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生厌学情况的调查与研究论文_廖文德

关于中学生厌学情况的调查与研究论文_廖文德

摘要: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作为一个中学生,首要任务是学习,而在教学中,笔者发现中学生厌学不是个别现象,特别是随着年级的增加,这种现象越普遍。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怀着无所谓或厌恶的态度。厌学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关键词:中学生;厌学;解决办法

为什么中学生会存在厌学现象呢?在和同学们的相处中,笔者发现自己的一些学生存在厌学现象。带着对这个问题的好奇,笔者展开了调查及相关研究,发现厌学现象对中学生身心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笔者想通过这个研究,找到解决的方法,帮助厌学学生走出困境。

一、调查方法

1.调查法(谈话与问卷)

通过谈话与问卷了解各班级中有哪些学生有厌学现象及厌学的原因,以收集大量的原始材料,使学生更客观地了解自己,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具体的教育目标和方法。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学生厌学的科目、厌学的原因等。

2.观察法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语、表情、动作以及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游戏中的活动表现,了解存在的问题,在掌握比较详实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分析与研究。

3.个案法

教师通过详尽搜集厌学学生的有关资料,系统整理,综合分析,研究策略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二、厌学原因

厌学是由于学生学习行为获得的内外反应不同而造成的,其内在原因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存在偏差。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也起消极的强化推动作用。社会的偏见、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学习中无法满足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无人能理解关怀,无法适应生活、学习环境改变,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自己等,都会使学生丧失自信心,消极地对待学习,产生厌学。

1.落后的教育观念是造成学生厌学的本质原因

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念仍没有认真的落实到教育实践中,仍没有被大多数的教师所掌握并运用于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中学生的作业量在“减负”热之中或之后都没有实质性的减少。无视学生主体性,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状况与要求的落后教育关念指导下的教育教学实践,当然让学生感到厌恶。

2.家长的高期望、教师的高要求与学生发展失衡是造成学生厌学的“动力”

社会竞争日益增强必然会渗透到学校教育中,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呈低龄化趋势,对学生成绩的高期望不仅没有减弱的趋势,而且呈现对学生各种特长的高期望。学生面临着来自家长的压力越来越大。事实证明,以这种短期效应的心态来指导中学阶段学生的教育,正是学生厌学的“动力”。

3.个别教师的不良师德是学生厌学的催化剂

有的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对教师的工作不感兴趣,他们不热爱教育事业。不热爱学生.见到学生就烦,因而对学生的态度冷漠、生硬、粗暴,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动不动就讽刺、挖苦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们形容这样的教师是:“枯燥的语言,古板的眼,冰冷的心,冷漠的脸”。不可否认,一些学生的厌学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失误存在着直接的联系,教师的师德无疑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中学生厌学的趋势中,不良师德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

4.与人际关系差有关

由于性格原因,有些学生人际关系差,经常与同学们吵架甚至打架,最后同学们都不喜欢他,感到在学校没意思,产生了厌学心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文化、经济和涵养的家庭,他们的性格亦有很大差异,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人际关系自然就差。如果教师和同学再对他们冷漠,他们就会更感孤独和不安,不良情绪甚至厌学情绪就会产生。

三、解决办法

对于厌学的学生,教育的关键不在于对其增加学习的压力,而是要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学习的能力。家长要戒急、戒惩、戒弃。家庭教育的“急”和“惩”会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挫折感,从而失去自信和自尊。家长教育孩子要有良好的心态,以鼓励为主,不能用惩罚代替教育,在遇到挫折或成效不大时,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不轻言放弃。

1.从学生个人角度来讲,首先应认识到学习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是立国、强国的需要等。在此基础上要严格要求自己,增强自控能力。其次要端正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动机。由此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信心。

2.从家庭角度来讲,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给孩子起表率作用,要尽量营造积极进取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平等、民主、关爱、和睦的环境下,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中。

3.教师是帮助学生改变厌学情绪的关键因素。(1)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与学生特长结合起来。其实特长与学习并不矛盾,众多事实表明,有特长的学生,他的学习一般也不错,因为它们可以相互影响,由于有特长、有兴趣,他们会经常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表扬和鼓励,他们的兴趣劲头也会潜移默化地移到学习方面来,从而相得益彰。

(2)辅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营造学习环境。教学过程中,教师心中时时要装着厌学学生,为其营造能广泛参与学习的机会,备课时要了解厌学学生的知识结构,教师要及时想办法,尽量创造环境,让厌学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品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矫治厌学的心理障碍。学生学习提高了,他们才会变得自信起来,那么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3)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和学业负担。当孩子的心理和能力达不到和承受不了时,就会厌学。因此,教师要尽量减轻厌学学生学业负担,结合中学生心理特点施教,做到寓教于乐,劳逸结合。

(4)辅导学生的人际关系。学生人际关系差,也是学生厌学的一个原因。由于学生来自不同文化、经济和函养的家庭,他们的性格个性亦有很大差异,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人际关系自然就差。因此,对这些性格存在缺陷的同学,要伸出友爱之手,关心他们,帮助他们。(5)教师要注意批评的尺度,成功时让孩子感到成功的喜悦。中学生的承受能力远不如成年人,但作为成年人的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就要注意场合和尺度,以激励为主,少用批评、责怪为妙。

综上所述,当前中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解决厌学现象问题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但这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多管齐下。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大田中学 341100)

论文作者:廖文德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6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9/8

标签:;  ;  ;  ;  ;  ;  ;  ;  

关于中学生厌学情况的调查与研究论文_廖文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