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高校在国家科技发展中的主导地位_科学论文

确立高校在国家科技发展中的主导地位_科学论文

确立高校在国家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发展论文,主导论文,地位论文,高校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科学与教育体制在发展中一直倾向于将科研与教育划分开来。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国家科研教育体制,更明确将国家的科学研究和国家高等教育分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前者集中于研究开发,后者主要担负教学和人才培养,体制上分属国家科委和国家教委领导和管理。各部委直属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之间,情形也类似。

我国的这种科技教育体制明显地区别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体制。在这一体制下,高等学校虽然也从事科研,高校有科研人员和科研力量是国家的科技人员和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形之下,高等学校一直以教学为第一,科研则历来重要而非重点。

然而,这种体制近来开始发生变化。以中央提出“211 工程”为标志,国内许多重点大学开始按照“工程”提出的“经过十年或更长一点时间的努力,使相当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能够成为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和解决国家经济建设、科技和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的基地”的工程建设目标,调整办学方向,瞄准国际一流大学,下大力气加强学校的科研基础设施,强化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开发能力。而在“211 ”工程提出以前,随着改革赋予高校越来越大的自主办学权力,有远见的大学亦早已暗中在加强科学实力上进行竞争。

高校加强科研能力,表明中国的高等学校开始在办学目标和办学机制上寻求改革,其目的总的是要确立科研在高等学校中的基础与核心地位,并对现行的科研教育分立的体制发起冲击。我们认为,这一目标和转变,标志着中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变革时期,这一变革的结果不仅将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和高校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也将在根本上影响整个国家科学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的方向。在这方面,有许多重大问题值得作深入研究。本文试从国际比较和历史发展两个方面,就有关的问题提一些粗略的认识和看法。

美国的大学与美国的科学技术

现代科学与教育体制最初起源于欧美西方国家。至今西方国家仍然在科学教育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作为比较,我们可以以美国为例,看看国际上先进国家这方面的发展例子。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国家。在《科学与社会秩序》一书中,美国著名科学社会学家巴伯论及美国科学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时,突出强调了美国的大学对美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巴伯明确提出,在美国,大学是社会科学生产力的中心。

在科技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美国,从事科研活动的不仅有大学,还有政府机构和企业,政府和企业雇用着大量的科学家,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从事各种规模的科研和技术开发。在这种情况下,大学仍被视为美国国家科学生产力的中心,这反映出美国大学突出的科学地位和作为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潮流领导者的特殊品质。而在国际间科技教育交流频繁的当代,人们可以从许多方面实际感受到美国大学制度的影响力,感觉到美国一流的大学对美国社会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的突出贡献。

美国大学的科研教学水平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吸引力。这大致表现在:1.世界一流的大学群。美国不仅是大学最多的国家,而且拥有一大批世界一流的大学。包括哈佛、芝加哥、哥伦比亚、斯坦福、加利福尼亚、耶鲁、密歇根、康乃尔、普林斯顿、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等。这些享有世界声誉的大学拥有一流的科研环境和大批一流的科学家,包括众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些一流大学和其中的大学教授、科学家从事的科学技术研究主导着美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走向。2.大学与社会有密切的关系。大学在高度依赖科学知识的美国社会里始终处于知识和技术探索的前沿,同时,又与社会各领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大学里一流的科学家和教授不仅享有一般的社会地位和声誉,而且直接进入政界和企业界,在政治经济外交社会公共事务等各种应用决策问题上发挥直接的影响力。3.大学获得社会普遍的认可。美国拥有数量众多,类型各样的大学,第一流大学有很高的收费标准,但因受教育者能获得良好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和文化价值传统的教育,毕业后有更高的进取能力,能获得更高的职业报酬,因而进入一流大学竞争一直十分激烈。此外,以获得研究成果、知识咨询和高级人才为目的,大学也成为政府和企业投资和资助的重要对象。4.大学进行着不断的革新。美国的大学分为研究型大学与教学型大学,前者始终将科学研究和知识探求放在第一位,在此前提下,保持科研、教学和服务社会三者间的平衡,维持大学的科研水准和社会先锋角色,保持着大学对第一流人才的吸引力,保持着大学的办学效益。总之,美国的经济表明,通过牢牢把握研究发现的主动权,优秀的大学始终能在科技与工艺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保持对科学技术进步的领导者地位,保持着对最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保持着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大学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一个变革的历程

美国大学的素质和影响力,反映了美国大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科学和教育组织在美国社会中获得的理想发展,美国大学的表现也代表了当代西方大学制度的最高发展水平。然而,巴伯指出,尽管美国的大学是今天美国科学生产力的支柱,但大学并非生来就与科学技术有如此紧密的联系。在整个西方,大学早期的发展与科学并无关系。大学在现代社会科学生产力中的地位,是近两百年来大学不断的自我改革和奋斗的结果。

