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养路设备效益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论文_房志刚

筑养路设备效益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论文_房志刚

山东省临沂市公路局 山东 临沂 276001

【摘要】结合筑养路设备管理实践,分析效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获得投资效益为目标,提出设备效益管理的有效对策,提高机务管理水平,实现设备投资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筑养路设备;效益管理;存在问题;对策措施

筑养路设备是完成公路建养任务的主要工具,是实现公路建、养机械化的物质基础,是确保公路质量、加快工程进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如何管好、用好、经营好筑养路设备,进而实现筑养路设备效益最大化,是关系到公路部门今后能否立足市场,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因此,强化筑养路设备效益管理,可不断提高作业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公路质量、创造良好经济效益,从而加快公路事业快速发展。

1 筑养路设备效益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人员管理不专业,工效降低

设备管理单位普遍存在注重眼前效益,忽视长远利益,花大量资金购买先进设备,不愿对人员进行智力培训,低素质、技术能力差的人员难以适应机电液一体化程度高的设备管理需要;有的人员更迭频繁,接受专业教育时间短,管理理念模糊,造成管理能力差;有的机务人员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操作规程,不按要求及时维护机械,造成机械严重损坏,维修费用太高,养护成本巨增。

1.2 设备管理不规范,成本增加

多数单位依然存在着“重使用,轻管理”的思想。有的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想当然、乱指挥现象依然存在;有的人员无实权,重任务,求生产,设备管理处于“不坏不修”的水平;有的设备使用多年后,严重老化,处于待报废阶段,也未及时进行报废;设备管理手段落后,多数单位没有实行现代化设备管理模式。

1.3 设备维护不到位,设备性能下降

多数单位设备管理限于“事后维修”阶段,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不能早发觉、早预防、早修理,造成人、财、物的浪费;有的对有修复价值的旧件不修复利用,随意废弃;有的不考虑设备整体性能,“拆东墙补西墙”,事倍功半;有的单位操作人员管用不管修,维修人员马虎应付,设备出现故障相互推卸责任,设备使用寿命降低,成本增加;有的“重用轻管”,为抢进度,不惜设备超负荷运转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造成设备严重磨损老化,寿命缩短,效益低下。

1.4 管理制度执行不力,资产流失

有些单位机务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完整、严格的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不完善,“无法规可依”和“有法规不依”两种现象同时并存;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有的设备账、卡、目不符,造成有账、有卡、无设备;有的管理不到位,执行力差,存在着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管理失控现象;有的管理粗放,尤其是现场管理混乱,效率低下,资源流失严重。

1.5 设备技术状况劣化,效率低下

部分操作人员缺乏设备相关专业知识,不熟悉操作规程,违章作业,导致设备事故频发,造成设备状况劣化;有的单位不舍得投入必须的设备更新改造资金,致使老的设备异常陈旧、加速老化,存在隐患、隐藏着诱发事故的祸根,造成设备性能降低;部分设备技术陈旧或设备本身具有潜在隐患,没有进行充分的设备技术评价,或没有对操作,机械设备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细致规范的培训考核,导致设备事故时有发生,造成设备性能下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筑养路设备效益管理的对策

2.1不断强化机务人员管理,提高工效

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全员素质,培养造就操作、维修、管理复合型人才。尽快改变管理人员观念滞后、知识陈旧、技术生疏的状态;使操作维护人员达到“三好”、“四会”要求;所有操作手实行聘任制,双向选择,签订聘用合同,一年一签;工资实行效益工资加保底工资,工程闲暇期发保底工资,打破死工资制度,充分调动操作手积极性,最终使公路机械设备发挥较高的经济效能;每年定期组织技能比武,评选出的优胜者要给与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奖励,把管好、用好机械变成每个操作手的自觉行动。对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理论和实际技能的考核,对考试不合格坚决不予安排岗位。

2.2 严格规范设备管理,降低成本

建立严格的机械使用管理制度,使机械设备的管理、使用、保养、修理、安全等方面从始至终有人负责落实,真正做到事事有人抓,人人有专职,台台机械有人管的工作机制;机械设备要实行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对维修人员实行绩效考核和维修质量负责制。要加强机务统计工作,切实搞好单机成本核算,避免机手弄虚作假;所有机械统一调度,按事情轻重缓急和先内后外的原则合理安排,实行严格的调用、归还制度,建立机械设备台帐,统一进入电脑管理,性质、状况、使用年限等情况一目了然。设备报废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公开按程序处理,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2.3 强化设备维修保养,性优效增。

加强对筑养路机械的维护保养的管理力度,制定筑养路机械的维修计划,按时做好筑养路机械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良好运转,实现设备效能;积极推广应用现代管理新技术,实行“定期检测、强制维修、视情修理”的维修制度,开展设备状态检测运用,突出“科学性、强制性、预见性”,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机械故障和不良状态的扩大化,使机械设备始终保持最佳技术状态。

2.4 严格执行设备管理制度,保值增值。

设备使用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持证上岗制、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强制保养制等各项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严格责任追究,强化责任落实。加快设备更新改造,优化设备的配套组合,提高高性能机械设备比重,确保机械资产的保值增值。

2.5强化设备安全管理,避险增效。

安全是公路筑养工作的永恒主题和最大效益,所有操作手签订安全生产合同,办理车辆保险,加强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切实增强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定期组织安全检查,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发生,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生产安全。

2.6 积极创新管理模式,节支增收。

筑养路设备效益管理要加强设备基础管理工作,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提高管理创新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公路建养事业,拓宽视野,创新观念,努力创新机械管理模式、拓展增效创收渠道,取得机械管理新成果。走企业化、商业化之路,机械管理部门可以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行公开竞争上岗、设定任期目标,建立激励机制。

2.7 积极开拓内外部租赁市场,增加效益。

公路系统内部出台设备租赁管理办法,实行租赁收费制;多渠道搜集市场需求信息,面向社会开拓设备租赁业务,把设备管理从单纯管理型转向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综合管理,增加经济效益;还要拓宽业务范围,开展多种经营;实行经济责任制,激发内部活力,以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3 结语

筑养路设备管理把获得良好的投资效益作为目标任务,是设备管理工作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方针在筑养路设备管理工作上的体现,也是筑养路设备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只要加强筑养路设备综合管理,真正做到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的紧密结合,以服务企业内部为基础,积极开拓外部市场,必将全面提高筑养路设备经济效益,推动公路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公路学会筑养路机械学会主编.公路筑养路机械机务管理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10.

【2】王松根、张西斌等.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机械化作业.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10.

【3】刘璘.兰州市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管理探析.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10(1).

【4】杨修志著·路桥管养应用技术〔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12.2.

论文作者:房志刚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中国》2016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  ;  ;  ;  ;  ;  ;  ;  

筑养路设备效益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论文_房志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