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年级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研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维课程大纲_思想品德论文

根据年级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研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维课程大纲_思想品德论文

结合年级特点选择相应教法——学习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品课大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法论文,大纲论文,年级论文,小学论文,思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直接进行比较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道德行为训练的主渠道之一。在教学中,它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道德情感并指导他们的行为。所以,它在小学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工作中居于重要地位。

一、明确指导思想 摸清教材结构

《大纲》指出:小学思品课要通过以“五爱”和“五讲四美”为中心的社会公德教育和社会常识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有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各类人才打下初步的思想基础。围绕指导思想,小学思品教材编排了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热爱集体,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热爱劳动、艰苦奋斗,良好品格,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等九个方面的内容,基本要求具体化为53个教学点。其中低年级15点,中年级18点,高年级20点。

在小学阶段,随着年级的增长,儿童的身体发育、心理发展、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及接受能力变化较大,所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的渐进性原则,低、中、高三个年级阶段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不同。但是,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举成功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渐进的过程。所以,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把九个方面的内容在每个年段都得到了体现,每个年段的教育要点都是九个方面的具体化。当然,教材内容的反复,并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把九个方面的内容按从低到高的年段逐步加深,体现一个方面的教学要点在三个年级阶段并不相同,而是按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容易到繁难,这体现了教材内容安排的反复性和渐进性。

二、结合年段特点 选用不同教法

思品课不仅要让学生提高道德认识,而且要转化为良好行为习惯。要在提出观点、讲明观点、强化观点之后,注重运用观点这一环节,把知识转化为行为、能力,使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进一步落实、巩固、提高。这就决定了思品课的特点,它既不同于语文课,也不同于故事课、游戏课,要结合思品课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教法。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手段。思品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为目的,它的教学方法必须符合儿童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虽说教无定法,但如果没有适合其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是难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因此,要上好思品课,科学的课堂结构和灵活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思品课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有榜样感染法、情景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故事启迪法、辨析讨论法、行为训练法、对比教学法、讲授谈话法等。在教学中,应针对各年级教材编排内容和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以进一步有效地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达到教学目的。

例如:对“良好的品格——勇敢”这一教学点,在低、中、高段的教材中,分别安排了不同的教学内容。下面就这一教育点,谈谈如何在不同阶段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法进行教学。

在低年级,第二册第十课《做勇敢的孩子》就是对学生进行勇敢品质教育所编排的内容。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特点,课文以故事、童话、寓言、儿歌为主,生动活泼,重在启蒙。通过教学,要让低年级儿童懂得:生活中要勇敢、不胆小、不怕困难,勇敢的孩子人人夸。教学本课时,可采用故事启迪法和榜样感染法。首先,导入新课,提出观点:通过讲关羽刮骨疗伤的故事,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要讲的观点上来;其次,主题教育,讲明观点。通过幻灯展示课文画面,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及教师的辅助讲解,得出每幅图的结论(即勇敢的内容)自然地讲明观点。第三步:巩固认识,强化观点,通过类似的榜样故事,使学生树立这一观点。最后,联系实际,提出行为训练要求。通过树立榜样,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向榜样学习,在今后的生活中,做到勇敢……。

到了中年级,课文以记叙文为主,往往从故事中提炼出观点,适当讲些道理。课文亲切感人,注重榜样教育。这时,学生年龄稍大,胆量增大,朦胧地意识到勇敢就是什么都不怕,不能正确辨别什么是勇敢,常把勇敢和逞强混为一谈。于是,教材第七册第六课安排了《什么是勇敢》一课,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勇敢行为,什么是逞强,教育学生从小要做真正勇敢的人。教学中,我们可采用谈话法、辨析法、情景教学法、榜样感染法等。首先,通过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学生知道少先队的作风是“向着胜利,勇敢前进”。但对于什么是勇敢,没有准确理解,故采用问题导入谈话法引入新课,第二步,运用故事,讲明道理。教师讲述课文中“比赛过河”的故事。为使课文文字材料生动、形象,引起学生的形象思维,可通过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讲述故事。利用电化教学,视听结合,声、形、色具备,把“比赛过河”的插图制成能动的幻灯片,打在幕上,并配以音乐,使学生把自己置身于故事情节中去。第三步:运用谈话法,讲明观点。通过提问引导,得出观点:为表现自己胆大去冒险,是逞强蛮干;为人民利益不怕危险和牺牲,奋不顾身,才是真正的勇敢。第四步:榜样感染,强化观点。运用彩色幻灯片在银幕上打出英雄徐洪刚被歹徒捅了数刀后,一手兜着流出肚外的肠子,一手撑地艰难地向前爬行,嘴里艰难地喊着抓歹徒,身后留下爬行的长长的血路……同时配以悲壮的乐曲。在这种氛围下,教师满怀激情地讲述徐洪刚的英雄故事,用这个悲壮的故事去感染、激励学生的道德情感,树立榜样的形象,使学生对勇敢的认识达到更高层次。接着朗诵一首张海迪的诗,把“勇敢”扩展到更广泛、更带有普遍性、生活中易被人忽视的品德行为上来。第四步:联系实际,辨析明理。通过举例运用辨别哪些行为是勇敢,哪些行为是逞强,为什么。最后,全课小结。学生懂得了什么是勇敢行为,要发扬少先队作风“向着胜利、勇敢前进”齐唱队歌。这样,让中年级学生知道什么是勇敢行为,不逞强,向真正勇敢的人学习。

高年级的课文说理性进一步增强,但大部分是夹叙夹议,或以讨论的方式表明观点,通篇讨论的极少。课文内容容量大,有时几个类似故事讲明一个观点。教材第十一册第四课《勇敢机智斗歹徒》一文,要求遇到不良现象和危险情况,不仅要勇敢,而且要机智。这就使勇敢的内涵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年级的升高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完善。学习本课时,结合教学内容及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对事物喜欢提出自己的见解、独立思考问题的特点,采用辨析讨论法、讲授谈话法、对比教学法等方法。

三、运用多种形式 增强育人效果

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模仿,对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东西易于感知接受。根据儿童这一特点,我们应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施教。如进行示范训练、搜集名言、节目表演(相声小品)、演讲演示、练习卡片、儿歌游戏、录音录像、幻灯图片、学生调查、学习竞赛、参观访问、歌咏舞蹈等。

例如在教学培养学生勤奋、刻苦、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方面的内容时,就号召学生向省十佳少年——我校的吴克俭同学学习。首先组织学生观看了吴克俭同学被授予省十佳少年的光荣称号以及今年“六·一”节在中央电视台现场表演双手书法并受到江总书记接见的动人场面的录像,再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采访和了解每天与自己同校的这位十佳少年是怎样在刻苦勤奋地练习书法的。最后,让学生学习身边这位典型,看看通过自己的采访明白了什么,该向十佳学什么,自己应该怎样去做,通过这样的调查采访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采用多种生动活泼、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后,学生的整个身心都充满了欢乐,课堂做到了新、活、感人。这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会学、爱学、乐学,从而增强了育人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一堂课使用一种方法的情形是较少的。往往是几种方法交替或同时使用。如何有效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这是教师的教学艺术所在。教师应根据各年级教材特点、内容和要求,依据学生实际、自身素质和长处,从实际出发,结合本地、本校、本班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以促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标签:;  

根据年级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研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维课程大纲_思想品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