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oryline论文_徐锡孟

基于storyline论文_徐锡孟

福建省晋江市首峰中学 徐锡孟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微学习已经走入学生的生活中,微课程已经是当今教育部门如茶如水的话题。目前,大多数的微课程主要是以微视频作为教学资源,学生只是亲身体验,并没有做到具体的反馈练习和实际运用。因此,设计升级版的交互式微课程是使教育部门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Storyline 2;交互式;微课程

目前,我国高中学段的微课程主要是以录制讲课的PPT为主。与学前和小学微课程相比,高中阶段的微课程相对简单,趣味性与设计感都比较差。。对于学生来讲,对微课程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要如何操作,才能对后面的知识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Storyline 2可以提供基于网络的课件发布格式,可以允许学生在互联网上观看视频。本文是根据高中地理微课程Storyline 2设计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目前高中地理微课程的设计现状

(一)高中学段的教学课堂容量与学前班、小学时段之间有很大的差异。高中课堂验收的关键时刻在高考,因此课程容量比较大、相对的难度也非常高,内在逻辑性较强。在有限的课时内只做到讲明白知识,教师就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所以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高中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重,教师的教育水平达不到要求,不能优化微课程的建设水平。对于大部分高中教师来说,教学任务比较重,就会花费很大的精力。因此,在短时间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计一节微课程会很困难,是不能够轻易完成的。

(三)很多老师都认为高中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没有必要激发特殊的兴趣,重点是讲解知识,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微课程教材内容往往是在学堂教学中截取一个小片段,没有经过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无法展开全部的切入点对知识进行说明。

二.高中地理微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录制讲座时,基于PPT的微课程存在以下问题:

(一)参与感比较低。在微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以看视频为主,因此学生的参与感比较低,注意力不集中,重复播放视频花费很多的时间,即使是“暂停播放”,对于大多数着急完成作业的学生可行性也比较低。与此相比,课堂教学师生面对面学习更具有吸引力[1]。

(二)学习结果反馈不及时,产生滞后现象。在微课程教学活动中,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就是将录制PPT形式的微课程和学习任务清单合理搭配使用,教师为了准确把握年级新生情况,不会提前公布答案,所以要等到教师批阅之后,学生才能了解自己的预习成果,反馈意见不及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激情。

(三)微课程设计不完善,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在微课程教学过程中,一旦学生发现教师对于微课程片段只是一成不变的讲解,没有创新意识,会大大降低微课程的观看率。大多数的学生表明“教师的教学方法一样,只是形式不同,对知识不了解,根本没有兴趣”[2]。还有的学生等到课堂上听教师讲。对于以上的情况,我认为哪怕是一个个小小的知识点,也要对学习情景进行设计,从而增加微课程的“交互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Storyline的第二个代中文版本是由Articulate公司开发的,与传统软件相比,在Storyline 2的软件版本中涵盖了专业且复杂设计理念,更方便与用户创建交互式电子学习,Storyline 2操作与powerpoint操作是极为相似的,并没有太大的难度。

三.交互式微课程案例设计--------人为界限和自然界限

(一)选定主题-------日界线

日期变更是微课程学习中的难点,也是高考当中出现最多的知识点。对于传统的规律讲述难以记忆,再加上“由东向西跨越、由西向东跨越”的国际日期变更线,会导致学生思维比较混乱,在微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反复多次讲,学生仍然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错误,特别针对没有基础的学生,可能会产生恐惧困难的心理状态,设计日界线微课程时,主要以问题为载体,以解决问题为驱动,通过互动式的问题,进行后续学习,问题的设计思路也是引导学生逻辑推理理论的过程。

(二)创设情境-------社交活动

在这一课程,微课程可以使用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的主角形象,通过角色扮演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推动整个故事,激发学生对难点知识的学习兴趣,故事的“起因”“经过”“转折”“结果”可以体现本课程教学环节设计。事实证明,学生对本课程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观看率[3]。

(三)思路设计-------以解决问题为驱动

整体的思路设计是“以问题为载体,以解决问题为驱动”,逐步引导学生对日界线的变更规律有所理解,再着手日界线的概念,根据日期线与东西区之间的位置关系,最终知道时区与第十二区的日期之间的关系。然后使用两个示例来应用日期更改规则。在操作过程当中,采用一系列问题驱动整个应用探索过程,学生对时间自由调控,或者是教师引导,进行小组讨论等。

(四)脚本设计------问题驱动

在应用过程中,主要对三部分内容进行设计,详细脚本设计。第一,编写故事中的对话,本次的案例是采用人物对话积极推进整个微课程的进展,“对话”是情境创设中的重要部分。此时,本课程应该命名为《爸爸去哪儿之日期变更日记》。第二,互交式设计。本次案例运用“填空”“多选”“单选”“模板”工具,实现人机交互技术。第三,将页面美化,添加图片、时间轴、设置背景音乐使页面的展示效果更好、立体感更强。

结束语:

Storyline 2交互式微课程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核心理念,对学生起到一个主导作用。在解释微视频时,教师应该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反思,让学生在视频中学习更多,使用任务驱动教学和学习方法,通过模拟训练、示范讲解、检测评估使学生掌握知识迁移的本领,让交互式微课程能够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任丽红.基于Storyline 2的交互式高中地理微课程设计的规律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8,(3):34.

[2]李素英.高中地理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以《气候类型的判读》微课为例[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7.

[3]申梦园.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驻马店高级中学为例[D].河南:河南大学,2017.

论文作者:徐锡孟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4

标签:;  ;  ;  ;  ;  ;  ;  ;  

基于storyline论文_徐锡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