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配合穴位注射阿是穴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向进, 邹燕齐

(1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526060;2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康复教研室 526020)

【摘要】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阿是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被确诊为偏头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 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的疗效以及疗程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93.33%,对照组愈显率7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3疗程内治愈20例,对照组治愈11例,经统计学处理,X2=5.41,p=0.02(<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阿是穴治疗偏头痛较之传统的药物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针刺;穴位注射;阿是穴;偏头痛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on cephalagra with electric needling and injectio ad acumen in living acupoint

Xiangjin1 ZouYanqi2

(1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Zhao Qing Second People Hospital;2 TCM and Habilitation Department, Zhao Qing Medical College)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n cephalagra with electric needling and injection ad acumen in living acupoint. [Methods]: 6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curative group(3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30 cases) at random, curative group received electric needling and injection ad acumen in living acupoint, control group received oral application of flunarizine hydrochloride,compar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curative effect and time of therapy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is 93.33% in curative group and 76.67% in control group, the curative effect is better in curative group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20 in 30 cases of curative group got recoveried in 3 therapy time, and 11 in 30 cases of control, the result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oo(X2=5.41,P=0.02). [conclusion]: The therapy in electric needling and injection ad acumen in living acupoint on cephalagra have better effect than that in orthodox drug treatment.

Key words: acupuncture; injectio ad acumen; living acupoint; cephalagra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45(2016)-08-076-03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其发生与血管舒缩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其治疗特点是快速止痛和预防或消除复发。为了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我们采用了电针配合穴位注射阿是穴来治疗。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偏头痛患者均来自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组30例、口服药物组30例。针刺配合穴位注射组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54岁,平均年龄32±4.32岁;病程最短0.5年,最长28年,平均病程8.62±0.75年;头痛程度2级8例,3级15例,4级7例。口服药物组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59岁,平均年龄36±2.37岁;病程最短0.5年,最长28年,平均病程8.73±1.04年;头痛程度2级9例,3级15例,4级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O.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 采用1998年国际头痛学会偏头痛的分类和诊断中无先兆型偏头痛和有先兆型偏头痛的诊断标准[1]:(1)头痛呈反复发作性.至少发作2次.间隙期正常,体检正常。(2)头痛从两眉间或一侧眉弓向颞部及后头部放射,头皮局部血管跳痛,触及头皮时疼痛(即痛觉过敏).疼痛呈胀痛、持续性或针刺样.阵发性加剧.发生频率不定,每次持续2h~1周,伴有目胀或视物模糊、头晕.头痛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走路、上楼梯或类似活动可加重头痛.部分伴失眠、胸闷、心慌、乏力、出汗等。(3)可具有以下4项中之3项特点:至少有1个或以上可逆先兆症状(大脑或脑干的局部症状);至少有1个先兆症状逐渐发展时间超过4min或2个以上先兆症状相继出现:先兆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60min.若有1个以上的先兆症状.其持续时间可按比例延长:出现头痛与先兆之间的间隔时间不超过60min.

1.2.2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2)年龄20~57岁,性别不限:(3)签署知情同意书,能按医生要求完成治疗者。

1.2.3 排除标准 (1)全身感染性疾病、高血压病、低血压病、五官科疾病、颅内肿瘤等其他疾病所致的头痛;(2)合并有严重心、脑、肝、肾等脏器疾病者;(3)不能坚持治疗者,无法判断疗效及资料不全者。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阿是穴组

2.1.1 常规针刺

(1)中医分型 中医辨证分型参照《中国针灸学》的标准[2],分为水不涵木、痰热内阻、肝风上扰3型。

(2)针刺取穴 主穴:丝竹空透率谷、颔厌透悬颅。配穴:风池、列缺、太阳;水不涵木型加太溪、太冲;痰热内阻型加丰隆、外关;肝风上扰型加行间、合谷。

(3)针刺方法 常规消毒后,选用30号1~1.5寸华佗牌不锈钢毫针,进针到常规深度。得气后接G 6805型电针仪,采用疏密波,刺激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通电时间为30分钟,1次/日。

2.1.2 穴位注射阿是穴

(1)阿是穴取穴 一般患者痛点多在顳部、眼眶部。

(2)穴位注射方法 先找到最痛点,然后选用5mL一次性注射器,5号齿科针头,抽取654-2注射液1mL,常规消毒后快速刺入穴位,出现酸胀感回抽无血液后快速均匀推药,注射1mL,1次/隔日。

2.1.3 治疗疗程

常规针刺1次/日,10次为1疗程,针刺治疗结束后行穴位注射治疗,穴位注射1次/隔日,5次为1疗程,所有患者治疗1个疗程休息2天后再行下一疗程,以4个疗程为观察周期,患者在观察周期内达到临床痊愈,即停止观察。

