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水区科学探索的创设与开展论文_柳碧珊

幼儿园水区科学探索的创设与开展论文_柳碧珊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实验幼儿园 柳碧珊

摘要内容:玩水是孩子们的天性,抓住他们对水充满好奇心。我们在幼儿园根据水的特性,因地制宜地创设了乌山天池水区。通过提供丰富的成品、半成品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设计玩法,自主探索,运用多种感官尝试不同的玩水方法,感知水的特性,体验玩水的乐趣。从而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关键词:幼儿;水区;创设;开展

考虑保持孩子们玩水兴趣的同时,我们结合《指南》精神: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在幼儿园乌山阵地下面创设了乌山天池水区,通过提供多种成品、半成品的材料,让他们在水中探密,进一步了解水的特性,养成主动探索科学现象的习惯,从中获得粗浅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经验。

一、因地制宜,注重场地规划的合理性

根据场地的位置、大小、形状;根据水的多种特性;根据水与物体之间的联系等,我们统筹规划、进行合理创设,在墙壁创设水管迷宫和龙喷水,在平地开设大、小水池和小水井,将场地分成八大区域:水车区、钓鱼区、组装水管区、喷水区、污水过滤区、水娃娃旅行区、摇水泵供水区和自建“向东渠”区域等等,提供成品、半成品材料让幼儿进行水中探密。

二、提供丰富的材料,激发幼儿自由探索的欲望

根据《指南》精神,考虑幼儿自愿、自由、自主,凸显幼儿主体的教育理念,我们在每个区提供了丰富而适宜、多元化、低结构、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探索,比如:打水桶、半弧形的竹片、竹架、鱼竿、磁性鱼、透明PVC水管、通管、堵口、水龙头、漏斗、竹筒、废旧油桶、透明的瓶瓶罐罐等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自由探索、自己解决问题,揭秘各种探索结果……

三、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设计玩法,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指南》指出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主动探索过程。所以在游戏中教师要放手让孩子们自由选择材料、设计玩法,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教师则关注幼儿的表现,倾听他们的想法,敏锐的觉察他们提出的问题、困惑和需要,

并适时给予适当的支持、引导和帮助,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下面举几个实例说说孩子们的发现和老师对幼儿指导的具体做法:

在水管探秘区,婧婧、欣兰、小泽发现通过多次从水管最上面的漏斗倒水,观察到各种结果:水是从高处往下流的;倒下去的水会有泡泡一直往上跑;水倒下去只有一点点是往旁边的水管流,老师观察孩子们的操作以后,没有把他们的发现做出及时解答,而是以提问的形式,鼓励他们继续探索,比如发现了水倒下去就一直流走了怎么办?水管里面为什么会冒泡?要怎么做才能让横的和斜的水管有水呢?他们通过自我发现以后,再带着老师的问题继续探索,发现如果要使水往旁边流动,必须将下面的开关关掉;使竖的水管有一定的水量,水才会往旁边流动。而水管里面会冒泡通过老师的指导以后知道了当水倒下去时,如果水不够多,管里面不仅有水,同时有空气的存在,就会冒泡。

在水车探密区,小燃、小雨和佳佳发现了竹片的摆设是有讲究的,后面的竹片必须叠在前一个竹片的上面,这样水才能顺利流到水车。还发现使用不同的盛水工具倒进竹片里面,水车转的速度不一样。每一次的操作,都让孩子们有新的发现,他们还尝试了几个小朋友互相合作,一起储备好几瓶水,然后再轮流把水倒进去,使水车不停地转动。

在组装水管区和自建“向东渠”区域,孩子们也是通过一次次的操作,从平面的组装再到立体式的组装;从直直的流水线,到自建成有拐弯的造型;从一层组装成二层、三层;从小型的搭建成大型的“向东渠”,从不懂得留进水口、出水口到组装成成功的水利工程等等,他们通过与老师、与同伴互相交流,动脑思考,探究问题,一次次不厌其烦地战胜困难,最终获得成功。

上面的例子只是孩子们在水区探索的一部分,孩子们还在喷水区探索如何让每个喷水口都喷出水;在水娃娃旅行区观察到水娃娃是怎么旅行的,怎么转起来的;在摇水泵供水区锻炼了孩子的手臂摇摆动作;还在污水过滤站将污水进行过滤,再提供给其他区的孩子们进行探索等等。孩子们自由探索,互相合作,解决问题,老师把指导转化为幼儿的积极行为,促进幼儿与各个区域的互动,从而推进游戏的玩法。

四、加强安全教育,保证活动顺利开展

幼儿的年龄还小,他们的安全意识还比较薄弱,乌山天池场地活动范围又比较广,他们都是三五成群分散活动,所以老师的视线没办法顾及到每个孩子。因此,每一班的老师在玩水区之前,得将预计到可能遇到的不安全因素向孩子交待清楚,这样才能保证孩子们在活动中安全顺利地开展。

五、不断生成与推进,满足幼儿多方面探索

水的作用价值非常广泛,要完善水区域的创设还有待进一步地提高。比如,可以投放可以挤压的容器与水之间的装备,让孩子们探索通过空气挤压推动水流速度的原理;或者设计齿轮转动的装置,让他们探索水带动齿轮旋转的水流动力原理……所以说幼儿探索水的玩法还很多,要想让他们通过了解水的特性获得它与其他物体的关系的经验,还需教师与幼儿一起去探索、去生成。

总之,水区探索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老师只有做个有心人,在活动中善于观察幼儿,发现他们的需要、发现他们无法解决的问题、发现他们自由创新的点等等,才能发现幼儿生成了什么?才能从中寻找到有价值的教育契机。而教师的有效回应则促进了幼儿的发展,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为幼儿的创新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2]华爱华 马丽婷.探索性活动区的特点及环境创设.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2013年12月

论文作者:柳碧珊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幼儿园水区科学探索的创设与开展论文_柳碧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