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票据市场的建立与风险控制_票据市场论文

我国票据市场的建立与风险控制_票据市场论文

我国票据市场的建立与风险控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票据论文,风险控制论文,我国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票据市场一般是指以实质交易为基础、以自偿性为保证的短期资金交易或融资业务。作为直接融资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在货币市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经历了起步(1980-1985)、初步发展(1986-1994)、规范发展(1994年至今)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人民银行主要是在上海、安徽地区进行了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业务的试点,并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进行了推广,银行承兑、贴现、再贴现商业汇票业务在全国先后开办起来。同时,人民银行规定贴现率略低于国有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以鼓励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实行票据化。1986年人民银行正式开办对商业银行贴现票据的再贴现业务,从而推动了票据承兑、贴现和再贴现市场的发展。据统计,全国已有140多个城市开办了这些业务。到1990年底,全国经过银行承兑的商业票据达到1045亿元,贴现的商业票据达到135亿元,中国人民银行再贴现票据达85亿元。1994年以后,随着商业票据结算办法的施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的出台,票据市场开始步入一个较快的发展轨道,商业汇票这一传统的货币市场工具为更多的市场主体所认知,以商业汇票为主的票据市场在规范业务操作、完善内控制度基础上稳步发展,商业票据背书转让增多,抵用率提高,流通支付功能进一步增强,衔接企业产销关系、降低企业资金占用水平的作用日益显现,一些大型企业已使用商业汇票作为主导性结算工具。以工商银行华信支行为代表的中国票据市场开拓者,把票据业务作为其经营的主导业务,对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华信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票据市场,仅1999年上半年该行就办理贴现50多亿元,办理转贴现9亿多元,业务量占河南全省票据业务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其再贴率维持在入行郑州中心支行再贴现规模的70%左右。从1995年—1996年全国银行承兑汇票签发量、贴现业务量、再贴现业务时的规模看,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呈现一种上升的态势,承兑商业汇票从1995年的2424亿元增加到1999年的5076亿元,增长109.4%;贴现量从1995年的1412亿增加到1999年2499亿,增长80%;再贴现从1995年的844亿增加到1999年的1150亿,增长36.25%。

尽管我国票据市场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其积极作用也日益显现,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市场规模小。虽然1999年我国银行承兑汇票量和贴现量达到了5076亿元和2499亿,但是这一规模与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生活中商品交易量对比,明显不足,票据市场尤其是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在货币市场上的作用十分有限,票据市场的发展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

第二、信用基础差。由于目前我国信用制度尚不健全,口头信用、挂帐信用大量存在,企业间相互拖欠严重,货物发出后资金收不回来的情况十分普遍,尤其是近几年来企业之间信用关系复杂,大量债权债务难以通过商业汇票等信用凭证建立,无形中给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进行交易的人完成交易带来困难,严重阻碍了商业信用票据化的推广运用。

第三、业务范围窄。一是目前我国的票据市场交易品种单一,银行承兑汇票的交易量一般要占整个票据市场交易量的90%以上,而体现商业信用特征的商业承兑汇票交易量却很少,交易地域和签发单位仅仅局限于一些大中城市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其它商业票据的交易几乎没有面市;二是近年来我国票据一级市场发展较快,而作为票据市场发展重要标志的二级市场包括贴现、再贴现、转让、回购等业务发展相对滞后。据统计,在1995年—1999年间,我国票据贴现量的增长要比承兑量的增长慢近30个百分点,而再贴现量的增长又比贴现量的增长慢44个百分点。

我国票据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以上问题,与票据风险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或互为因果,或相互渗透,或相互作用,因为票据市场规模小,没有形成一个为数众多的专业化票据经营机构,票据业务分散于会计、信贷、资金等多个部门,势必给票据业务带来风险隐患。社会信用、企业信用薄弱,票据信用较差,由此带来的票据风险则是非常可怕的。票据业务范围狭窄,票据交易品种单一,也会对票据市场的盈利和票据风险带来负面影响。

从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来看,票据风险的种类及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欺诈风险。有几种表现形式:一是犯罪分子利用伪造汇票骗取银行资金。由于现在使用的银行承兑汇票纸张防伪功能不强,比钞票易于伪造,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处心积虑地向票据市场渗透,精心制造假汇票,有些甚至内外勾结盗用真版空白商业承兑汇票进行诈骗活动。其中,危害最利害的是利用“克隆票”诈骗,即不法分子利用一张真实的银行承兑汇票,然后,据以伪造若干张相同的假汇票进行诈骗。二是犯罪分子采用“掉包”的手法骗取银行资金。三是一些企业采用弄虚作假办法欺骗开户行承兑商业汇票,到期不给支付,给承兑或贴现行造成风险。