2.2 药物治疗组

药物治疗组30例患者均服用盐酸氟桂利嗪,5mg/次,每晚睡前服。头痛发作剧烈时,加服麦角胺咖啡因片2片,30分钟后仍不缓解者,可再服1~2片。

观察周期同治疗组。

2.3 数据分析方法

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SPSS13.0),治疗组与对照组3疗程内治愈例数的比较采用X2检验。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1998年国际头痛学会制定的标准[1]:1级:不痛;2级:轻度痛,但不影响活动;3级:中度痛,但不停止活动;4级:重度痛,不能参加活动。

并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痊愈:头痛完全消失.程度1级,头晕、恶心、目胀等伴随症状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显效:头痛基本消失,程度1级,伴随症状基本消失,偶尔稍感头部重胀;好转:头痛程度减轻1级或以上,伴随症状明显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无效:头痛程度及伴随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及治愈病例中疗程与疗效的关系见表3-1、表3-2。治疗组愈显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3疗程之内治愈20例,对照组3疗程内治愈11例.经统计学处理,X==5.41,P=0.02,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电针配合穴位注射阿是穴治疗偏头痛较之药物治疗疗效更明显,同时能缩短治愈时间。

4 讨论

偏头痛(MI)是一种发生在头部或左或右,以头痛暴作、疼痛剧烈、反复发作为特征的搏动性头痛。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支配局部组织或血管壁的神经兴奋性增高所致,常因情绪激动、劳累而诱发或加重。中医将其归属于“头风”、“头痛”范畴,其病因不外六淫、七情、劳倦所伤。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升于头,而且人体的经气通过经脉、经别等皆联系集中于头面部,所以头面部是经气汇集的重要部位。六淫之邪外袭上犯颠顶,邪气稽留,阻抑清阳;或因肝风、或因肾水、或因痰浊等内伤诸疾皆可导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所养,发为偏头痛。

偏头痛的治疗难点是迅速止痛,避免反复发作。目前西医治疗多注重局部,以发作时镇静、镇痛为目的。解热镇痛药麦角胺、咖啡因、安定是公认的传统药物,有肯定的镇痛效果,但其副作用大,具有成瘾性,复发率高。而中医治疗则强调整体辨证,多采用祛风、活血、养阴、通络等治法。所以我们在临床上设计了电针配合穴位注射阿是穴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标本兼治,以求既能达到快速止痛的目的,又能使失调的脏腑功能恢复平衡。

《素问?缪刺论》说:“疾之应手如痛,刺之。”说明或痛、或快或有特殊感应之处都是“阿是”之意。近代称为“压痛点”、“敏感点”。现代医学认为偏头痛急性发作时,其压痛点多位于颞部的颞浅动脉周围和眶上切迹附近,由于血管的扩张、炎性物质和致痛物质渗出以及位于血管壁或邻近组织的感觉神经末梢处于激惹状态,而引起头痛,所以在临床上我们发现在患者的颞部或眼眶部都可以找到一个敏感点。有临床报道[4],刺激这个敏感点往往可以达到即刻止痛的效果。所以在该敏感点行穴位注射治疗,利用654-2对脑血管的双向调节作用,以解除局部血管痉挛,调节血管舒缩功能,使血管处于稳定状态;同时利用其能疏通微循环、抗自由基、降低血粘度等药理作用而达到快速止痛的效果。在针刺治疗中,采取远近配穴的方法,头侧部是少阳经循行所过之处,丝竹空、率谷、頷厌、悬颅均在头侧部,且均属少阳经穴,针刺这些穴位可以直接刺激头侧部的大脑皮层,疏通脑络,促进血液循环,使络脉通畅,气血和顺,并根据不同证型以平肝潜阳、滋水涵木、祛风通络,而达到调整脏腑功能、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止头痛、防止其复发的目的。

临床实践证明,电针配合穴位注射阿是穴治疗偏头痛不仅近期效果满意,而且也有满意的远期疗效,能达到快速止痛和缩短治愈时间的效果。且方法安全可靠、简便易行,具有疗效快、镇痛完全、无成瘾性的优点,临床上值得选用。

参考文献:

[1] Headache Classification 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 Classification, Diognatic criteraia for headache disorders cranial neuralgins and facial pain[J]. Cephalagia, 1998,8:10.

[2] 程莘农.中国针灸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987 年第3版(中文)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4] 叶德宝.穴注内关穴加针刺阿是穴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150例临床研究及其机理初探[J].针灸临床杂志,1996,12(2):17~19

第一作者:向进,女,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专业:针灸推拿

论文作者:向进, 邹燕齐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高血压杂志(综合临床)》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2/9

标签:;  ;  ;  ;  ;  ;  ;  ;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阿是穴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向进, 邹燕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