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证券基金产业投资取向探究

开放式证券基金产业投资取向探究

王威[1]2001年在《开放式证券基金产业投资取向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开放式基金的发展是资本市场顺应潮流,进行金融创新的必然结果。1997年11月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基金发起人可以申请设立开放式基金,也可以申请设立封闭式基金”。但出于种种因素的考虑,到目前为止,我国现有的证券投资基金基本上都是封闭式基金。对开放式基金而言,一方面,由于它具有追加认购和解约赎回机制,当投资业绩优异时,会刺激投资者踊跃认购,从而使其资产管理规模迅速扩大,基金管理人因此可获利丰厚;另一方面,当投资失败时,基金管理人将面临资产被大量赎回的压力。因而,谋求基金升值的投资成分高于投机成分。投资取向注重对基础产业、支柱产业、高科技产业等领域内上市公司业绩、行业成长性的考察。开放式基金的试点性质决定了它不会是简单的模仿国外的设立方式,也不会是现有基金的再版。结合我国目前市场状况,它极有可能以成长型、收入型和平衡型的面目出现。基于这种不确定性,单纯从基金管理公司现有的风格去推测未来的开放式基金的投资取向便有一定难度。因而,有必要从国外开放式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组合情况,结合我国产业发展状况,研究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投资取向。 只有立足于产业政策的研究才能更好地把握行业整体的发展,产业的升级及由此带动的新一轮投资和消费高潮,最终会反映在证券市场的迅猛发展上。而发展过程中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建立在正确分析产业政策及产业结构的基础上的。因此,研究开放式基金的产业投资取向对倡导一种科学的投资理念、引导市场投资者理性投资以及基金规范化发展有促进作用。进行产业投资取向研究对于我国开放式基金在运作过程中实现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保持适度的流动性具有积极的现实作用。

