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鄂州青天湖湖泊生态治理设计理念论文_王鹏举

浅谈鄂州青天湖湖泊生态治理设计理念论文_王鹏举

中工武大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通过调蓄,辅以生态措施,恢复湖泊生态功能。

关键词:湖泊,生态,设计

Wang PengJu

Camce Whu Design & Research Co.,Ltd,Whuhan,430000

Abstract: By adjusting storage and supplementing with ecological measures to restore the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the lake

Key words: Lake, Ecological, design

1项目背景

青天湖位于湖北省鄂州市城西新区西北部,青天湖流域总面积11.7km2,属鸭儿湖水系。城西新区东接西山风景区、鄂钢循环经济产业新区,西与蒲团乡、杜山镇接壤,北与三江港城相邻,是中心城区的西部门户区,空间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根据《鄂州市城西新区分区规划(2007~2020)》,综合考虑用地功能、交通、生态等方面因素,新区总体布局要形成 “一心、二轴、三带、五组团”的总体结构,其中“一心”即为以青天湖为核心的新区公共服务中心。新区按照功能分为综合服务区、产业发展区、配套居住区、生态保护区四类功能区,其中生态保护区是要建立以青天湖为中心的生态廊道。

青天湖现状因围垦被“切割”为多处鱼塘,且与周边长港、薛家沟等水系不连通,现状水面面积仅约670余亩。湖面由于围垦被土埂阻隔,破坏了湖泊生态环境和调蓄功能,排涝压力增大,纳污自净的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下降,加之缺乏引导和管理,水产养殖对青天湖环境破坏严重,造成湖水污染,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对当地居民健康安全形成较大威胁,且不匹配城市规划对青天湖的定位。

如何突破这一地区的发展瓶颈,科学定位、长远谋划、统筹发展,通过做好水文章,保障水安全,盘活水经济,保护水生态,建设水文化,全面减轻区域排涝压力,改善区域水生态面貌,提升城西新区的城市品位,带动区域良性发展,成为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也是本次可研着力解决的重要内容。

2工作历程

受鄂州市水务局委托,我公司经过4个月时间的调查、设计工作,于2015年5月完成了《湖北省鄂州市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青天湖水系连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在调查分析青天湖现状,预测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以区域排涝作为切入点,通过实施清淤疏浚、水系连通、水生态保护及水生态修复等措施恢复青天湖水生态,并与鄂州市城西新区青天湖片区的城市规划相结合,使青天湖成为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湖泊。

青天湖排区范围为鄂州市城西新区,范围内人口约16万人,排区面积为9.88km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鄂州市城西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排区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最大24h暴雨24h排完;通过实施水系连通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将青天湖水质提高至III类。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本工程区治涝面积1.48万亩,工程等别为V等,主要建筑物、次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青天湖规划岸线以内清淤疏浚、护坡岸线生态护坡、青天湖生态换水泵站的加固维修、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系统修复等内容。工程总工期24个月,工程总投资47736.63万元。

《可研报告》于2015年6月6日通过了鄂州市水务局组织的技术审查,鄂州市发改委于2015年9月6日以鄂州发改农经【2015】311号进行了批复。

3工程设计特点

3.1 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

按照《鄂州市城西新区分区规划(2007~2020)》,青天湖片区作为鄂州市城西新区核心公共服务功能区的中心,以行政管理、商业金融、文化体育、娱乐休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等为主导服务功能。《可研报告》以区域排涝作为切入点,综合水系连通与水生态修复目标,通过清淤等恢复青天湖湖域,通过水系连通及设置湖泊调蓄区分解区域排涝压力,通过水环境系统治理及修复措施重构水生态系统,可研工作细致全面,因地制宜的提出了合理的治理措施,充分体现了“空间均衡、系统治理”的新时期治水思路。

3.2 水文基础工作细致准确,为综合治理提供可靠依据

可研编制克服了当地资料不足的困难,在充分收集临近水系长港、樊口等处水文资料的情况下开展了水文计算工作,计算工作精细、严密。采用鄂州气象站长系列资料进行水文统计分析得到设计暴雨成果,并与《湖北省暴雨统计参数图集》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排涝泵站运行及青天湖片区控制性规划高程确定湖泊特征水位,为调蓄排涝及水生态修复的科学决策奠定了基础。

3.3 排涝规划合理可行,因地制宜利用湖泊进行调蓄,使得湖泊兼具排涝调蓄、生态及景观功能

青天湖现状湖面萎缩,且大多为鱼塘切割,湖泊内淤积严重,水生态恶化。按照城西新区规划,青天湖周边配套公共建筑及住宅等项目,排涝标准提高至20年一遇最大24h暴雨24h排完。本次可研通过合理划分排涝区域,优先考虑发挥现状杜沟泵站排涝作用,创造性的在湖泊内按多年平均水位及设计洪水位控制设置湖泊生态区及湖泊调蓄区,在排涝标准大幅提高的前提下尽可能不新增排涝泵站装机,通过湖泊调蓄解决区域排涝问题。

3.4 水系连通方案可靠,多途径为青天湖补水、换水,优化生态结构

通过新建渠道连通红桥港、陈家湖及薛家沟,通过清淤疏浚连通长港,通过利用原灌溉泵站进行补水换水,盘活青天湖与外界水系的交流。排涝时通过湖泊调蓄、杜沟泵站抽排及红桥港自排,换水时通过原灌溉泵站引水,活络青天湖湖泊水体,恢复扩大水面面积、增强水体的流动性,尽可能提高生态的承受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湖泊水质,保障水生态安全,打造生态平衡、环境优美的“绿”湖。

3.5 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具有系统性

水环境保护采取控制点源污染、防治面源污染、治理内源污染的措施,三位一体对水环境实行全方位保护,在周边产业及人口逐渐密集的前提下最大可能的保护水环境不受威胁。 水生态保护是在尊重、顺应、保护的基础上,完善了区域生态系统,形成了乔木与灌木,挺水、浮水与沉水相交织的自然天地,在调蓄区设置内湖岸线与外湖控制岸线,汛期调蓄,其他时间则作为公园绿地形成青天湖片区的生态绿心,调蓄区采用留白、绿化分隔等措施为人类活动腾出空间,实现了人水和谐,水人一脉的美丽画卷。

4 结语

项目实施,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效益明显青天湖水系连通工程作为一项社会公益性项目,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难以用货币量化的社会效益。该项目实施后,对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区域排涝能力大大提高;其次,美化了区域环境,带动了周边土地价值;最后,流域污水将得到有效治理,极大减轻了湖泊水污染;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城区人民生活质量。

论文作者:王鹏举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8

标签:;  ;  ;  ;  ;  ;  ;  ;  

浅谈鄂州青天湖湖泊生态治理设计理念论文_王鹏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