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云服务打造数字电视产品网的探讨论文_杨英女

黑龙江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黑龙江 150000

摘要:2011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公布,明确将发展基于云计算信息技术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此背景下,针对有线电视行业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借鉴移动互联网的经验构建数字电视产品网的应对策略,并对如何利用云技术构建数字电视产品网,打通业务之问的联系和用户之问的联系进行了探讨。通过形成一张功能多样化和业务丰富的产品网,既可增加用户的粘性,又可以和用户的社交网络、消费网络等相结合,形成更多更复杂的业务联系,使有线电视运营商能够融入新的互联网生态圈。

关键词:有线电视;产品网;云服务;移动互联网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电商行业的迅速发展,有线电视行业面临严峻挑战,电信运营商的IPTV兵临城下,各大互联网巨头的OTT来势凶猛,而电视的开机率却在不断下降。歧路亡羊,各地同行们应对措施不一而足,有的和硬件制造商一起开创电视互联网大局面,有的积极采用新技术开拓移动互联网等新市场,有的苦练内功优化网络提高双向宽带接入能力。条条大道通罗马,在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的今天,很难说哪一个更好,甚至哪一个更适合自己都很难抉择。或许可以暂时跳出行业藩篱,从移动互联网那里找到一点启示。

2 移动互联网冲击下的有线电视产品的现状

2013年移动互联网最热门的无过于微信,这项尚未给腾讯带来收益的业务,高盛给出了估值135~675亿元的天价。为什么这样一款社交类应用在对手环伺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受到如此青睐?摇一摇?二维码?语音聊天?腾讯原有的庞大QQ用户基础和巨大资源?这些都是原因,微信的团队懂产品,注重用户体验,善于学习别人并不断创新,这些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这些因素在微博、skype、yahoo等身上都或多或少的能找到,为什么它们现在“活”得都远不及微信?笔者认为答案就是微信官网上最醒目的那几个黑体字:“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按照笔者理解,微信不仅是一款应用,而是一个社交网,或者说是一个产品网的入口,以此串联起了一系列小应用,使之成为人们移动互联网生活的一部分。单一产品做得再好,还是很容易被模仿,被蜂拥而至的后来者逐渐蚕食,就如同盛极一时的诺基亚手机被智能手机取代一样,苹果如果没有由其应用构成的产品网,恐怕也早就被安卓取代了。微博、skype、yahoo等的式微正在于它们的应用都是单打独斗,没有紧密的关联,更遑论产品网,所以一旦竞争对手有个更好或者更新的体验,用户就很容易流失。

再观有线电视行业,目前各地开展的面向终端用户的业务大体可分为4大类,最重要当然是视频类,直播、回看/时移、点播构成的核心业务;其次是宽带接入服务;第三类是基于互动电视平台或者数字电视平台开发的各类增值应用;最后一类是刚刚起步的移动终端应用。这四类业务开展较好的运营商包括北京歌华、上海东方有线、广州珠江数码、深圳天威等地区,以珠江数码为例,其视频类业务3个产品关联紧密,用户体验较好;而其他各个产品之间缺乏联系,视频以外的业务更多是把电视机上的内容简单地显示到手机/计算机上,或是把手机/计算机的东西显示到电视上,用户体验较差。而且现有的产品之间缺乏关联性,任何一项单一产品都缺乏杀手级的应用,很容易被竞争对手取代。就全国来看,目前视频类业务还是“刚需”,而且有政策壁垒的保护,这是其主要利润来源,甚至在某些地方是唯一的收入来源,其他业务基本上都是深陷红海。可是面对竞争对手咄咄逼人的新形势,视频业务的刚需却越来越疲软,政策壁垒也摇摇欲坠,怎么办?

3 构建数字电视产品网

笔者认为,打造数字电视产品网,使之成为人们娱乐生活的一部分,并且通过这个产品网积极拥抱移动互联网,将会是解决方案之一。

3.1一个好的产品网能够给用户良好的体验,留住用户

虽然不能像微信那样构建一个强大的社交网络牢牢绑住用户,但是如果能够使各个产品有机地关联在一起,让用户能够方便地在各个产品之间切换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那么即使每一个产品未必都是最好的,但是整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很好的、很有竞争力的组合,可以给用户以较好的体验,同样可以“网”住用户。特别是当前有线电视服务仍然是大部分用户电视机的第一选择,这就意味着至少暂时控制了一部分用户的娱乐生活的入口,如果能够让用户习惯于通过这个入口去尝试其他业务,那么这个产品网就能够给其他竞争者以足够高的门槛。因此,这就要求产品网能够贯穿多屏,从而实现携“用户”以令“诸侯”。

