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变迁及当代启示论文_祁瑶瑶

浅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变迁及当代启示论文_祁瑶瑶

西安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西安 710021

摘要:本文在梳理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基础上,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视角来分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原因,最后结合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和经济发展实际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变迁;启示

据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的统计显示,2012年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3%,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其中75%聚集在农村,相比于城市农村各方面条件和基础设施都比较落后,养老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加快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势在必行。

一、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过程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指对我国对所有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进行保障的制度。它的形成和发展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1962—1990)主要保障对象是农村无赡养人、无生存能力和生活来源的“五保户”,给他们基本的衣食住行医等生活提供保障,这是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最早萌芽。

(二)推行阶段(1991—1998)主要以县为单位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并于1992年1月开始试行。同年11月,农业部颁发《乡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办法》。年底开展试点的县已经达到950多个,100多个县已经基本确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到1998年底,参保农民达8025万人。

(三)停滞阶段(1999—2002)这个时期,农业部因当时在农村开展不社会保险的条件不充分而暂停了农村社会保险。

(四)探索建立“新农保”阶段(2002—)2002年以来党的多次代表大会上都不同程度的提出了要不断探索和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新农保制度,尤其是鼓励一部分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先进行试点,并取得成功。比如,广东、上海、山东等地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原因分析

任何一种制度的发展变化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也不例外。因此,笔者主要从制度的外在环境因素、供求因素以及成本和收益因素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的原因。

(一)外在环境因素

从制度本身考虑,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制度所处的社会环境却具有多变性,当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时相应的制度也要做出调整,养老保险制度也要随之做出调整。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环境方面的变化是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根源。尤其是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集体经济开始弱化,使得老农保缺乏一定的经济基础;人口老龄化导致传统的养老负担加重,这是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变迁最直接的原因。

(二)制度供求因素

从制度需求方面看,对养老保险制度的需求以农民和农民工为主体,而农村经济发展较慢,农民生活卫生等基本的保障收到限制,与城镇职工和居民的生活保障水平差距越来越大,不能体现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因此,急需要在农村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制度供给方面看,从1992年民到2009年国家出台各种文件、法规的来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得到完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成本与收益因素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制度变迁主要依靠政府来实现,从这个角度分析制度成本包括: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成本。经济成本以国家财政支出为主,地方补贴为辅;社会成本体现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农民对这个制度的认知和有关部门的社会服务水平。同时,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收益来看。既改变了传统的消费观念,刺激了农村经济消费、扩大内需又有利于解决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提高家庭生活水平和、有利于和谐社会和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三、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当代启示

通过以上对农村养老保险变迁及原因的分析,当代新农保制度应综合考虑多方面,有的放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新农保制度稳定、有序发展。

(一)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氛围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包含于社会制度,因此,要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环境的影响。良好的制度环境是任何制度有效落实的前提和保证。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及其他补充养老保险的发展,弘扬孝道文化,创造养老、尊老、爱老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养老保险制度的落实率,使制度能最终造福百姓。

(二)切实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作为养老保险制度的制定者和推行者,起主导性作用,所以只有切实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才能保障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效实施。因此,政府必须做到完善顶层制度的设计,提供有效的制度和立法保证以及最终的监督实施;同样政府还需要做好强大的财政支持,保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顺利实施和彻底落实。但是,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还必须增强农民对养老保险制度大的认同度和自我保护意识,能够积极参与养老保险制度,主动缴纳养老保险金等。

(三)广泛宣传,增强农民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农民是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主体,只有他们认同该制度,才愿意参与其中,是制度本身得到落实。因此,政府要切实落实社保部门的信息公开,提高养老保险制度执行的透明度,加大新农保制度宣传力度的同时还要拓宽其宣传渠道,转变传统的代际养老模式,了解新农保制度的对他们的有利方面,让农民了解、认同、最终达到高效参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目标。

农村养老保险的制度变迁受多方原因的影响,我们应该创造有利的制度环境、加强政府引导和责任落实,提高农民参与度,落实新农保制度不实现农民“老有所养”,提高农民幸福感。

参考文献:

[1]《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报告(2013)》http://www.chinadmd.com/file/icwcaueprreicv3teitviczx_1.html

[2]《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年鉴》(1999)[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

[3]朱勤芬.新制度经济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3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李俊.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变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8).

作者简介:

祁瑶瑶(1988- 性别:女,民族:汉,籍贯:陕西宝鸡,职称: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作者:祁瑶瑶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0

标签:;  ;  ;  ;  ;  ;  ;  ;  

浅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变迁及当代启示论文_祁瑶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