在西方,现代大学的前身是中古时期的宗教学院,这些宗教学院受教会组织的控制,以教授宗教和哲学课程为主,培养的主要是宗教神职人员。反之,科学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只是少数人的业余行为。15、16世纪后近代科学兴起之初,只有少数人了解科学的趣味和吸引力,大学则与科学技术没有关系。

18世纪以后,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的大学开始突破宗教神学的限制,逐渐发展为一个公认的“可以学到任何想学到的东西,可以进行自由的研究”的地方。作为大学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19世纪初,德国首先确立了研究与教学并存的现代大学体制。此后,作为社会公认的教育研究机构,大学开始担负起探求知识,促进科学成长的义务。不过,大学对科学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欧美表现并不平衡。在英国,驰名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就曾长期对在大学中开展自由的科学研究持消极态度。在美国,直到19世纪晚期,大学才开始注重科学技术研究,到了20世纪,广泛自由的知识探索和科学研究,以科学研究作为培养大量人才的基础,才成为美国大学明确的发展方向。总之,在欧美,大学与科学技术之间的结合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而这一历程并非总是那么顺利平坦的。

科学技术与大学:发展中的相互支持

无论如何,大学与科学的结合给双方带来了强大的彼此间的发展支持。对大学来说,重要的改变至少表现于两个方面。

1.大学的教育活动必须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近代教育实质上是科学教育。为此,大学本身必须进行自由广泛的科学研究和知识探索,在各个知识领域,大学教授和研究人员必须具备充分的研究能力和研究兴趣,学校必须向学生灌输科学的价值观念和伦理观念,培养学生进行科学观察,按科学方法寻找各种问题的答案的能力。大学在知识积累和探索上表现出的进取性,首先建立在广泛而自由的研究活动上。研究对教学起着长期持续的导向作用,美国第一流的大学首先就是研究机构,且是最广泛最自由的研究机构。

2.大学要不断摆脱传统的束缚。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科学逐步发展为普遍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大学也成为具有中坚地位的科学的社会组织。例如,巴伯指出,20世纪30年代从美国2 万多名科学家中选出的1556名最杰出的美国科学家中,73%,即1135人在大学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也表明,大学的状况和价值取向会对社会和大学自身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大学不断进行自身变革,突破仅仅为社会特殊集团利益服务的小圈子,对于大学和科学的健康发展,关系也就日益重要。

对大学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巴伯也以美国的情形为例,将之归结为两点:

促进科学与社会整合。大学首先促进科学的进化和系统化,培育科学社会的价值观念,并促进科学与社会其余部分的整合,在后一方面没有那一种社会组织具有大学的优势。大学在自由地进行持续的、系统的、长期的、基础的科学技术研究方面,成绩和效率不仅优于企业,也优于专门的研究机构。这种优势建立在大学的本质、它们的生存基础和它们不断追求变革的基础之上。

为科学的内在发展源源不断地培养出高级人才。这是大学对科学发展最重要的贡献,也是大学在使科学与社会整合时具有的特别优势。大学的组织功能改变了科学发展的早期靠科学家个人的兴趣、靠个人单枪匹马或少数人的奋斗精神支持科学发展的情形。比较企业和专门研究机构,大学在进行知识探索和科技研究同时,还无限制地培养出具有科学意识和科学价值观念的研究人才,使科学研究保持源源不断的动力。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大学坚持了一种最长远的目光。

按照巴伯的说法,在美国,大学把科学与社会的其余部分整合在一起,使科学得到社会的认可,而科学在社会生活中日益的渗透和应用,返过来又提高了大学作为科学的社会组织的职业名望和政府与公众对大学的信赖和支持。这个过程是个长期曲折的过程,但大学与科学的结合,使大学在一个科学技术的发展日益重要的社会里,最终成为社会科学生产力的中心。

发展中国家的大学:进步与局限

因为现代科学技术首先在西方兴起,因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建立本国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和现代教育制度时,在做法上都出于对西方国家的学习和仿效。出于相同的原因,发展中国家的大学制度也是在学习模仿西方国家大学制度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国家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和教育制度的过程,也就是建立本民族的现代科学体系和教育体系的过程。而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发展现代教育,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为此大学担当着从国外引进科学技术知识,在国内传播科学文化,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经济、社会管理人才的重任。一个多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大学对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知识与文化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一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也建立了本国本民族的高等教育体系。但是,由于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起点不同,发展中国家的大学的发展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大学,在通向现代化的路途上,它们面对着比发达国家的大学更多更复杂的问题。这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障碍,有的可能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大学象发达国家那样,使大学在促进本国科学技术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潜力。

