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进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水平论文_纪兴海,陈海龙,李晓东

持续推进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水平论文_纪兴海,陈海龙,李晓东

(65735部队 辽宁丹东 118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强军战略的持续深入,威胁的多元化、任务的多样化,发展的多极化,为“一切保打赢”的我军装备保障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挑战,而如何着眼实战、紧贴实战进行战备保障训练是当前我军亟需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装备;实战;训练

一、“实、细、全”的装备战备水平为实战化训练夯实根基

兵贵神速。在遂行多样化作战、保障、支援、抗灾、抢险等诸多任务中,装备保障的时效性成为重中之重。而平时较高水平的装备战备水平及常态化战备状态为“两个不经”前提下的遂行装备保障任务提供了保证。具体来说,就是要立足以下三点:(一)实:即战备方案拟定要实。要以执行的保障任务为牵引,对装备保障全程所涉及到的各类应急、应战、行动预案、各阶段(进程)保障实施计划、输送方案等进行统筹协调、整合完善,将战备物资、器材、工具等按箱储化、仓储化、车储化原则与装备保障任务进行对接,明确执行什么任务开哪个库、带哪组箱、出哪辆车,立足现有、整合零散、添置急需、配套模块,严格按照存储规范和要求进行精细化划分,科学携行运行。(二)细:即情况预想设定要细。战备方案是一个联动体系,通过对各阶段(进程)预设情况的细化,在充分勘察的基础上,通过缜密分析、制定研讨、构设方案计划,力争做到一项任务多种预案,一种情况多种处置,以多对单,以细对实,在精细化设定中为全时战备、即时出动提供有力支撑。(三)全:即装备保障配套要全。在当前我军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装备转型过度的过程中,装备配套设施日益增多,通用与专用日新月异,而齐全的种类和充足的备件为装备战备的可持续性提供了保证。

二、“强、精、统“的装备训练模式为实战化训练提供指引

实战化训练是为打赢战争服务的,这是它的直接功能。装备保障的实战化训练是为了更好的与战场对接,通过实战化的现场保障模式来推动训练的不断前进发展完善,这是它的潜在功能。如何让装备保障训练达到“保证战胜“的根本目的,要着眼以下三点:(一)强:即着眼于实战、展开高强度训练。战争是强度极大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军事对抗,而装备保障训练绝不能满足一区一域,要全程坚持高强度。战场上的毁伤形式多样,有一定的不可预期性,而在装备保障训练中只有把作战中最难处理的情况,最难做好的内容训到了、训好了,战场上才能从容有效地应对各种复杂局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展开迎难而上,遇强更强的保障训练形式,多设疑摆难、设虚摆险、设危摆残,以此倒逼装备保障来强健体魄、丰富内涵。在缺编、危境、残局中练战术、练协同、连谋略、练意志、练作风,这样的装备保障徐连才有实战意义,才能强能。(二)精:即着眼于实战,练就精准保障、精细保障能力。装备保障作为技术型战场要素,若在前出输送、实时供给、损伤接替、维修救治等方面出现泛、散、漏、错等情况,不仅会影响战斗员的士气,甚至左右战争格局。因此,装备保障训练必须本着”精益求精“的宗旨,练好练精装备保障的一招一式,力争做到”技高一筹“,未来一旦投入战斗,力保打得准,打得赢,追求人装高效结合,甚至达到最佳结合,就应该”钢“好而且”技“精。(三) 统:即统筹整合有效的装备保障力量和资源,在战场上决战决胜。装备保障涉及面广,装备类型多样,作用各异。装备保障人员专业技术性强,甚至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人员的技能层次各异,因此,有效的统筹整合装备保障力量和资源投入到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中意义重大,尽可能的为装备保障训练提供完场配套的装备设备,尽可能的让人员编配齐备满员,这样实战化训练展开时更能训全要素,训好协同,及时发现问题,凝聚统一班、组、队、群内的力量,最大限度的发挥拳头作用。

三、“研、检、创“的装备革新机制为实战化训练助推提速

由于新军事变革的推动,新兴军事理论、新式武器装备、新颖装备保障模式和保障方法,硬逼军人去转变思维、跟紧时势。装备保障训练在着眼于实战的基础上必须紧跟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和军事新型保障理念,才能保证在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中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为适应新军事变革的要求,这就需要抓好以下三点:(一)研:及加强信息化装备保障谋略的训练模式研讨。结合当今信息时代装备保障训练的新技术、新战术和新理念,有针对性地开展装备保障理论的梳理和研究,将先进的信息化装备保障理论与传统的机械化体系下的装备保障理论结合起来研究,找准人装结合的切入点,针对新局面,探讨新对策,开拓新领域。(二)检:即用实践运用来修正完善装备保障训练中的偏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纸上研讨出来的理论能否适应新型装备保障任务和训练的要求,需要在实战(模拟)环境下加以检验和修正完善。通过对装备保障各个环节、不同岗位、不同需求下的实战化演练和实践锻炼,丰富了装备保障人员的实践阅历,进而将理论素养转变为指导装备保障工作、训练的实际本领、最终转化为适应更高层次实战的实时装备保障能力。(三)创:即依靠不断创新来促进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与现代战场的同步跟进。创新是装备保障建设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思维、创新手段、创新方法这“三部马车”的齐头并进为装备保障的实战化插上腾飞的翅膀。创新思维是指打破固的解析恶化单一式装备保障理念,植入信息化、大联动装备保障模块:创新手段是依托当前机械化装备和信息化装备并存的实情,以装备保障现代化为引领,以保障机关带分队,以战争协同带保障有力,注重综合运用好现有装备的信息化功能的发挥和智能化保障手段的紧密结合;创新方法是为适应现代战争装备保障的特点,探索和形成一整套信息化条件下及高技术条件下装备指挥、装备战备、装备保障和训练、管理一体化联动保障的对策方法。

作者:

65735部队工程师纪兴海

65735部队工程师陈海龙

65735部队助理工程师李晓东

论文作者:纪兴海,陈海龙,李晓东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研究》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  ;  ;  ;  ;  ;  ;  ;  

持续推进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水平论文_纪兴海,陈海龙,李晓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