程悦[2]2007年在《我国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渤海产业投资基金2006年12月30日在天津设立,这标志着我国发展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实践探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随着中国投融资体制和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入,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将会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一个重要的投资品种。国内关于产业投资基金的研究刚刚起步,有关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研究专业文献很少,而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模式方面的研究基本属于空白。但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我国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确又非常重要,所以笔者不自量力,努力以金融学理论为基础,根据金融理论和实践,结合基础设施产业的投资特点,对我国发展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理论模式进行了探讨。笔者尝试在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缺失的背景下,进行前瞻性研究,提出建立我国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理论模式。希望笔者的研究能够为我国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本文的框架结构和逻辑结构前言;1.基础设施产业投资概述;2.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概述;3.澳大利亚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借鉴研究;4.影响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分析;5.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资金来源研究;6.我国发展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实践探索;7.我国发展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模式探索。本文的主要内容1.基础设施产业投资概述,首先对本文研究的基础设施的概念和基础设施产业投资的概念给予了明确的定义,即基础设施是指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它包括能源、供排水、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生态环境、城市防灾等六大系统。就投资对象而言,基础设施产业投资所说的基础设施,是指城市市政基础设施中可以产业化和市场化的部分。在概念清晰的基础上,本文对基础设施产业投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具有自然垄断性;较长的投资期限和投资回收期;独特的投资收益模式(由垄断的市场地位带来的收益稳定性和长期性,较强的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化解能力,政府监管具有保证企业的成本可收回并获得合理利润的作用);以及政府为了防止垄断权力滥用而对产业的监管。目前我国基础设施的投融资需求巨大,然而银行贷款是主要资金来源,产业内企业自有资本金严重匮乏,因此解决产业的资金来源和资本结构问题,成为产业发展亟须解决的迫切问题。2.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概述,产业投资基金的说法实际上是"中国制造",国内关于产业投资基金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而对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很多领域,研究更是属于空白,即使已有的研究文献,也是介绍国外经验和对国内实践描述多,深入分析研究少理论创新少。参照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产业投资基金试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关于产业投资基金的定义,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是指对未上市基础设施产业企业提供直接资本支持的集合投资制度,属于产业投资基金中的专业投资基金,其特点可以概括为:长期投资、回报稳定;集中投资、控股为主;积极管理并为所投资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相对于其他投资方式,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优势:股权投资优势、投融资效率优势、风险控制优势以及投资规模优势。这一章的最后阐明了发展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化解基础设施产业目前存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有利于优化资本市场结构,促进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合理均衡发展;有利于促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提高基础设施产业效率。3.澳大利亚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借鉴研究,本文介绍和分析了澳大利亚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监管框架,并以麦格理银行为例介绍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运作模式,在此基础上思考了澳大利亚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认为我国应积极发展有针对性的、有明显投资取向的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通过专业化的管理,提高投资效率并有效控制投资风险。4.影响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分析,本文从国家政策方向入手,并结合了相关部门的政策导向,分析了我国发展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政策环境、金融环境和法律环境。认为目前发展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政策环境金融环境是有利的,法律环境是可行的,国家相关部委积极鼓励试点。可以预期,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将会在试点中逐步成长,国家也将在试点的基础上,及时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和法规。5.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资金来源研究,分析了我国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主要资金来源:保险资金、社保资金、银行资金、私人资本、企业资本和政府资金。保险机构投资者资金充沛,资金运用渠道狭窄,且保险公司资产与负债不匹配,急需合适的资金投资渠道,所以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是保险资金资产配置的理想选择。保险资金将成为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社会保障基金资金规模巨大投资渠道狭窄,将是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重要资金来源;商业银行资产运用效率低且资金使用渠道狭窄,目前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收益组合特性契合了商业银行提高资产配置水平和资本充足率管理的需求,从长期来看,银行业改革的深化将使银行逐步成为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大量私人资本是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重要的潜在资金来源,能否创造性地设计出符合私人资本需求特征的基金产品,是能否有效拓宽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资金渠道的关键要素之一;企业资金也可以成为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资金供应者;鉴于政府在金融市场的资金配置上具有明显的“示范”和“诱导”效应,为了鼓励和支持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政府应该投入部分资金作为引导资金。从资金来源分析,资金不是限制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主要问题,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积极发展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选择有效的机制和工具,引导各种投资资金进入存在资本困境的行业。6.我国发展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实践探索,本章首先对我国的第一只具有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特征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进行了介绍,然后分析了我国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未来发展方向到底是行政主导还是市场主导;其次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结构设计能力薄弱影响基金发展;第叁政府监管思路模糊不清也影响基金发展;第四法律法规的缺失,也给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7.我国发展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模式探索,本文针对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深入分析基础上,提出发展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基本思路在于基于市场化和金融创新。在基金发展过程中政府的监管是必要的,但是政府的角色仅在于创设市场条件,维护市场秩序。从长期来看,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应如何发展,应该交给市场决定,应把市场的选择作为最佳选择。本文进一步展开了对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基金结构设计的研究,本文认为,基金的各种组织形式各有利弊,在我国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起步阶段,契约型基金相对而言具有优势,同时基于目前的市场条件,封闭式基金更符合实际情况。交易结构模式是基金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在深入分析基础上,笔者认为,在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对象在目前市场条件应该仅限于未上市的基础设施企业股权,并应采用私募方式募集资金。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退出机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所投资企业上市或出售或基金清算都是基金的退出渠道。笔者认为,基金上市而不是基金投资企业或项目上市是目前应该优选的投资退出机制安排。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治理结构模式,关系到基金能否健康成长和发展。由于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未上市企业的股权,这种投资性质决定其具有独特的风险特征,因此基金治理结构需要与风险特征和风险控制需求相匹配。本文认为,基金持有人利益的保护,是治理结构的核心,充分地信息披露、独立董事制度和基金持有人适当的投资和风险控制权力分配是有效治理结构的叁大基本要素。而基金持有人适当的投资和风险控制权力安排机制十分重要,在基金治理结构设计中,应该给予基金持有人适当的投资和风险决策的控制权。充分的信息披露是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监管的核心理念,而行业自律管理是重要的监管形式,在监管中要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立法是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规则和政府监管的准绳,只有如此,才能促进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长期健康发展。应尽快出台《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暂行管理办法》,促进基金发展。本文主要研究结论论文通过对澳大利亚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模式介绍和分析,结合中国政策、金融、法律环境,探讨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道路,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的政策环境、金融环境和法律环境适宜发展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第二,我国的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资金来源充沛,现阶段的资金来源有保险资金、社保资金、银行资金、私人资本、企业资本和政府资金。其中,保险资金将会是最重要的资金来源。银行资金和私人资本今后也将会是主要的资金来源。第叁,基于市场化和金融创新应该是我国发展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基本思路。第四,我国发展的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组织形式应为契约型封闭式基金。我国现阶段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以私募方式比较合适。基金上市而不是基金投资企业或项目上市是目前应该优选的投资退出机制安排。第五,基金持有人利益的保护,是治理结构的核心,充分地信息披露、独立董事制度和基金持有人适当的投资和风险控制权力分配是有效治理结构的叁大基本要素。第六,应尽快出台《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暂行管理办法》,促进基金发展。

