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心理沟通论文_崔艳

加强心理沟通论文_崔艳

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厂 天津 300450

在企业中总有一些思想散漫、行为懒惰,难以管理的员工,我们俗称为“后进员工”。他们的思想行为一定程度上辐射和影响着周围的员工,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举措,放之任之,犹如一颗“炸弹”随时破坏团队的整体团结,不利于员工的日常管理,影响和危害企业的健康发展。

作为基层党务工作者,对于转化后进员工的思想,普遍存在“不好做、做不好”的畏难情绪。而职工家访作为当前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不仅能够拉近员工之间关系,而且能够全面掌握员工真实现状,把准问题症结,对于后进员工的思想疏导和行动约束更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为此,我们从实际出发,从后进员工的家庭入手,通过以“访前、访中、访后”为主要内容的“三步走”,走进后进员工的“内心世界”,走进他们的家庭生活,求真求细,找准症结,入情入理,对症下药,让家访工作成为转化后进员工思想的“金钥匙”。

一、家访起因

乔某,男,44岁,作业五区管理三站管井工。该员工纪律散漫,上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无上进心,工作马马虎虎,牢骚满腹,缺乏责任感,是管理站公认的“刺头”,更是典型的“后进员工”。今年,该同志因父母生病,在正常履行公休之外,全年累计事假即将满三十天时,却未有上班迹象,管理站多次打电话沟通,乔某坚称父母无人照顾,迟迟推脱,甚至到后来不接电话。面对乔某的行为表现,管理站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及时向作业区汇报,通过采取到大港乔某父母家进行实地家访的方式,及时掌握乔某实际情况。

二、成功家访“三步走”

针对乔某的现实表现,我们认为:上门家访是真实了解乔某家庭状况,找准问题症结,把脉思想状态的有力途径。

(一)家访前“充分准备,三级联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访前准备是成功家访的前提,在家访中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入手,预计收到什么效果,都要考虑清楚,做到言之有据,这样家访才能对症下药。

1、摸实情,全面了解。家访就是要走进员工的家庭,和员工的家庭成员面对面交流。因此,在家访前必须了解员工家庭的现状,每位成员的信息,从而找准家访的切入口。在对乔某的家访前,我们通过多方了解,得知父母年迈,两人腿部股骨头严重坏死,特别是母亲已瘫痪在床,生活均不能自理,家中有一哥哥(在宁夏工作),两个姐姐,轮流照看陪护。同时,乔某与前妻离异,每月要付孩子抚养费700元,现任妻子无工作,仅靠乔某一人工资维持生活,家庭切实存在一定困难。

2、定方案,集中会诊。在充分掌握员工家庭信息的基础上,需要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科学制定家访方案,做到通盘考虑,应对有策,不打无准备之仗。因此,针对乔某的情况,作业区集众家所长,专门召开“家访筹备会”,由党总支副书记亲自组织管理站站长、党支部书记、综合科及经营科相关人员共同对乔某的问题成因深入分析,挖掘根源,商讨策略,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理清焦点和难点问题,制定家访方案,并成立了由管理站(站长、支部书记)、经营科人事员、作业区工会干事组成的三级“家访团”,以团队模式开展家访工作。

3、拟提纲,分工配合。家访,不同于窜门聊天,需要理清头绪,做到访有目的,谈有思路。在充分掌握本人及家庭情况的基础上,我们以制度为准则,从情感出发,本着“由浅入深、先情后理”的宗旨,通过“开门送问候、分工有序谈、随时解疑点”的方式,精心设计谈话主线,拟定谈话提纲,并对“家访团”成员进行分工,明确各自谈话的主题和内容,如:管理站站长重点谈员工日常表现、经营科人员重点谈制度规定等,进行细致分配,具体到人员的每月出勤、具体到说明的制度条款,做到了从日常表现延伸到最终后果,从制度标准延伸到法律法规。同时,对家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出的要求,提前预判,充分做好访谈前的准备工作。

(二)家访中“情理相融,突出“四讲”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正确的方法是成功家访的关键,在家访过程中,针对后进员工的性格特点、思想差异、问题表现等,采取情理相融的方式,重点体现“四讲”。

1、讲情,带着感情登门。情感是沟通的桥梁,而家访正是搭建了与员工及家庭深入了解的平台。在对后进员工家访时,我们要面带微笑,态度谦和,不要带有质问和批评的心态,给彼此之间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沟通氛围。走进“乔某”家时,“家访团”首先从慰问品上精挑细选,专门挑选适合老人的营养品。在交谈过程中,按照拟定的访谈提纲,避开主题,从情入手,先关心两位老人的病情,询问家里目前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和解决。特别是管理站站长表示,在得知两位老人生病后,管理站克服工作任务重、人员紧缺等实际困难,最大限度地满足乔某的需求,优先安排他的休息时间,让其可以安心照顾家人。通过以上的谈话,使他的家人感受到了单位对乔某个人及家庭的关心和照顾。

2、讲理,坚持真理服人。做好情感铺垫后,“家访团”也逐渐了解到乔某的家庭虽然存在困难,但是乔某请假期间照顾父母的次数却是十分有限,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他所经营的“渔具店”,照顾父母的重任基本由乔某的大姐承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掌握乔某请假的真实原因后,“家访团”顺势说出此行的目的,由经营科人事员对作业区员工请销假制度进行了详细解说并表示:乔某的行为已严重违反了作业区劳动纪律。制度是“准绳”,是每名员工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任何人都不能凌驾制度至上,逾越制度范围。同时,依照制度要求,员工事假一年累计不能超过30天,凡出现未按规定履行请假手续或未经批准私自离开工作岗位等情况问题,均按旷工处理。而作为有一个单位更像是一个“大家庭”,谁都不想放弃任何一名员工,所以作为他的家人应和单位共同引导教育乔某,促使他尽快认识错误,严格遵守单位制度。

