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五个难题,形成三位一体--“宁波模式”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践中的分析_宁波城建论文

解决五个难题,形成三位一体--“宁波模式”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践中的分析_宁波城建论文

化解五项难题 形成三位一体——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践中的“宁波模式”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宁波论文,五项论文,难题论文,社会保障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事关稳定和发展的大局。这样一个大的改革,一定要有前瞻性和兼容性,尽力减少社会震荡,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宁波市委书记许运鸿认为,本着上述原则,作为最早实施综合配套改革的宁波市十余年来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创造性实践。

针对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和城市综合配套改革中的难点问题,着力实施关于新旧体制转换、社会稳定、机制激活、法制规范和再就业顺利推进等五个方面的改革攻坚,宁波市已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基本保险系统化、商业保险社会化、优抚救助制度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管理体制规范化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形成了社会保险体制、大民政格局、再就业工程三位一体,同步推进,城乡兼顾,覆盖面广,规范运作,具有鲜明自身特色的“宁波模式”。鉴于宁波的实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已引起各方的重视,其中一些比较成熟的方案被吸收入国家有关条例规范,成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的成功之作。

难题破解之一:顺利实现新旧体制转换。小步走、不停步、称中求进、注重配套、逐步完善,把握好启动点和切入点。

为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宁波市自1986年起,此后,不断进行摸索、探索和总结完善。1993年起实行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94年推出了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采用国家、单位、职工合理分担费用,建立统一费率、统一养老金计发、统一管理的“三统一”城市养老保险新体制。

与此同时,宁波市注意城市保障制度改革的衔接和同步推进。1986年,宁波市开始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目前已覆盖到全市城镇所有国有、集体和部分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作为全国医疗改革试点城市,宁波市初步形成了以职工基本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为主要内容的五大保险配套衔接的全社会保障体系。

要使新体制能顺利过渡交替,就必须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兼顾各方利益,调动各方积极性。在养老保险中,原离退休人员的“老人”、新参加工作的“新人”和目前在岗位上的“中人”,这三者利益如何平衡。颇为棘手。宁波市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合理确定“中人”的养老待遇,较好地照顾了三方利益,“老中新”皆大欢喜。

医疗改革是世界性难题,宁波市从1989年起开始实施医改方案,根据城市和企业的实际承受能力,从解决职工大病医疗费起步,重点是为群众在雪中送炭、危中救急,逐步过渡到全社会医疗保险,同时积极开展医政医药配套改革。从1986年至1995年,宁波市医疗费用增长了20倍,大大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实行大病医疗社会统筹和医政医药改革的配套方案后,遏制了医疗费猛涨势头,医疗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1997年,全市医药费增幅比前一年下降了27.9个百分点,被称为一个奇迹。

以五大保险为基础,宁波市注意适应新形势下社会保障体制的发展趋势,转变传统的临时性,随机性救济方式,构筑社会救助、社会幅利、优抚安置一体化的“大民政”格局。

难题破解之二:实现大局稳定。着眼于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扩大覆盖层面,实施适度合理的基本保障,动员全社会参与。

为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给城市撑起一把巨大的“保护伞”,宁波市致力于五个扇面辐射:

一、在原来城镇国有、集体企业的基础上,打破各种类别限制,逐步扩大到城镇各类企业,包括外资、小集体企业员工、私营企业主及雇员、个体工商户等。

二、从原来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扩展到全市行政机关和拨款事业单位。

三、从城镇拓展到农村,建立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构和四级服务网络。

四、从社会保险保障伸延到民政福利保障,惠泽残疾人、孤寡老人、五保户等最需要全社会援助的特殊层面。

五、充分利用工会、妇联、共青团、民主党派、街道居委会等各方面的社会资源,开拓社会保障的服务新领域,形成条块结合,遍及城乡的政府公益性服务网络,深受群众欢迎。

根据“大覆盖面,合理保障”的思路。宁波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市劳动、民政、卫生、工会等各部门通力合作,在浙江省率先实施城市居民和农村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根据每年的物价涨幅作动态跟踪管理。把稳定群众的基本生活水准作为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石和“抗波堤”。

难题破解之三:积极推进再就业工程向市场转化。因势利导,分类指导,有序疏导,从根本上实现职工的自我保障。

宁波市面向全社会大市场,充分发挥再就业中心的“蓄水池”和“翻水站”的作用。1996年起,首先在市纺织系统、机械系统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以后逐步扩大到轻工、化工、二轻等行业,先后组建了15个市本级、11个县(市)区级再就业服务中心,配套设置了300多个街道、居委会、企业自身内部的下岗失业职工安置站,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多层次、阶梯式的再就业工程组织体系。

