面的历史发展及现状的差异,找出天津滨海新区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天津滨海新区自身条件与上述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首先,本文综述研究所需的基础理论以及天津滨海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相关文献,为本文后续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中,基础理论综述包括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和产业转移理综述。然后分析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现状,具体思路是先从发展历程角度研究中国经历的叁次大规模国际产业转移,再从利用外资角度研究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基本情况,最后研究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基本特征。其次,本文对天津滨海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进行比较分析。先分析天津滨海新区产业现状,接着将天津滨海新区与韩国、中国上海浦东新区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分析影响其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最后根据比较分析结果,得出天津滨海新区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最后,根据上文的比较分析结果进行趋势分析和对策研究。先着眼大局分析天津滨海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未来发展趋势,再结合上文比较分析结果及天津滨海新区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细化并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引导外资投向重点发展产业、加大承接现代服务业的力度、加强资源节约与管理、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技术创新等几项对策建议。

王修东[3]2011年在《潍坊滨海地区盐碱地改良绿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滨海地区盐碱地改良势在必行,因为盐碱土的物理化学性质,为树木生长造成生理障碍,植物群落不易形成,规划建设城市生态园林举步艰难。盐碱地的改良既能够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又提高经济效益,是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土地资源节约持续利用的主要手段,是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以潍坊滨海地区盐碱地改良研究为例,对潍坊北部滨海地区盐碱地改良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了滨海地区盐碱地改良的理论和实践,系统阐述了盐碱地改良模式,探索出适合潍坊市北部滨海地区盐碱地改良的综合利用措施。为推动和加速盐碱土地区的土壤改良做出贡献。本文通过对潍坊滨海地区盐碱土地四个立地类型的改良绿化的分析,主要结论如下:四个立地类型区同是盐碱化土壤类型区,土壤盐碱化是造林绿化工作的共同制约条件,但四个地区立地条件也有所不同:南部灌区:土壤轻度盐碱化但地下水位高且排水不畅,故在雨季容易内涝和土壤返盐,使苗木受害;中部干旱地区:土壤中度盐碱化,地下水位低,比较干旱,水分状况也成为影响苗木成活的重要条件;北部重盐碱地区:土壤重度盐碱化,该地区表层士的含盐量已略有降低但中下层土壤含盐量较高;城区及轻工业区:该部分地区立地比较复杂,由于绿化以沿路为主,且沿路都有排水沟或管道,生活、工业用水导致地下水位较高。在造林措施上针对四个不同的立地类型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以下措施:南部灌区:以挖沟排水压碱、抬土整地为主进行土壤改良;选择耐盐碱树种;选择适宜的季节和适宜的天气植苗造林绿化;中部干旱地区:选用既耐盐碱又抗旱的树种;发展节水灌溉措施;在管理维护措施中尤其注意松土保墒;北部重盐碱地区:先栽植耐盐碱的根系浅的草、灌木,固沙脱盐逐步改良;通过一定时间的土壤改良使盐分降低到一定程度,再种植乔木;城区及轻工业区:必须经过防渗处理并经过土地改良(更换种植土)后进行绿化。造林绿化工程完成后,还需因地制宜的实施配套技术措施,这对维护造林绿化成果同样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陈卓[4]2015年在《基于农用地分等的黄骅市耕地后备资源目标等别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粮食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是现阶段我国耕地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对这些耕地后备资源加以利用,对于缓解我国耕地资源紧缺和粮食安全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学者越来越多的认识到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对于耕地后备资源内涵的界定随着研究的深入也在逐步完善,大多数学者致力于耕地后备资源的适宜性评价和潜力分析,对于评价指标的构建和评价方法的选取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理论基础,但是对于开发后的耕地后备资源应该达到一种什么样的水平,则少有涉猎。本文在充分理解耕地后备资源内涵的基础上,对黄骅市未利用地现状以及影响黄骅市未利用地质量的因素指标进行分析,在遵循耕地后备资源自然适宜性评价的原则下,选取黄骅市耕地后备资源自然适宜性评价指标并构建指标体系,评价耕地后备资源宜耕的自然适宜性程度,确定黄骅市耕地后备资源面积和空间分布情况,对影响耕地后备资源的因素进行可改造程度的分析,最终确定黄骅市耕地后备资源目标等别,并用因素组合法的形式表达出来,得出如下结论:(1)黄骅市耕地后备资源自然适宜性评价,参考农用地分等的指标选取和分值确定,确定黄骅市耕地后备资源的自然适宜性评价指标,运用综合指数法对黄骅市未利用地进行耕地后备资源自然适宜性评价,将评价结果分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4个自然适宜性等级。其中高度适宜性区域面积3301.15 hm2,占黄骅市未利用地总面积的4.96%;中度适宜区域面积为25764.28hm2,占黄骅市未利用地总面积的38.67%;勉强适宜区域面积为15974.24hm2,占黄骅市未利用地总面积的23.98%,不适宜区域面积共21580hm2,占黄骅市未利用地总面积的32.39%。对不适宜区域的未利用地暂不进行开发建设,因此得到黄骅市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45040.68 hm2。(2)通过对黄骅市的实地调查和总结前人研究的成果,对影响黄骅市耕地后备资源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和论证,将影响黄骅市耕地后备资源的因素分为易改造和不易改造两类,其中土体构型、表层土壤质地、土壤pH值和土壤盐渍化程度为不易改造因素,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为易改造因素,通过分析和计算明确易改造因素的可提升程度,其中灌溉保证率可以达到77%,属于基本满足;排水条件可以达到丰水年积水2-3天的排水,属于基本健全;有机质含量可达到1.0-1.5%。(3)借鉴农用地分等成果中自然质量分和自然质量等的计算方法,对黄骅市耕地后备资源自然等指数进行计算,并转化为对应的目标等别,并用因素组合法进行表达。可知黄骅市耕地后备资源目标等别共分为8等~11等4个等别,其中10等地面积最大为29574.40 hm2,8等地面积最小为297.38 hm2。