问题首先来自两类国家科学技术发展上的巨大差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学技术上存在巨大的发展差距,加上发达国家对科学技术的传播的控制,使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研究和科技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甚至依附于发达国家。这种情形会对发展中国家大学的科学研究功能及与社会的关系受到影响。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独立前,大学虽然引进了现代科学思想和科学知识,但属于舶来品的大学教育往往带有浓厚的殖民主义和西方文化色彩,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与当地社会的实际发展需要脱节。独立后,发展中国家虽然能掌握科技教育发展的主动权,但在知识、理论与研究方法上,发展中国家的大学还不能摆脱对西方大学的依赖,受国内人才、资金和科技知识体系的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大学在许多方面还难以展开独立的、高水平的科学研究,科技知识和成果很大程度上还必须依赖从国外引进。从国外引进科学知识,虽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缩短科技进步和教育现代化所需的时间,但这种依赖却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建立本民族本土化的科学技术研究体系,使发展中国家的大学难以象发达国家的大学那样,立足于本国基础开展自主的自由的科学研究和知识探索,为真正建立本国本民族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和教育体系作出应有的积极的贡献。

其次,在经济发展初期阶段,发展中国家从国外引进科技时,往往先注重于技术、工艺、产品的引进,相应地在教育上要求大学把培养实用型人才放在首位。这种情形无可厚非,但对大学本身来说,过度强调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与功利性,会削弱教育与科学研究的联系,影响大学自主正常的发展。例如,为使科学事业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尽快取得成效,国家可能将二者分开扶持,并采用行政命令决定科研和教育发展的具体方向。这种做法虽可以收科技教育发展一时之功效,但却可能降低大学的科研能力和自主发展的活力,压低教育重心。这在长期中将损害大学的科研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能力,由此也将最终妨碍国家总的科学技术进步。

第三,近代以来,西方国家花了两三百年的时间,才逐渐清除了中世纪落后的教育传统对现代科学和现代教育发展的影响,实现了科学与教育的良好结合。与之比较,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历程要短得多,因而在引进和培植现代科技和现代教育制度过程中,落后的、根深蒂固的封建时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还会对发展中国家现代科学和教育的发展发生影响。同时,科技教育落后本身也会影响人们对科技和教育关系的认识。这些也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的大学具有倚重知识传授,偏废科学研究倾向的原因。

基础和环境的差异,决定了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和大学的发展有不同于发达国家的规律性:一方面,引进移植加快了发展中国家现代科学和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对发达国家的依赖、传统的影响和发展中急功近利的倾向,又削弱着发展中国家大学自主科研能力的发展,使西方大学近代确立起的研究与教学并重,以研究和知识探索支撑引导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大学发展机制难于在发展中国家的大学里真正确立。于是,重传播轻研究,重教学轻科研可能成为发展中国家大学发展中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因为缺乏研究与教学并重,难以按科学发展内在要求长期广泛地开展理论性、基础性研究,难以树立具有一流科研基础、一流教学和一流人才培养能力的研究型大学作为本国大学体系的骨干,发展中国家的大学会出现组织松散和办学低效率的问题,大学在广泛的社会层面上促进科学与社会整合的能力也将受到影响。

发展中国家大学的这些不足,会削弱它在本国科学生产力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从社会角度看,缺乏和忽视科研能力会损害发展中国家大学的活力,降低大学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对解决国家和社会面临的重大发展问题作出贡献的能力,造成国家宝贵的科技人力资源的浪费;从大学内部来说,科研能力薄弱,或科研相对于教学处于从属地位,将损害大学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使本国难以真正培养出大批的高质量的人才,这反过来将损害大学的声誉,降低大学对一流人才的吸引力,最后导致大学生在生存发展上陷入困境。

变革的方向:加强大学的科学技术研究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从根本上说,现代教育就是科学的教育。在科学与教育的关系中,科学具有独立的地位,扮演着主导的角色,科学的发展状况影响和决定着教育的发展状况。从发达国家普遍的经验来看,随着科技进步加速,社会科学技术应用普及程度上升,大学应当在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方面担负更加积极的职能。在这方面,加强大学的科研力量和科研活动,以科学研究带动教育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方面,应当是发展中国家大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对于我国来说,跨世纪前后是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教育发展的状况对国家现代化进程关系重大。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总结自身走过的发展历程,采取正确的策略,对本国的大学体系进行改革非常必要。中国是一个大国,国家规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与同样是大国的美国相似,借鉴美国大学的发展体制和发展经验,加强我国的大学、特别是处于领头和骨干地位的研究型大学的科学技术研究实力、高级科研人才培养能力和参与解决国家科学技术和社会各方面重大问题的能力,使大学逐渐成为国家科学生产力的支柱与核心,是一个值得认真考虑的选择。

发展中国家科技教育的整体状况仍相对落后于发达国家,因而一时还不能在科研教学上摆脱对发达国家的依赖。但从现代科学社会发展的本质特点和科学发展与教育发展的本质关系出发,从加快本国科学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出发,中国依然应当努力确立大学在国家和社会科学生产力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为此,发展中国家需要克服消极传统施加于大学教育的影响和偏见,消除科技发展中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改革科研教学体制,按科学和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赋予大学以更充分的自主权,帮助促进研究型大学的发展。这些努力和改革,对于从根本上建立发展中国家的科学技术和教育的进步机制,实现科技教育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标签:;  ;  ;  ;  ;  ;  ;  

确立高校在国家科技发展中的主导地位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