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新模式研究论文_张慧敏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新模式研究论文_张慧敏

摘要:目前,由于社會竞争压力较大,使得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不同的心理疾病,甚至存在精神障碍等问题,这些状况容易造成对自身及他人的伤害,这大大增加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因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力度,从而保证高校学生能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大学生管理质量。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新模式;研究

1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然状况

1.1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本身的价值承载有待加强

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执行机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工作体制在定位上行政化较强,许多工作是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更侧重行政职能的发挥,在工作开展中往往不能从学生不同的心理需求出发,进行业务性服务工作和保障性服务工作的建设。同时,受行政化体制的制约,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在考核评价和职称评审等方面缺乏优势,行政化职务晋升途径也进一步导致许多心理健康教育从业者忽视心理工作专业化成长,而侧重行政管理任务落实和政绩工程。行政任务的不确定性又加剧了其工作开展的被动性,工作思路上缺乏前瞻性,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质量偏低。此外,行政化的考评体制导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工具化严重,工作开展往往局限于维持高校和谐稳定方面,以高校自身利益为出发点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预防教育,不能真正关注到师生的生命、生活和信仰。

1.2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价值导向不足

长期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师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认识不足,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监督、配套设施投入不够,且学生主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不强,课程开设处于零散、无序的窘境。在课程教材编写上受制于出版利益和学术评价影响,自编教材的内容质量参差不齐,规范性不够,对我国传统文化中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发掘和学生实际生活贴近不够。此外,课程教学方法和形式有待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多以传统灌输式教学为主,缺乏互动性、体验性和开放性,重教学轻育人,学生自我教育不足,缺乏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价值引导。

1.3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价值承载的特殊性关注不足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本身所蕴含的教育功能具有一定的价值承载特殊性,而现实工作中高校往往容易忽视其特殊性要求。首先,心理辅导教师队伍专业化不高。研究者何一成的研究显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队伍主要由专职的辅导员和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组成,其中辅导员占50.9%,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分别只占8.7%和7.6%。”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不高。高质量的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性要求较高,而由于工作经费和时间的制约,相关教师往往得不到足够的专业培训和心理督导,导致心理咨询辅导和危机干预工作质量不高。再次,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性和伦理性面临两难。西方心理科学指引下的心理健康教育面临本土化的困境,其科学性和伦理性在高校发展中呈现两难。心理健康教育从业者多为兼职专业课教师或辅导员,缺乏相关资质和严格规范的培训督导,咨询的专业性和科学性难以保障。最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研究水平不高,工作开展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等也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2大学生当今存在的心理问题

2.1自卑心理

由于有一些大学生是来自比较偏远的地区,多数还是低收入家庭或者贫困家庭的学生,因此他们在面对很多自己未曾接触过的新鲜事物时会感觉到手足无措,甚至是感受到自己周边环境对自己的敌意,自己也不能正常的周边的同学亲近和正常交流。长此以往,就难免会有心理落差,造成认为自己低人一等,缺乏对自己身份的正确认知,容易使得他们产生自卑心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焦虑心理

当刚刚入学的大学生,尤其是未曾离开家的学生,当他们独自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一般会显得手足无措,比如自己的生活习惯不知道从何做起,从叠被子到打扫卫生等多方面,导致他们容易因此变得焦虑,最终还很容易出现厌学和混日子的心态。

2.3性格孤僻心理

在高校中,还存在着一群成绩较差的学生,性格容易处在边缘化,他们也不喜欢与他人主动交流,来到这样一个相对开放的大环境之下,即便他們生活在一个大集体时,也只是仅限于在寝室里面的几个学生交流,因而经常也会感到孤独。

3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

3.1加强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吸引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组建专业的团队,而不是一些兼职或者多方面兼任。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中,在高校的人才培养系统中融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聘请相关的心理专家,辅导员贯彻落实工作,从学生的生活学习中。从学校领导,到学校专业的心理专业教师,专业辅导员,学生班干部,从上到下,多级干预系统,进行不同层次的互动交流,改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单一性。

3.2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改变高校重视咨询,忽视教育的现状,要体现出心理教育的全面性。既要重视心理咨询,更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教育,重视预防性的功能。

3.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整合趋势,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概念,能够充分地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建设一个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氛围和环境。整合的趋势,也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体现出了整体化、系统化的思维。首先是不同工作模式的整合,把心理学模式、医学模式等整合在一起,构成一个以教育为主,医学为辅的心理教育新模式,融合了生理、心理、社会等不同的多种理论。然后,就是实施途径的整合,把心理咨询、心理教育、心理测量等构成一种提提话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开设系统的教学课程,给高校大学生普及心理知识,开展心理咨询,即时发现学生的心理潜在问题,并给予引导。

3.4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扩宽渠道,通过多种形式,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开展主题讲座,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主题讲座,大一的学生,刚进入校园,有点憧憬又有点迷茫,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期,主题讲座是心理的适应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等;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正是学习、人际交往的关键时期,开展一些关于人际关系、爱情心理、自我成长方面的课程,清除潜在的心理障碍,指明方向,有效地预防心理障碍的出现;对于大四的学生,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实习的困惑,所以就要进行心理调整以及社会适应的相关活动,帮助大四学生健康地发展。另外,还可以实施多种宣传,利用学校的广播、宣传栏、校园网站等多种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3.5假期中,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个方面的沟通,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发生也与这三者有着重要的关系,学校要与家庭进行沟通,全面地了解学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学校要与社会建立联系,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利用社会资源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三方面协调配合,是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4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深刻影响。大学生处于心理发展阶段,应对外界诱惑、危险的能力薄弱,容易被网络负面信息所左右,产生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问题。高校心理专家教育队伍应该通过完善的管理机制以及自身专业化的修养和素质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对错,提高适应网络发展的能力。高校要深刻认识到网络发展对大学生产生的深刻影响,结合德育教育内容,利用隐性教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其未来的生活乃至人生指明道路,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莉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性途径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35):4-5.

[2]袁伟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路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8):11.

[3]孙尧,李红霞.浅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02):148-150.

论文作者:张慧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新模式研究论文_张慧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