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_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_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当代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论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根据中央的建议,党的十五大将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十五大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这充分表明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全党把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决心和信念,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心愿。

人们知道,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发展。富于理论创造的中国共产党,从她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经过二十四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党的七大郑重地把毛泽东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现在,党的十五大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十三大、特别是十四大的基础上,又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在当代中国,有了这面伟大旗帜,我们这个有五千多万党员的大党才会更加团结,才会更加有战斗力,我们这个有十二亿人口的大国才会有更加强大的凝聚力,中华民族才会更加满怀信心地迈向新世纪。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的报告中所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同志在关键时刻作出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革命胆略和科学精神相统一的思想路线。这条思想路线是邓小平理论活的灵魂。

邓小平理论使我们搞清楚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概括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就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经济建设。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和社会主要矛盾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结论,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理论,为我们设计了分“三步走”,到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这一宏伟目标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明确提出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都体现了改革开放的特点。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是邓小平同志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敏锐观察的结果。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并从原则上指明了实施这一目标的途径。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实践和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强调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他指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近二十年来已制定300多部法律,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加强。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强调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因此,邓小平反复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这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方针。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始终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邓小平同志对党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所作出的科学概括,体现了亿万人民的共同意志,已经写进我国宪法,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理论的着眼点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他指出:“社会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力量。”邓小平同志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邓小平同志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按照这一构想,我国政府已经顺利实现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的理论,强调要依靠广大人民。他指出:“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邓小平是人民的儿子,他深深知道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强调要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并为此提出了一整套军事战略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力量的理论,强调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为此,邓小平同志为我们党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使我们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力量。

综上所述,邓小平同志留给党和人民的珍贵遗产就是邓小平理论。这一伟大理论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洋溢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是我们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我们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标签:;  ;  ;  ;  ;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