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实现新跨越-木兰县突出“文化引领”,提升百姓幸福感论文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实现新跨越-木兰县突出“文化引领”,提升百姓幸福感论文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实现新跨越
——木兰县突出“文化引领”,提升百姓幸福感

刘艳艳 中共木兰县委党校

摘要: 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乡村振兴战略必然蕴含文化振兴的价值诉求。当前不仅要把文化作为衡量农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尺度,还要在高水平上满足农民的美好文化生活需要。因此,要通过乡村文化振兴,赋予乡村生活以更高的价值和乐趣,以提高农民振兴乡村的“精气神”。同时,突出“文化引领”,提升百姓幸福感

关键词: 乡村文化;建设;文化引领;提升幸福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文化强国就成了党中央新一代领导核心的共识,并把建设文化强国列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主要任务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活动的开展,乡村文化的振兴都有了新的形式和赋予了新的内涵。也为乡村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木兰县的乡村文化正是顺应了这种大势,积极作为,努力探索,不断创新。

一、政策引领是推动木兰县乡村文化建设的引擎

为了扭转木兰县乡村文化建设的被动局面,木兰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乡村文化优先政策,及时制定和完善针对乡村文化人才的优惠政策、管理机制,工作有机构,组织有人员,活动有场地,经费有保障。

油脂酸败和氧化影响食用油的质量安全。不管是植物油脂还是动物油脂,其储存时间都不宜过长,万一超出储存时间就会导致油脂变质,因此在油脂的保存过程中我们应该重点关注保存时间限制。另外,在保存之前还应该严格按照要求对油脂进行初步处理,这样能增加油脂的保存时间。比如,我们需要重视油脂的保存湿度、温度等条件,因为在温度升高时油脂会发生氧化反应,这样会影响油的食用效果,还会降低其营养价值。假如人们误食了数量较多的氧化食用油,就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会加速人的衰老,造成身体病变。

木兰县文体局,虽经几次机构改革,但在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上均未弱化。文体工作始终有专职领导抓,有专门机构管。首先,从整顿乡镇文化站的人员编制入手,定岗定责,人员配齐配强,培养并形成一支懂文艺、爱农民的文化人才队伍。2004年在县全民运动会召开之际,县委县政府为强化体育工作组织力量,为文体办公室增加了三个机关事业编制。同时,每个基层文化站还统一增加了公益岗位,使基层文化活动充满活力。现在木兰县所有乡镇基层文化站的编制不少于三人,做到了乡镇的文化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带。通过对乡村文化人才的管理,使他们能立足乡土,传播乡村文化,充分发挥他们在乡村文化传播中的能动作用。其次,对于占用文化站办公用房,挪用文化活动经费等错误现象坚决予以纠正。通过项目补贴、资助等方式调动民间艺人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现在木兰县乡镇文化站办公室、图书室、排练室一应俱全,全部达到360平方米,使每个热爱乡村文化的人都能办公有场所、读书有氛围、排练有场地。木兰城乡有了出门即舞台,处处闻歌声的文化氛围。第三,加大资金投入,使基础设施不断向农村延伸。在2004年投入240万元资金维修改造了县人民体育场的基础上,2013至2018年共投资552万元建设了46个村级文化广场项目,其中包括35个贫困村,为村级文化活动室投入设备购置资金138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农村文化基础条件。在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的同时,充分发挥本级体彩公益金作用,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全部用于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事业发展上。

二、设施建设是实现木兰县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

木兰县广大农村地区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点到面的过程。长期以来,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很多,大多数村屯没有光溜地儿,没有篮球架子,标准化的健身器材更是想也不敢想,木兰县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近10年的时间处于荒漠化地带。2013木兰县文化设施基础建设迎来了春天,在省政府的统筹安排部署下,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推动落实,全县所有行政村抢抓机遇都修建了高标准的文化小广场,建设了文化书屋,配备了篮球架子,健身器材,配备了音响乐器等,现在基本满足了群众文化活动的需求。2016年县博物馆改造新建了300平方米的新馆舍,重新布展了陈列展厅,2个办公室,储藏室,购置了22个可移动展柜,文物展览面貌展现新形象。到2019年我县落地的文体设施,做到了应建尽建,凡是附合上级政策标准的场地和设施,我县全部申报并落地。实现了村级有篮球场地、路径健身场地,镇级有乡镇农民工程、5人制足球场,县级有全民健身中心、标准公共体育场地,健身苑工程,可移动冰场、冰壶场地、多功能运动场等。体育健身场地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乡镇全覆盖,完成了县级公共体育馆建设,启动了公共体育场建设,基本实现了2020年之前每县一馆一场的目标,初步满足了我县群众对健身场地的需求。

三、特色文化实现木兰县乡村文化建设的活力保证

二是充满神奇梦幻的“香磨山旅游文化”。

一是具有红色历史特色的“鸡冠山抗联文化”。

木兰县因势利导,借助每年的四月十八例行庙会的契机。开展香磨山佛教文化艺术旅游节。各地的文艺人都要敢来献歌跳舞,举办各种演出活动,展览活动,垂钓比赛,踏青,赛龙舟。位于半山腰的慈航古寺更是摩肩接踵,香烟缭绕,木鱼声声,梵音悦耳。香磨山文化成为木兰县对外宣传的重要品牌。

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烙印。如何依托乡村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和生态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促进乡村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成为木兰县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几年来,木兰县结合木兰的地域特色,大力挖掘和打造了一系列的特色文化品牌。将地域特色和乡村文化元素融入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观光、农事体验中,赋予农业更多文化内涵。

木兰县和兴隆林业局联手开发,合作共赢,共同打造具有红色历史特色的抗联文化。这个项目一经推出,就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制作播出了系列专题节目。即搅动了鸡冠山旅游热又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是安全有机的“田园农耕文化”。

3)对于过流保护而言,当重合闸整定时间由2 s增加至2.5 s时,允许滑落性故障的延时将从2.83 s增加至3.33 s。对于速断保护而言,忽略保护动作时间,当重合闸整定时间由2 s增加至2.5 s时,允许滑落性故障的延时也将从2.33 s增加至2.83 s。此时对于滑落性延时故障来说,重合成功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木兰且结合扶贫工作也进行了大胆尝试,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把过去千百年来的辛勤劳作化作快乐农耕生活。开发了农耕展览、农耕体验、田园采摘、我在木兰有亩田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项目。大贵镇向前村的禅耕农场,吉兴乡红旗村葡萄和火炬村的蔬菜采摘园,都为我们树立了农耕文化的样板。

根据加藤回想,他必须研究世代传承的祖业即兵学,但“世上喜好西洋兵学的人增多了,并且比起兵学我更喜欢研究哲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了……认为对社会也有些益处,故遂改志,决定要从事自己喜欢的研究”[注]加藤弘之:《加藤弘之自叙传》,收入《传记丛书》88,东京:大空社,1991年,第26—27页。此书复刻加藤弘之先生八十岁祝贺会编:《加藤弘之自叙传:附-金婚式记事该略·追远碑建设始末》,东京:编者,1915年。 。1864(元治元)年,29岁时由幕府拔擢为直属家臣,就任开成所教授职并一职。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2018年1月2日.

[2]刘彦武.乡村文化振兴的顶层设计:政策演变及展望[J].科学社会主义(双月刊),2018,3.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2018年1月2日.

标签:;  ;  ;  ;  ;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实现新跨越-木兰县突出“文化引领”,提升百姓幸福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