于俊水[5]2011年在《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地下卤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丰富的地下卤水资源。多年来对地下卤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当前对卤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着生产规模过大、产业链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破坏环境等许多问题。本论文以实际调查为基础,结合相关研究资料,深入分析了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地下卤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历史和现状,研究了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利用地下卤水资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了生态优先和整合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思路。论文最后把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地下卤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状况概括为:开发总量过大、产业地理分布不尽合理、未形成合理的产业链叁个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论文提出了叁项政策建议:一、结合土地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建设对地下卤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科学的规划;二、结合土地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建设加强对卤水利用产业地理分布的管理;叁、对地下卤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产业链进行整合、改造和升级,提高对地下卤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本论文的特点主要有:一、本论文通过大量的实际调查和对比研究,发现了当前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地下卤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如严重超采,不可持续、综合利用能力不高,资源浪费严重等。特别是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一些所谓的循环经济,如“先溴后盐”的循环,是经不起推敲的。二、本论文同时关注了经济和环境两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生态优先和整合卤水利用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叁、本论文把地下卤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进行了统一的考虑,提出了综合考虑地下卤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建设叁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滨海重盐渍荒漠地区生态重建技术模式及效果的研究[D]. 杨永利. 中国农业大学. 2004

[2]. 天津滨海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 苗晓丽. 天津理工大学. 2012

[3]. 潍坊滨海地区盐碱地改良绿化研究[D]. 王修东.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4].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黄骅市耕地后备资源目标等别研究[D]. 陈卓. 河北农业大学. 2015

[5].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地下卤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 于俊水.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标签:;  ;  ;  ;  ;  ;  ;  ;  ;  

滨海重盐渍荒漠地区生态重建技术模式及效果的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