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一元论的马克思主义_历史唯物主义论文

坚持一元论的马克思主义_历史唯物主义论文

坚持一元论的马克思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通过改革开放20年坚持不断的思想解放,我们先后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抛弃了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抛弃了对纯而又纯公有制的崇拜,在全党全国统一了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等重大问题的认识,从而解决了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主要是干什么、怎么干和靠谁干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实实在在地奠基于坚实的大地,也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毋庸置疑,无论是改革开放之前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论者,还是改革开放过程中纠缠于姓社姓资、姓公姓私,固守计划经济和单一公有制模式的人们,都认为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都认为自己是虔诚的、忠实的、鲜明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他们眼里,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形成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已经不是马克思主义,至少是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由此看来,当我们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关系的时候,就不能不认真对待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一最基本的理论问题。

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一般来讲有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按照恩格斯的概括主要是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即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其它内容都是从这里进一步衍生发展的。不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科书,大都开宗明义马克思主义有两块理论基石,一块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块是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这种关于马克思主义“两块基石”的理论,虽然比较形象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两大核心内容,但同时也在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理论深处造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二元论理解。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最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人类社会的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以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作为最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人类社会的也是马克思主义者,而且由于后者在分析认识和对待社会问题时更直接、更鲜明、更简要,常常被认为或自认为是更坚定、更革命、更纯真的马克思主义者。这种对待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二元论理解,是导致一些无产阶级政党在对待社会革命和社会发展一系列问题上反复“左”右摇摆的带根本性的思想理论根源,也是我国改革开放20年不断出现“左”的和右的错误干扰的根本思想理论根源。由此看来,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一块基石还是两块基石,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中,究竟哪一个发现具有根本性、第一性、决定性,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究竟是一元的还是二元的,就成为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进而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与邓小平理论相互关系的关键问题。

无论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和三个来源的相互逻辑关系看,还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的历史过程看,或者从革命导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核的把握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上是一元的,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不是并列关系,马克思主义不是两块基石,而是只有一块基石。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才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石,才是其观察分析人类社会全部问题最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是其所以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根本所在。而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观察分析研究他所处时代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生产过程所得出的剩余价值学说和相关理论,相比之下则是派生性的、第二性的、应用性的,其中有些内容是带有历史阶段性和历史局限性的。恩格斯曾经指出: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观点作为理论的基础,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新版第2卷第39-40页。)。列宁也曾经指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马克思把唯物史观这一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注:《列宁选集》新版第2卷第311页。)。邓小平同志前些年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2页。)。所以,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才是马克思主义本质的、核心的内容。虽然马克思为揭示剩余价值学说花费毕生精力写出了宏篇巨制《资本论》,但渗透在《资本论》中最根本的指导思想仍然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资本论》的理论体系中,无论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和其它社会的经济生产过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的理论,还是工人阶级、资本家阶级的社会地位都取决于他们的经济地位和经济利益的理论,都是以唯物史观作为基本世界观的;无论是关于社会生产关系一旦束缚和阻碍生产力发展必然引起社会革命的分析,还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一旦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必然为新的所有制所取代的分析,同样也都是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基本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由此看来,对于无产阶级政党来说,坚持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唯物史观,而对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和阶级斗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公有制和私有制、资本和剩余价值等基本理论问题,则应根据时代的发展、本国的国情、人民的意愿

和党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历史使命,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不断得出具有时代特征的结论,这就是一元论的马克思主义,这就是不断站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一切从我国国情出发,一切从人民愿望出发,一切从世界和平发展时期的实际出发,坚持物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的观点,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不断排除各种干扰,始终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始终坚持了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宗旨,把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作为最终判断一切得失成败的依据,大胆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大胆引进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外国资本、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组织管理方式,大力支持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和社会经济组织形式,从而开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使过去的20年成为中国千百年历史上无与伦比的20年,成为使中国大踏步地走向世界并且开始以巨人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20年。这一切的取得,就其理论根源来说,正是我们党在思想路线上、基本理论上抛弃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片面的、僵化的理解,真正回到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路线上来的结果。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有效和最易为亿万人民群众所接受,正是因为它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当代中国放射的光芒,也正是在这里才清楚地显示出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