3.2好的产品网能够提高用户的参与感,增加用户忠诚度

电视机的交互性比较差,要通过遥控器最多只能实现人机交互,要实现用户之间,用户与CP、SP的互动很不方便。通过数字电视产品网,使电视内容贯穿多屏,利用用户的移动终端或是PC轻松实现交流,打通电视与用户社交网的隔阂。用户在观看电视时,具有强烈的愿望希望和好友分享观看体会,尤其对于体育比赛、娱乐节目等适合一起看的内容,而一旦节目结束,用户分享的意愿会直线下滑。而这种交流可以使原来孤立的一个个用户逐渐形成一个个以电视内容或电视应用为纽带的用户群乃至用户社区(如图1所示),这种用户群落不但使得用户粘性大大增加,无疑也会给上下游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

图1 用户群的产生

3.3产品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用户定制,提供更精准的营销,吸引用户

传统的电视台以及有线电视是一种广播平台,在内容上实现差异化成本较高,要细分人群特别是区域化的人群就更难;而且电视的生态是靠广告赚钱,广告的基础是受众的数量,因此小众化的市场目前基本是被放弃的。可是长尾理论告诉大家,这部分用户是有价值的,通过产品网可以细分用户群,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实现收益。

基于此,该产品对数字电视产品网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认为目前分立的产品之间需要通过一个虚拟的存储空间实现关联,而云技术提供了实现的基础,即云空间(如图2所示)。不同于目前互联网上常见的云盘,该产品定位为个人/家庭的多媒体分享中心,除了像一般的云盘那样满足存储、读取、下载等基本功能之外,更专注于如何让视频、音频、图片等这些多媒体内容能够贯穿多屏,便于分享,提升用户体验。

图2 基于云服务的数字电视产品网

4 云服务的初步实现

该平台的云服务包括云空间服务及基于云空间提供的云录制、云截屏及其他云应用服务,其特点在于通过数据的网络云存储,用户单一身份多点登录与业务使用,实现多屏、随时、随地的服务使用。云服务的建设有两个立足点,一是打通现有业务之间的联系,另一个则是打通用户之间的联系。因此,最先启动的功能是云截屏和云录制。

4.1云截屏

随着一句“元芳,你怎么看”在互联网上的火热,互联网和手机商店上雨后春笋般出现大量电视截屏的软件和App,通过手机/PC截取网络视频上的实时画面并分享到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截屏不仅让看电视从一个人的“独乐乐”变成大众之间的“与人乐乐”,更是打通了多屏互动的第一步。该平台的云截屏就是要满足用户这种“主动”的需求,通过用户主动分享、传播行为,利用发达的社交媒体,让用户之间、用户与电视台之间主动进行互动,有利于电视内容的推广,带动产品、品牌的宣传。微信和facebook上一个简单的点“赞”功能就已经攒足了人气,相信电视截屏能够做得更好。与网络视频截屏不同的是,该平台的截屏针对电视直播,特别是本地化的频道,更及时、更清晰、内容更丰富。而且通过云空间实现移动客户端/PC端的使用,摒弃了电视遥控器的无法交互的弊端。

4.2云录制

从该平台目前的互动用户数据上来看,时移和回看功能是用户使用得十分频繁的功能,几乎每个开机用户每天都会使用到,而用户投诉主要集中在时移回看的频道数量以及保存时间上。但给所有频道都开通时移回看功能并长时间保存是不现实的,硬件成本和人力成本都不允许,因此开通云录制功能,让用户自主保存,可以有效针对细分市场,进一步消化时移回看与点播未覆盖的用户,通过与云盘结合形成新的功能卖点,而且移动客户端/PC端的操作也比电视上造作更加灵活方便。同时这也是应对影视版权法规进一步收紧的未雨绸缪。

5 结语

总之,上面所说的内容仅是有线数字电视产品网的雏形,通过形成一张功能多样化和业务丰富的产品网,不但可以增加用户的粘性,更重要的是可以和用户的社交网络、消费网络等相结合,形成更多、更复杂的业务联系,从而更好地与上下游合作伙伴构建新的业务模式和新的产品,使有线电视运营商能够融入新的互联网生态圈。例如,可以更好地让电视台从节目策划、制作、播出、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与观众进行更及时、更有效的互动,把用户吸引回电视机前;可以利用社交网络进行节目收视率调查和节目受众反馈,更好地利用大数据技术获取用户更全面的信息,从而产生新的价值;可以利用云空间突破安全播出的限制,更方便地与不同的节目提供方开展更广泛更多元化的合作。

参考文献:

[1]胡波,皮孟晨.广电行业未来发展之路——商业模式再造[J].电视技术.2013(24)

[2]秦涛.三网融合互动云服务平台的研究与设计[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3(03)

[3]赵新宁.三网融合下开放的融合视频业务平台[J].江苏通信.2013(02)

[4]乔小燕,张卫.浅谈广电媒体云服务及其商业模式[J].广播电视信息.2015(05)

[5]燕雪梅,代洁,梁文松.关于广电网络运营商互动电视视频点播业务运营的几点思考——以互联网视频网站商业模式分析为基础[J].有线电视技术.2013(03)

[6]韩爽.新媒体冲击下电视媒体如何发展[J].青年记者.2016(09)

论文作者:杨英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6

标签:;  ;  ;  ;  ;  ;  ;  ;  

通过云服务打造数字电视产品网的探讨论文_杨英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