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慢综艺节目中的文化传播论文_欧阳涵

(中国传媒大学)

摘要:近年来,在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观众逐渐对传统的室内综艺与竞技类真人秀失去了兴趣。与此同时,快节奏的生活与纷扰的城市加重了人们的负担,承载着来自事业、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在人们想要停下匆匆步伐、疲于应付时,一种新型的、主打“享受生活,田园牧歌”的综艺形式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在节目形式与内容不断创新的同时,慢综艺向内传播着对于自然回归生活的向往与呼吁,向外传播着中国传统文化与理念。这一类节目形式的兴起和对理想生活的塑造,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众对于现代社会紧张神经的缓解和对精神领域空虚的弥补。《向往的生活》是一档由湖南卫视推出的生活服务纪实类节目,属于较早出现的国内慢综艺。主要内容围绕回归山野,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展开。拍摄地点选取郊外山村,记录明星乡村生活,展现自然山川之美。

关键词:慢综艺;符号;文化传播

一、论述

(一)慢综艺以文化符号传达文化理念

慢综艺虽主打节奏舒缓,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主题与核心思想。每一档成功的综艺背后总是在用一类文化符号传达一种理念。以《中餐厅》为例,《中餐厅》通过中华传统美食,走近人们身边,为千万个心中有一个文青梦却只能为工作生活而奔波的人圆梦。节目所传递出的生活态度与将中华美食带给各国友人的精神,也同样是在异国他乡的华人体会到家乡的味道。

《中餐厅》的拍摄地往往是充满着异域情调与小镇风情的慢节奏生活地区,给人以悠闲自在、逃离世俗纷扰的感觉。在这样的地方开一家中餐馆,与客人成为朋友,闲暇时可以漫步,可以读书,满足了观众心中对于文艺的一切向往。以第三季的拍摄地意大利西西里岛的陶尔米纳小城为例,这里是知名旅游胜地,也曾经是吕克贝松电影《碧海蓝天》的取景地之一。在这样一个依海傍山的浪漫国度生活,很难不让观众羡慕意大利的生活状态与节奏。这无形中形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进入中国大众的视线,成为文化向内传播的一部分。

“符号的存在是一个国家进行文化传播时的基因,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餐厅》这档慢综艺中不乏西餐与中餐间的交流与碰撞,但也代表着美食与文化的相互融合。节目在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中,以扇子、中国结、中国传统中药材等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与物质符号,送给来餐厅做客的外国食客,增加了大众对于中国文化的好感与兴趣。

(二)慢综艺所引发的观众情感共鸣是文化传播的基础

尼尔·波兹曼认为:“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使受众在娱乐的同时丧失了自己的精神、信仰和灵魂。娱乐节目如果一味的追求娱乐性,而是节目品味及审美价值,受众在感官体验之后易出现精神虚无感。”在步入社会后我们拥有越来越少的学习时间,对书本知识攫取的缺失,使我们的思考能力逐步倒退。在节目制作中所传达出的价值与娓娓道来的观点,更容易与观众建立起一种潜移默化的情感共鸣。慢综艺在感情的表达上唤醒观众传统的情感归属、寻找缺失的情感对话、重归生活中的情感互动。

姜思达最新推出的访谈类慢综艺《仅三天可见》以一种纪录片的形式,与一位有意思的人相处三天,在他的生活里,慢慢的走近他。通过与他的同吃同住,通过与他逐步深入的谈话与采访,慢慢地将一个与平时不一样的、更深入的拍摄对象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在采访中,《仅三天可见》常使用大全景,采访地点也中意于草地,横店大门前等开阔场景。给人以一种空灵的感觉,仿佛打破了观众与被摄对象间的一堵墙,产生极强烈的代入感。

《仅三天可见》的采访提纲与方式也与传统访谈类综艺大有不同。在成片中,观众很难看到一个一个详细标准的问题,探索挖掘式的采访使被访对象逐步打开心门,循循走近他们的世界。这样避免了传统采访中采访者与被访者之间的交流隔阂与障碍,从而使观众在叙述中找到情感归属。在邻里、社会关系逐渐疏远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感到个人的、浅层次感情的缺失。这种慢节奏、深层次的拍摄、相处、交谈方式,能够很好的弥补这种缺失,以共情为基础实现文化意识的传播。

(三)慢综艺文化传播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更新换代速度逐渐加快,热搜在人们脑海中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话题的关注度转瞬即逝。尽管慢综艺在传统综艺高频笑点与快速剪辑的做法中开辟了一条新路,带来了全新的传播观念与传播形式,但其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首先,相似内容综艺同时出现,导致公众注意力资源分散,传播效果变差。目前平台上所播放的综艺不少出现了内容重复扎堆的现象,例如《亲爱的客栈》、《青春食堂》等,均采取统一经营模式,在节目的创作与理解上几乎一摸一样。在公众注意力资源有限的今天,节目所表达的观点与传达的思想雷同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审美疲劳,使人产生工业化生产流程的印象,这与慢综艺本身跳出城市生活,享受自然真实的特点相悖。

其次,节目形式的原创性较弱。从《亲爱的客栈》到《向往的生活》,我国目前的多档热门慢综艺借鉴的韩国节目的形式与框架,如《孝利家的民宿》、《三时三餐》。在全球化如此发达的今天,互联网更是能让我们接触到世界各地的文化与信息。这很容易使观众产生对制作团队能力的拷问:我们究竟能不能生产出优质的中国原创体系和内容?当观众产生这一类思想与怀疑的同时,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与心理,许多原本是基于现实情况修改与创新的节目部分可能会遭到忽视。这对综艺本身文化的传播会起到一定的负面作用。

当慢成为一种共同的态度而非一种标签时,慢综艺才能真正表达出它所想传达的理念与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丁敬,胡颖.浅析泛娱乐背景下真人秀节目的创新策略[J].东南传播,2018,(07):137-138.

[2]熊仁国.我国慢生活综艺的现状与思考[J].出版广角,2018,(19):86-88.

[3]安晓燕.对国内“慢综艺”节目的思考[J].中国电视,2018,(08):43-46.

[4]王欢.我国电视综艺的发展与挑战[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9(7):128-130.

[5]芦鑫.慢综艺的情感表达与创作革新[J].艺术评鉴,2019 (12):167-169.

论文作者:欧阳涵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6

标签:;  ;  ;  ;  ;  ;  ;  ;  

新媒体环境下慢综艺节目中的文化传播论文_欧阳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