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低电压台区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探讨论文_蔡科明

农村低电压台区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探讨论文_蔡科明

广东电网梅州平远供电局 广东梅州 514600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当地农村低电压台区原因、特点,提出低电压台区解决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关键词:低电压台区;特点;技术措施;管理措施

0引言

平远县是广东省梅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粤、赣、闽三省交界处,全县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11.16万公顷,耕地10347.6公顷。该地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是一个美丽的“山城”。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使得农村用电负荷不断攀升,同时,由于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也使得周边村镇配电变压器出现重过载、线路末端低电压现象,给县级供电企业的可靠供电和优质服务带来影响。

1低电压台区原因分析

1.1配变容量小、供电半径大、线径偏小

由于县级供电企业每年的项目改造资金有限,只能逐年按轻重缓急顺序实施改造计划,因此,平远县仍存在部分“2000年农网改造”运行至今的台区,服役时间长达15年之久,配变容量小、供电半径大、线径偏小,且线杆残旧,在用电高峰期台区末端常出现低电压现象。

1.2台区改造规划不全面、改造不彻底

由于基层供电所对台区负荷发展趋势前瞻性不够及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经验不足,造成已改造台区改造不全面,只对变压器增容或线路改造只改部分主干线而未全线段改造,因此改造后的台区运行不到几年时间,就又出现配变重过载或线路末端低电压现象。

1.3配变三相负荷不平衡

平远县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低压出线回路少,三相四线制线路覆盖范围小,多以单相供电为主,造成负荷分布不均;二是进户线前期接入、后期改造及业扩新装时,工程人员对单相客户未考虑各相负荷均衡分配而是随意选择较近的一相接入,造成三相负荷平衡率不可控,导致供电电压不稳定。当台区三相负荷不平衡度高时,负载较重的一相所接单相用户线路末端容易出现电压偏低现象。

1.4低压无功配置不足

按照无功补偿配置原则,100kVA及以上容量的配变应配置无功补偿,补偿容量按照变压器容量的20%~50%配置。部分台区在由于感性负载(电动机、日光灯、电冰箱、风扇等)使用较多,在负荷高峰期时出现功率因数偏低的现象,影响供电质量。如某台区由于稻田灌溉的需要,安装有较多抽水机,集中使用时造成台区总功率因数低,通过计量自动化系统测得功率因数最低时仅有0.4,造成该台区用户出现低电压现象。

1.5线路走向迂回、分布不合理

由于配变选址不合理或架线过程中受群众阻挠,造成线路迂回走向,实际供电半径远大于理论供电半径,线路末端出现低电压现象。

2 低电压台区的特点

2.1季节性特点

低电压现象发生的主要季节是夏季(6月至10月)和冬季(11月至3月),大功率电器设备集中使用,用电负荷突增,造成低电压。除此之外,春节、五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造成用电量突增引起低电压。

2.2时段性特点

低电压发生的主要时段是午高峰和晚高峰,即每天11:00-14:00和17:00-21:00两个时段。这段时间内,农村居民的家用电器基本上都处于使用状态,使用电负荷突然升高,引起低电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区域性特点

根据平远县低电压台区的分布特点,常发生低电压现象的区域主要有3个:(1)乡镇中心:圩镇是各镇居住人口较为密集地方,用电量大,又是商品交易的集散地,个体经营户多而集中,加上经营的需要,用电负荷大;(2)旅游区:由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店、餐馆、商铺突增,造成用电负荷激增,造成台区重过载及线路末端用户低电压;(3)山区:农户分散,低压线路长,电压损耗大,造成台区末端低电压。

3低电压台区的解决措施

低电压台区的改造,应把握“先易后难、先管理后投入”的原则,利用各渠道(基建、修理、技改)项目资金,逐台、全面、系统地改造。

3.1技术措施

3.1.1全面、系统地改造新台区

对于新台区的改造,前期应做好规划:即基层供电所必须到现场勘查,清楚所属台区改造的每个部分、每一个角落,同时绘制好改造前后图纸;中期应做好设计:即设计单位须到现场重新勘查,确定改造或新增台区后,配变容量配置、线径大小能否满足今后5-10年发展需要;后期应做好工程管理:即供电所人员到现场做好跟踪、监督管理,施工单位把握工程质量。只有严格全过程管理,才能保证未改造台区全面、系统地改造,已改造台区不再出现改造不完善、不彻底的现象。

3.1.2利用各种渠道增加投资改造,完善台区改造

每年基建、修理技改或低电压专项都会有台区改造资金,因此积极通过基建、修理技改、电压专项或日常修理等多种途径积极立项,增加改造资金,是解决当前改造不全面台区的主要方法。

3.1.3调整配变低压侧用户,均衡三相负荷

对于新建及旧台区的改造,应按照南方电网公司典设要求对低压出线回路进行改造,同时加大三相四线制线路的覆盖范围,以满足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负荷发展需要;对于已改造或待改造三相负荷严重不平衡的低电压台区,应制定负荷转移方案,均衡三相负荷;对于业扩新装时,基层供电所要严格按照业扩管理要求在接入前查询负荷情况,在作业表单上明确工程人员接于哪相。以上措施,都应尽可能使配电变压器出口处的负荷电流不平衡度小于10%,中性线电流不应超过低压侧额定电流的25%。

3.1.4增加低压无功补偿配置

对于100kVA 以上用电高峰期功率因数偏低的台区,应首先采取“随器补偿”方式,即在配变低压侧安装无功补偿装置。除此之外,对于用户侧固定安装有年运行时间在1500h以上,功率大于4kW的电动机,根据我国《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要求,“应在机旁就地补偿,与电动机同步投切,其补偿容量宜按电动机容量的20至30选择”,要求用户“随机补偿”即就地安装无功补偿装置,避免对台区功率因数造成影响,扩大台区末端低电压范围。

3.1.5适当增加台区布点,优化线路走向,减少迂回

对于部分台区供电半径过大问题,应通过新增台区方式增加台区布点,以解决供电半径偏大而造成的电压偏低问题。同时,基层供电所应积极与当地群众打交道或借助政府的推力,解决线路架设过程中的用地问题,减少迂回,优化线路走向。

3.2管理措施

3.2.1形成低电压台区管理长效机制,掌握基础数据

基层供电所应落实专人负责,定期(每半年)一次对所管辖台区首末端电压质量进行测量。每月应该制定测量计划,并利用负荷高峰期对台区首末端电压测量,及时掌握每个台区的电压质量情况,为低电压台区改造提供基础数据。

3.2.2加强培训,提升配电运维人员基本技能

县级供电企业生产管理部门应加强供电所运维人员基本技能培训,通过具体案例对造成低电压台区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指导;运维人员在日常巡视、维护过程中,也要善于分析和总结设备、线路运行基本状况,从而提高配网改造规划等技能水平。

3.2.3加强台区改造项目的工程质量管理

基层供电所应加强配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管控,安排专人负责全程跟踪、监控项目实施情况,这样既能保证项目实施到位、改造到位,又能把握现场安全控制措施到位情况,保证质量及安全。

4 总结

低电压台区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系统性问题,只有熟悉掌握低电压台区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逐步减少低电压台区的数量,保障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论文作者:蔡科明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技术》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3

标签:;  ;  ;  ;  ;  ;  ;  ;  

农村低电压台区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探讨论文_蔡科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