周欣欣[3]2010年在《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制度在我国金融市场已经开始出现,但是我国对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研究不够深入,也还没有立法对其进行规定。本文首先对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基本理论进行了介绍,主要包括对其概念和分类的介绍,对其在美国发展历史的介绍,并引入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发展的现状,进而分析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在我国的作用和设立的必要性。其次,在借鉴相关国家和地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设立、组织形式选择,笔者提出我国设立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条件和采取契约型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建议,并且据此建议我国在证券市场和银行间市场两个不同的交易市场发展不同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随后,笔者分析了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中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在借鉴传统信托法律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信托相关法律法规,探讨如何确定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中当事人间的具体权利义务。最后,介绍了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运行,在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运行中涉及银行业、证券业及中介机构,以此分析我国应该如何改变适用相关法律,使其配合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发展。

成琳[4]2013年在《中外产业投资基金法律制度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和金融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没有金融的有力支持,将很难实现产业的快速发展;缺乏产业的依托,金融也将失去其载体。产业投资基金就是在产业成长过程中,产业和金融结合的一种创新形式,是一种以促进产业发展为目标、支持经济发展的创新投资工具。产业投资基金当前已经成为全球市场上的一个重要的投资来源,我国的产业投资基金近年来也发展迅速,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基金形式,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我国的产业投资基金是在相关法律制度层面不高、内容不完善的环境下起步的,现有的某些法律制度甚至构成对我国产业投资基金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因此,进一步完善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法律制度,对促进产业投资基金在我国的健康发展来说意义重大。本文首先从产业投资基金的基本理论入手,分析其基本的定义、特征及包含的种类,之后分析本土产业投资基金发展存在的特点和遇到的法律障碍,然后通过对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度成功经验的总结,联系中国的实际情况,为中国产业投资基金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在章节安排上,包括引言,全文共分五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引言。这一部分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二部分,论述了与产业投资基金相关的理论背景。通过阐述产业投资基金这一概念在中国的演绎,并与相关类似概念进行甄别,以明确本文对产业投资基金的界定,从而确定本文的研究对象。然后,较为系统的阐述了产业投资基金的特征和种类,以为后面的论述打下基础。第叁部分,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实践发展与法律现状。本章前半部分主要分析了中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总体状况,包括发展历程、发展现状,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后半部分,着重分析了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相关的立法现状,指出我国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所面临的主要法律问题。第四部分,域外相关制度的比较研究。本章归纳总结了英、美等发达国家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历程和立法总体状况,并针对第叁章中我国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存在的法律障碍,分析了国外在相关立法中的成功经验,这对完善我国产业投资基金法律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第五部分,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立法建议。本部分,笔者在借鉴国外成功立法经验的基础之上,联系中国实际问题,探讨了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立法模式.同时,针对中国在产业投资基金市场准入机制、有限合伙型法律规制、税收优惠及退出机制方面存在的具体法律问题提出相关完善建议。

刘超[5]2009年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系统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80年代中国引入证券投资基金制度并获得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金融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为拓宽中小投资者投资渠道、优化金融结构、促进证券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完善金融与社会保障体系起到了重要积极作用。但是,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中也存在着监管不力、利益输送、功能异化等消极因素。这些积极与消极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来自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这一非线性系统的制度,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发现,这方面的研究还是空白,因此,本文研究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这一非线性系统的制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本文采用数理分析、制度分析、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制度非线性模型为切入点,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求证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是一个非线性复杂动力系统,然后从制度变迁和政策设计角度循着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系统的制度结构、制度变迁与效率这条主线结合证券投资基金的国际比较分析,研究证券投资基金的本质;在此基础上,讨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系统的制度环境、宏观管理制度、微观制度安排和制度建设。深入研究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这一非线性系统的演进机制及其缺陷,从而揭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系统提出证券投资基金的制度创新的理论依据和政策。文章的创新和探索主要表现在:运用非线性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分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这一非线性系统的制度与发展问题。由于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相对于传统的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说、理性人假设前提下的线性金融理论来说,更能准确真实的探知金融市场的演化和运作机制;提出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采用分形检验、R/S检验、关联维检验、相空间重构与李雅普诺夫指数等方法检测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非线性关系;构建了证券投资基金系统的制度变迁模型,并对中国证券证券投资基金系统的制度变迁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是一个非线性系统,其本质是一种集合投资信托制度,并对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系统制度建设提出若干建议。