3、讲利,算清一笔细账。俗话说“贪小利吃大亏”,乔某因经营渔具店,以照顾父母为由,在正常履行公休之外,全年累计事假超过三十天,且未及时履行请销假手续,将视为旷工,面临除名的严重后果。“家访团”在找准问题关键后,不讲大道理,不提大目标,从个人利益入手,向其父母和姐姐讲明利害关系,现场为家人算了一笔细账。以2014年乔某个人收入台账81831.96元为例,如果60岁退休,按此收入计算,将损失近130万元收入,各种福利也不在享受,如此巨大的金额损失,是经营渔具店这点“蝇头小利”不能相比的。经过一番细算,乔某家人感受到了事情的严重后果,其父母和姐姐当场表态:克服任何困难,采取一切办法,都会让乔某按时上班。

4、讲法,学会依法维权。知法才能守法,依法行事是每名员工,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在对乔某讲情、讲理、讲利后,“家访团”工会干事从保护员工利益的角度出发,向乔某讲清《劳动法》。员工在工作中要有法律意识,需要了解和掌握《劳动法》的条例内容,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如果管理站领导干部存在违反《劳动法》的行为,作业区工会将始终为员工说话,维护员工的权益。反过来,如果员工不遵守单位制度规定,不履行好工作职责,作业区工会组织也无法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通过“家访团”细致入微、循序渐进的说服教育,使乔某深受启发,他感受到了管理站、作业区对自己的关心和尊重,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承认这段时间确实在经营渔具店,下决心处理好个人问题,按时回岗上班。

(三)家访后“建档跟踪,双向联系”

走近方能走进,了解才能理解。科学家访让我们掌握了实情,解决了问题,更拉近了与员工的距离,而做好后进员工的思想工作不是一蹴而就,一招见效,具有反复性和变化性,需要总结分析,摸索规律。

1、访后总结,建立手记。后进员工的思想教育是每个基层单位普遍存在的难点,在成功家访后,作业区趁热打铁,将此次家访作为典型案例,再次组织管理站站长、支部书记、综合科、经营科相关人员召开“总结分享会”,由“家访团”成员汇报家访过程中了解的实情、遇到的问题及收集的信息,分别与大家分享这次家访的感受,共同总结分析后进员工家访的特点和经验,制定下步思想转化的方案与对策。在此基础上,由管理站建立“后进员工家访手记”,手记中详细记录乔某及家庭成员的详细信息、性格特点,家访内容和访后效果,作为员工的“思想档案”进行留存,为今后做好员工思想工作提供依据。

2、定点联系,帮助转变。为了动态了解和掌握乔某的思想变化,随时随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党建“三联”,作业区党总支副书记、管理

站站长与乔某“两级”结对,并将他原先的管井工岗位调换为管理站大班,管理站站长与党支部书记每天细心观察乔某的情绪变化,对执岗情况、思想状况进行动态跟踪。同时,坚持以情感人,采取“真情关怀,友情提示”的约束监督机制,利用午休、班前班后等时机,与乔某进行谈话聊天,关心其父母病情,询问家庭困难,合理安排公休,对在工作中和生活上疑难问题一起面对、共同解决,使乔某无时无刻都在感受集体的关心和温暖。

3、相互反馈,长线联系。信息反馈是家访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做好岗上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发挥班组和家庭的双向监督作用,由管理站党支部书记与乔某的大姐长线联系,每月定期将乔某在岗位上的表现,包括休假时间对家人进行反馈,让家人在深入了解乔某个人情况的同时,看到乔某的改变。同时,及时掌握乔某在家中情况,对发现的不良苗头,及时与家人进行沟通,共同调整思想教育的方法,不失时机地对乔某进行深化教育,制定下步的改进目标。经过管理站和家人的双向监督激励,截至目前乔某没有出现超假、无缘由不请假等现象及问题,工作表现较好,特别是在雨季生产中,他本人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管理站一些大型施工,并热心帮助同事,赢得了大家的好评。

三、认识及启示

后进员工的思想转变是班组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和焦点,科学有效的家访如同“金钥匙”打开了员工与班组的“门锁”。通过乔某的成功家访,反观如何做好后进员工家访工作,有三方面启示:

1、做好家访工作,突出“情”字。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后进员工不是一无是处,他们也有自己的“闪光点”,也需要得到阳光般的关怀和认可,不能把他们“边缘化”,要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用情感化。

2、实现家访成功,赢在“准”字。后进员工的家访,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要通过家访转变员工的思想。因此,家访前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需要准确了解员工的性格特点、准确分析问题的内在成因、准确掌握家庭的详细信息,准确把脉内心的所需所求,从而根据了解掌握的情况,确定家访的成员、设计谈话的内容,做到不盲目而谈、不被动而谈。

3、巩固家访成果,重在“联”字。后进员工的思想反复性和可变性较强,加强他们的思想教育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家访后不能放松警惕,及时巩固成果,建立与员工本人及家庭的联系制度,通过岗位定点联系、家庭定期联系的方式,实现岗位和家庭双向监督,做到无盲点、无节点关注后进员工的思想变化和成长。

论文作者:崔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8

标签:;  ;  ;  ;  ;  ;  ;  ;  

加强心理沟通论文_崔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