2、信用风险。即承兑申请人和承兑行违反信用,不按时付款,给贴现行带来风险,其表现形式:一是企业信用意识淡薄,票据到期前不及时将资金划付承兑行,承兑人借故不予垫款兑付。二是一些承兑行受手续费和吸存的诱导,把关不严,超过自己还款承受能力,大量承兑商业汇票,造成承兑汇票到期无款支付。三是一些承兑行信用欠佳,承兑汇票到欺借故拖延付款甚至拒付,个别承兑行缺乏职业道德,对贴现行委托收款的承兑汇票进行涂改后以票面要素不合规拒付。

3、融资风险。企业为了解决自身资金周转困难,通过签订虚假的商品交易合同所产生的风险。现行金融政策规定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不得对融资性票据办理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商业银行如果对融资性票据办理贴现则难以在央行办理再贴现,从而影响流动性。同时,融资性票据都是为了解决当事人的资金周转困难而签发的,汇票到期不能及时承付的风险相当大。

4、经营风险。即在办理贴现全过程中因工作人员不慎出现失误或商业银行(票据经营公司)不能及时收回票款进而影响收益而造成的风险。如新版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方式改为委托收款后,由于邮程的不确定及承兑行资信状况的差别,尽管支付结算办法规定对承兑人在异地的可另加3天划款日期,但票款回笼滞后的现象仍相当普遍,由此给贴现行造成收益损失。另外,在贴现量大于低成本负债的情况下,若不能及时解决低成本资金供应,将会造成贴现贷款利率倒挂。

5、流动性风险。若对不合规或无商品交易合同及增值税发票的银行承兑汇票办理贴现,贴现行持这些票据到其他商业银行则难以办理转贴现,更不可能到央行办理再贴现,从而使贴现行面临信贷资金周转困难的风险。

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我国金融业迎接WTO挑战的客观需要,如何有效防范和控制票据风险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一)票据风险控制的框架设计

1、票据风险控制的目标:防范、控制和化解经营风险,实现票据业务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

2、票据风险控制的原则:分类控制,防范为主,建立层层把关、人人防险、环环相扣的风险防范体系。

3、票据风险控制的机构体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企业都必须承担票据风险控制的责任。从央行角度讲,应加大整肃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力度,为票据市场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运行环境。一是完善银行承兑汇票管理办法,加大对无理延付或拒付的承兑行及当事人的处罚力度,既应对责任银行加重经济处罚,还应对责任人加重行政处罚。二是应对各家银行承兑汇票支付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像公布赖帐企业黑名单一样,对无不正当理由拒付和延付的承兑行进行公开曝光。三是抓紧牵头组建几个专业性的区域性票据中心,在近期内培育几个票据市场造市商,尽快形成票据市场的规模效益。贴现银行应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自身防范贴现贷款风险的技能和水平,建立健全贴现贷款管理办法,构筑贴现贷款风险防范机制,加大对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

(二)票据风险控制的制度监控

票据市场的内容控制须坚持以下基本制度并建立相应的控制系统:

1、业务运营过程中的责任分离制度。包括以下九个分离制度:

票券保管与帐务记录相分离;空白重要凭证的保管和使用相分离;前台与后台业务活动相分离;业务受理与合规审查相分离;业务授权审批与具体经办相分离;票据管理系统技术人员与业务经办和会计人员相分离;资信和风险评估人员与业务办理岗位相分离;接触客户的业务或岗位,都必须经过复核或事后监督把关,重要业务要实行“双签”制度;清算部门必须实行印、押、证“三分管、三分离”制度等。

2、票据业务风险控制系统。包括:建立管理与操作人员行为控制的票据交易管理制度;建立以风险评估和控制为核心的业务风险管理制度;建立以授权授信、资信评估、风险决策、检查监督为内容的资产管理保全制度;建立监测业务运营的风险预警制度。

3、会计信息控制系统。包括:(1)建立票据业务综合管理和会计核算系统;(2)细划基础信息,科学设计会计分类;(3)改善信息采集,提供基础数据源;(4)扩展信息来源,建立客户基础信息资料;(5)实行集中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票据风险控制的具体防范

1、票据承兑的风险控制。具体步骤:(1)银行认真审查其有无真实商品交易和劳务供应关系,有无按规定收取一定的保证金和手续费,并签订相应的保证合同或抵(质)押合同;(2)对承兑申请人的资格审查,严格界定保证人的信用等级,对客户经营状况实时监控,要求客户出具质押证明、承诺书和授权委托书。(3)对部分以准备金,其余以股票质权作质押的,还应严格审查用作质物的权利证明文件,要求出质人董事会出具同意以其所持股权质押的证明,同时认真分析质押股票的价格、盈利性、流动性和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指标。

2、票据买入的风险控制。

A、对违约风险的控制。可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强化对企业资信的评估,准确预测企业经营状况;(2)调查企业商业票据的签发和承兑额度,避免过量承兑票据;(3)严格限定企业范围,与承兑企业签订贴现协议;(4)实行黑名单制度,对信誉差的承兑行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不予贴现;(5)匡算邮程,及时发出委托性款凭证,动用法律武器行使对票据前手的追索权,资产保全部门应由专人负责对逾期票据的催收。