再就业中心按照稳进快出,因势利导,分类指导,有序疏导的思路,实施“八个一批”:接近退休年龄的企业内退一批;部分“放小”试点企业,采取企业、财政、社保“三家抬”的办法,中心托管一批;就业愿望迫切,择业不太计较的,劳动部门限时安排一批;各行各业和企业通过兴办三产或其他实体,生产自救一批;愿意停职停薪的,给予相应一次性经济补助,自谋职业一批;组织有一技之长的到其他发达地区或境外用工,劳务输出一批;以劳动力市场为主要媒介,交流推荐一批;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培训转岗一批。近两年来,宁波市各级再就业中心共托管下岗工人5.9万名,分流安置3.6万名,分别完成浙江省下达指标的380%与151%,较好地实现下岗失业职工的有序分流,使8000多名下岗职工重新走上新的岗位。

近年来,宁波市经济增长率达20%以上,乡镇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五分天下有其四,每年可新增30万人的就业机会,而全部下岗失业职工仅3万余人,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为再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回旋空间。宁波市劳动部门向全社会公开承诺:“不拣不挑,三天上岗”。

难题破解之四:运用经济杠杆和市场机制,实现社会保障体制自我运作、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推进全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是一项政府性公益产业,宁波市以经济手段和市场化引导为重要杠杆,从机制上寻找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宁波市的养老保险制度较好地理顺个人、单位和社会统筹的三者关系,个人交纳越多,单位配套交费和社会统筹划拨也随之“水涨船高”。这样的做法,使职工对自己的养老保险十分关心。认识到缴费多少与自己今后的养老待遇直接相关,增强了自我保障意识,经常督促企业不要漏计少计交费基数,以免影响个人帐户的金额,有200多家企业,是在职工的督促下参加社会保险。还有不少停薪留职人员还主动到市里的劳动保险处来交纳社会保险金。

宁波市在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同时,把大力发展商业化社会保险,作为完善社会保障体制“锦上添花”的重要补充。近年来,宁波市中保人寿、太平洋、平安等各家专业保险公司,因势利导,各倚所长,设计推出了《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大病重病保险》等20余个品种的社会保险。现宁波市商业保险的投保人数逾20万人,成为全社会保障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五大保险覆盖城镇所有劳动者。不分所有制性质和用工形式,只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形成了劳动关系,缴纳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费,就获得了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因此,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双向选择,促进人员的合理流动,使企业自身能够卸下包袱,深化内部改革,转换机制,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

难题破解之五:构筑制度化规范格局。法制、法规、行政、政策多管齐下,依法规范,实现社会发展的长治久安。

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筑全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牵动千万人切身利益的大事,必须建立高度集中高度统一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运行体制,并依靠法制、行政等多种手段,强化监管督办。1994年起,宁波市成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委员会,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担任主任,牵头协调社会保障工作中的各项重大事宜,加强统一领导。

按照依法治市,依法办事的原则,宁波重视运用法制法规手段,从一开始就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纳入法制轨道,做到各项条例、政策出台,有法可依,规范有序。

近10年来,宁波市相继公布了《宁波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宁波市职工失业保险条件》、《宁波市再就业工程实施办法》等百余项制度、政策、法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宁波市的实际情况,明确政府、企业、职工对于社会保险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规定相应的收费标准、管理办法和管理体制等,通过法制规范切实保障城乡居民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为强化社会保障制度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应有的地位,宁波市利用政策倾斜,逐步引导。近年来,宁波市工商、财税、公安、城建、卫生等部门,从各自的职能出发,制订了80多条暂行规定和相关政策,对配合社会制度改革和再就业工程给予多方扶持。与此同时,为维护社会保险制度的严肃性,宁波市还实施必要的强制性手段,市劳动、民政、卫生等部门,通过年检、巡检、监督等方法,对不参加必要的社会保险、不按时缴纳有关费用,不执行再就业工程有关规定的企事业单位或部门,给予行政干预或经济制裁,必要时依法提起诉讼。

宁波市逐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全面推进社会保险体系,对于加快城市配套改革,深化企业自身改革,增强企业活力,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目前,宁波市城乡参加社会保险的总人数逾150万人,街道镇乡面覆盖率达100%,在全国同等城市中名列前茅。老有所养,伤、病有所医,失业无后顾之忧,生育享有补助关照,提高了宁波人的生活质量和文明意识,激发了宁波人的自豪感,唤起了全社会对改革的认同感,近2年来,宁波市依法破产企业20家,下岗失业和需要重新安置的职工3万多人,但整个社会波澜不惊,政府从容镇定,基本上实现了下岗无震荡,破产无风波,社会氛围良好,群众心态平和。

标签:;  ;  ;  ;  ;  ;  

解决五个难题,形成三位一体--“宁波模式”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践中的分析_宁波城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