李向燕[6]2006年在《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运行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房地产业是我国的国民经济支柱。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房地产需求旺盛,房地产行业利润居高不下。但是,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目前房地产企业开发资金非常紧张,为了寻求新的融资渠道,房地产企业将目光盯向海外资本市场,2005年7月越秀地产通过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在香港的成功上市,使REITs成为房地产业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是一种集合众多投资者的资金,由专门的管理公司运作,并投资于房地产资产的一种投资形式。在中国,由于房地产开发商一直有足够的银行资金来源,加上中国资本市场不甚发达,因此一直没有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存在。但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加强和房地产市场自身发展的需要,我国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必要性逐渐显现出来。国内有关REITs的研究工作刚刚起步,并集中在对国外经验的分析和介绍,关于REITs在国内具体运作设计和操作建议的论述很少。针对这一情况,本文深入分析了REITs在国外的成熟运作和我国信托业在发展REITs方面的最新探索,分别对REITs的组织形态、投资形式和发行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以下叁点结论:一我国发展REITs应该采用契约型组织形态,二信托计划模式在发展REITs方面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叁基金模式才是我国REITs的未来发展方向。然后,根据我国的金融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对新提出的“半开放式REITs”进行了模式设计,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希望对我国发展REITs有所帮助。

杨芳[7]2007年在《我国私募基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券商管理业务的开展,私募基金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之一。私募基金对我国来说尚属新生事物,但事实上,私募基金已在我国金融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私募基金在我国仍未获得合法地位,导致其操作、管理以及监督等方面极为不规范,这些状况不利于私募基金在我国发展。合法规范地发展私募基金不仅可以丰富市场投资工具,改变市场竞争格局,冲击传统操作理念,降低交易成本,防范金融风险,而且必将对我国证券市场和国民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私募基金的产权基础,将使其成为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变迁和产权结构改革的重要主体,这是在中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发展私募基金所具有的特殊意义。本文回顾了中国私募基金的运行轨迹,对其所产生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了中国私募基金发展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未来中国私募基金发展前景做出前瞻性分析。基本分析方法:对私募基金的研究,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研究。比如从金融工具这个角度进行研究,可着重于投资技术分析和投资的风险收益度量;从投资方式这个角度进行研究,可着重于私募基金的组织架构和内部治理机制;从宏观制度层面进行研究,则着重考虑其对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及整个经济体系的影响。本文选取以宏观的视角,在制度层面上对中国私募基金发展问题进行研究。主要采取定性的方式行文,适当采用定量分析。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历史分析和比较分析。1.纵向考察与横向比较分析方法相结合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对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现状和运作机制进行了纵向比较分析,再对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和私募产业投资基金进行横向比较分析。2.现实分析和理论阐述相结合我国私募基金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下产生发展起来的,在其逐渐合法化同时,不但要研究国外私募基金的相关理论,将其据为己用,更重要的是如何根据我国的现状,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私募基金运作机制和风险控制体系。本文的基本结构:第一部分是对私募基金的概述,本文从私募基金的涵义、特征、经营主体、运作流程及私募基金的两个类型对私募基金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同时比较分析了私募基金同公募基金、非法集资、非法基金、地下基金、代客理财、信托等相关概念的区别。第二部分回顾中国私募基金的运行轨迹,明确其阶段性特征,试图揭示其产生发展的动力机制,并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和私募产业投资基金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而从整体上反映我国私募基金的现状。最后阐述了我国私募基金存在的价值。第叁部分从中国私募基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并且分析了私募基金存在的问题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对证券市场的发展、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影响,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应对这些问题的建议。第四部分根据现状,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前景及机遇进行了分析。主要创新点:1.根据私募基金的最新发展,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把影响私募基金发展的最新动态纳入分析框架,对私募基金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对政策层面及法规的变化给私募基金带来的影响进行探讨。2.增加了对私募产业投资基金的分析,其中私募产业投资基金又分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私募风险投资基金。本文不足之处:由于有关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的统计数据或资料非常有限,故这些分析还比较浅陋,仅为大家提供一个思考的方向。