B、对融资票据(指没有真实商品交易和劳务供应关系的票据)的风险控制。其风险防范主要通过加强对申请贴现企业提交的增值税发票、合同、货运单等资料的审查,确保交易真实、合法。

C、对伪假票据的风险控制。其风险防范主要通过对票据本身的真实性、要素(含背书)的完整性、连续性的审查进行防控。具体措施包括:(1)实行“双审制”。即对银行承兑汇票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进行初审和复审。先由市场营销部门客户经过通过观察、仪器鉴别等手段进行初审,然后再交票据清算部门审查人员进行双人交叉复审;(2)查询。即对汇票的真实性进行查询和查复,列为“可疑票据”的派双人进行实查。查询的方法有网上查询、电报查询、实地查询、电话查询。对“克隆”票的防范,由于“克隆票”的特征是纸质是真的,票面要素、字迹几乎与真票一样,因此通过查询一般难以发现。可采取网上查询的同时,向承兑行发一份传真,请其辨认字迹、印章等。

D、对经营风险控制。包括: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监督不严;内外勾结作案、营私舞弊等。防范措施主要有:(1)建立详细的操作规程,保证管理本身不出纰漏;(2)经常组织学习、检查,保证制度和操作规程得到落实;定期对职工进行法规制度培训和案例分析;(3)票据丢失、被抢、被骗等,立即挂失止付,并应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4)加强保险柜管理,防止发生内盗和掉包;事先定点,双人卖票,行踪保密。

E、对诈骗风险的控制。防范措施有:(1)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和权利和;(2)设立专职的查询、验票岗位;(3)双人交叉审验票据;(4)配备先进的电子设备和审验工具。

F、对流动性风险的控制。防范措施有:(1)建立票据购、销、调、存台帐和报表,加强营运资金的匡算和预测;(2)及时报送符合再贴现要求的贴现资料,争取人民银行再贴现资金;(3)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联系,拓宽票据转卖渠道;(4)在加强调度的基础上,保持充足的现金准备;合理安排资产的期限组合,使票据资产的期限结构具有均匀性和连续性;(5)对非流动资产进行转移和转化。

3、票据保管的风险控制。包括信息风险控制和计算机安全风险控制。信息风险指由于信息迟缓或不实而产生的风险。如查询不实,公示催告,不能及时买到票据等风险。防范的措施有:(1)甄别。对于每一项信息都要尽可能地追索源头或查找原始出处,有出入的信息资料要彻底弄清其来龙去脉。(2)推断。根据积累的信息资料和工作经验,推断可疑信息的可信度和正确性。(3)类比。将相关资料的构成要素进行计算和比较,利用事物的运行规律和数据的可比性判断可疑信息的真实性。(4)修复。对已收集到的失真信息进行恢复和修整,使其恢复原始面貌。(5)保护。对机密信息资料严格限定知悉范围,增强保密意识,完善保密措施。计算机安全风险是指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活动或病毒侵入计算机软件、硬件,破坏数据库、资料库的风险。防范措施有:系统设计和开发过程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要求;系统运行中要进行定期安全维护和检查;严格系统权限管理;严禁业务主管、软件开发、业务操作及技术维修人员交叉操作;数据、资料及时备份;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定期病毒检测,查杀病毒。

4、票据转卖的风险控制。主要是指掉包风险和价格风险的控制。掉包风险是指票据转卖过程中,对方单位或职员有意作案拿假票替换真票的风险。防范措施有:卖票人员严加看管票据,票随人走;坚持款票两清的原则;及时甄别票据真伪。价格风险是指由于对利率预测不难,以高利率卖出后,又有可能以较低利率渠道卖出而造成的损失。防范措施有:加强对供求状况和利率趋势的预测;建立灵敏的信息网络,在票据转卖过程中掌握主动权;拓展票票据转卖渠道,形成竞价机制;充分利用各类金融工具的特性,适时转换金融品种。

5、票据回购的风险控制。包括:回购质物自然贬值;估价不准,物非所值;对方恶意欺诈。防范措施有:(1)资信评估部门在充分调查了解信息的基础上,提高票据质值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2)严格限定质量的折算率;(3)签订回购协议时,有针对性地加强条款的约束力。

6、票据回收的风险控制。主要是指承兑人信誉风险,包括:(1)由于承兑人经营状况恶化,票据到期不能及时付款;(2)承兑行以企业没有交足款项为由拖延支付;(3)承兑人破产无力支付票款。防范措施有:事前对承兑人进行调查评估:实行“黑名单制裁”制度,将信誉不佳、屡次拖延支付票款的承兑人列入黑名单,对其承兑的票据不予贴现;注意信息收集,及早研究对策。

标签:;  ;  ;  ;  ;  ;  ;  ;  ;  ;  ;  ;  ;  ;  

我国票据市场的建立与风险控制_票据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