从这里出发审视改革开放20年的三次思想解放,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胜利,都是坚持一元论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我们之所以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和路线,乃是因为这种错误的理论和路线不仅把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当成永恒的教条,不加分析地运用于无产阶级已经取得执政地位并且基本上消灭了对立阶级的当代中国,而且依据这种理论模式凭空虚构出一个对立阶级,不断地把善良的人们甚至自己的同志、兄弟和朋友无情地推向阶级斗争的对立面,因而其理论上是教条主义的,在社会实践上是彻头彻尾历史唯心主义的和反人性的。这种对于马克思主义阶级论的扩大化运用,极大地破坏和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半点马克思主义也不是,恰恰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践踏。我们之所以抛弃计划经济理论和体制,乃是因为这种理论和体制不仅经过实践反复证明是不行的,而且从理论上看已经越来越暴露出其善良愿望下的历史唯心主义本质。正像毛泽东分析决定战争胜负之深刻根源存在于人民大众之中一样,决定经济社会发展之深刻根源同样存在于人民大众之中,而计划经济体制之被抛弃,从根本原因上说正是这种体制把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仅仅局限于国家、政府和计划部门,剥夺了地方、企业、尤其是亿万人民群众发展经济、改变自己生存状况的自主权,所以计划经济思想根源是历史唯心主义,计划经济是英雄经济,不是人民群众的经济。实际上,计划经济也决不是什么超前经济,决不是超越了中国历史阶段,就其产生的历史根源来说,计划经济本质上是自然经济的极限。一般自然经济以小农自给自足生产为特征,而计划经济不过是企图借助于强有力的、高度集中的政权力量把一个国家看作一个追求自给自足的家庭来组织生产,因而其本质上是违背现代社会化尤其是开放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我们之所以要抛弃纯而又纯的公有制模式,是因为这种模式把经济上的公有制与社会主义简单地等同起来,把原本应该丰富多彩的经济现象机械地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在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上采取了上层建筑决定论和生产关系决定论。按照这种模式,我们为什么要搞公有制经济,首先是因为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而不是首先是由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决定的。其实,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和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我们为什么要发展公有制经济,首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借助社会主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发展国家和人民急需而社会和个人无能为力或不愿意干的经济产业。这

样从生产力发展要求出发看待公有制经济,就不会排斥其它所有制形式经济的发展。同样,对公有制经济本身也首先作为一种经济现象而不是政治现象按照经济规律对待之,而不是加上许多非经济的虚幻而影响、束缚其正常的改革、改组和发展。

当然,我们说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一元的,坚持马克思主义从根上说就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不是说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及其相应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不重要。而是说对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的认识应当统一于、服从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革命、阶级斗争现象和社会生产关系的认识也应用唯物史观对待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政权的革命斗争,毫无疑义是大规模的阶级斗争。但是革命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进而阻碍中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帝、官、封三座大山,革命从来没有把矛头对准过经济领域的民族资产阶级,而且毛泽东同志还反复讲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是多了而是少了。邓小平同志说到中国革命时也指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0页。)进入改革开放阶段以后,我们党反复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乃是因为在当代中国,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才能保证中国社会生产力的稳定健康发展,才能从根本上维护亿万人民大众的利益。因而,无论是革命的阶级斗争还是革命胜利以后的专政手段,都因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而充满力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漫长的,中国改革和发展的任务是艰巨的。只要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就一定能够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开创中华民族更加灿烂辉煌的新时代。

标签:;  ;  ;  ;  ;  ;  ;  

坚持一元论的马克思主义_历史唯物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