吴江涛[8]2006年在《把握变数 习得法则——我国基金市场发展概况及未来展望》文中认为基金有两项与生俱来的基本使命:一是为资本避险创利;二是为市场输送资本。从多年的实践来看,我国基金业的产生与发展,改变了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在规范证券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这只是宏观上的意义,若论及避险创利,基金过去的表现则差强人意,"资本家"还需继续守望未来。

郑芬芬[9]2006年在《我国房地产投资基金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房地产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资金融通是房地产经营与决策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房地产投资基金作为新的融资工具,具有良好的投资特性和高回报率,正成为证券市场越来越重要的融资工具。一直以来中国房地产行业的融资渠道狭窄,对银行贷款依赖程度过高。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平稳发展期,房地产行业迫切需要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加之近期央行出台各项金融政策,收紧银行对房地产企业的信贷,使得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更显艰难,房地产企业和金融机构都有待开拓新的房地产融资途径,因此房地产投资基金成为了中国房地产金融的新热点。种种迹象和市场需求表明,我国房地产投资基金的出现和发展已是大势所趋。相对于许多海外国家在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长期、稳定、成熟的发展而言,中国的房地产投资基金相关法规也尚未出台,在很多方面都有不足,因此,在学习与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的基础上,研究中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发展的环境与条件就有比较深刻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观点:第一部分,阐述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目的;第二部分,介绍国内外房地产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分析目前我国房地产投资基金发展存在的问题;第叁部分:对房地产投资基金的投资运作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房地产投资基金投资运作模式;第四部分:发展房地产投资基金所必需的体系。体系包括房地产投资组合理论体系、房地产评估体系、房地产金融体系;第五部分:提出一些国家政策及建议,对我国发展房地产投资基金的环境进行分析。

乌晓艳[10]2009年在《基于DEA的开放式基金业绩有效性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对证券投资基金进行绩效评估尤其重要,基金评价的结果无论是对于基金持有者还是基金管理者都变得意义重大。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做了如下研究工作:第一,总结和评述了国内外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研究现状,分析了国内当前在基金业绩评价,特别是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进行基金相对业绩评价方面存在的不足,针对问题,提出了本文研究的内容与思路。第二,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基金业绩有效性经典评价模型,结合我国基金市场现状,选取基金股票周转率、Beta系数、单位基金费用率和基金份额变动率为投入指标,基金月均收益率和份额净值增长率为产出指标,以带偏好的投入导向型CCR模型和BCC模型为评价模型,改进设计了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相对业绩评价体系。在偏好的确定上,本文根据评价目的,以序偏好对指标稍加约束,保证评价结果绝大程度上的客观性,并使评价结果具有更现实的经济意义。最后,运用本文经改进的评价体系对我国40只开放式基金进行实证研究,分别测算出各样本基金的总技术效率和纯粹技术效率,并探究基金无效率的原因,对相对无效率的基金提出效率优化目标。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型基金大部分为无效率的,而且基金规模与基金业绩也不存在显着关系。本文所建立的偏好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与普通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所得出的结果具有很高的相关性,然而,在评价结果上剔除了伪有效单元,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开放式证券基金产业投资取向探究[D]. 王威. 西北大学. 2001

[2]. 我国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模式研究[D]. 程悦. 西南财经大学. 2007

[3].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法律问题研究[D]. 周欣欣. 吉林大学. 2010

[4]. 中外产业投资基金法律制度的研究[D]. 成琳. 中国海洋大学. 2013

[5].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系统制度研究[D]. 刘超. 天津大学. 2009

[6].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运行模式研究[D]. 李向燕.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7]. 我国私募基金研究[D]. 杨芳. 西南财经大学. 2007

[8]. 把握变数 习得法则——我国基金市场发展概况及未来展望[J]. 吴江涛. 财务与会计. 2006

[9]. 我国房地产投资基金发展问题研究[D]. 郑芬芬. 中国石油大学. 2006

[10]. 基于DEA的开放式基金业绩有效性评价研究[D]. 乌晓艳.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09

标签:;  ;  ;  ;  ;  ;  ;  ;  ;  ;  ;  ;  

开放式证券基金产业投资取向探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