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的广西特色旅游小镇建设研究论文_夏捷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11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广西特色旅游小镇发展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文论述了特色旅游小镇的类型和发展模式,总结小镇建设存在的几大问题,并从组织保障、机制建设、人才引进、生态环境保护等几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特色旅游小镇;建设

引言

2018年1月,国家发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在这样的形势下,农业发展、乡村建设将掀起新一轮的高潮,如何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结合特色小镇的建设,带动旅游产业发展,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目前,全国的特色小镇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旅游业在特色小镇的推动下也蓬勃发展。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普及和旅游兴趣的多样化,国内旅游已经由团组式观光为主的消费形式,转变到以休闲体验为主的大众化多元消费形式。更多的人改变了传统的景点旅游方式,而选择到城镇、乡村等地休闲度假旅游,从而突破了景区的围墙界限,形成了全域旅游的发展趋势。

全域旅游的发展将对特色小镇的创建产生重要影响。一是全域旅游将降低特色小镇发展成本。全域旅游是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的重要契机,特色小镇建设可以借此机会共享硬环境。二是全域旅游将提升特色小镇品牌价值。全域旅游带来区域品牌提升,特色小镇则可以利用两张品牌,一是区域的品牌,二是自身的品牌。三是旅游型特色小镇将兴起。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景点旅游向区域、城市或小城镇全域旅游转变,一批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启动全域旅游市县的规划建设,其中会有一批立足于旅游的特色小镇将应运而生。

1 相关概念界定

完整的“旅游小镇”概念,应从四个方面来界定。第一,地理区位,旅游小镇位于城市周边或远离城市的乡村地区;第二,人口规模,旅游小镇的人口规模应符合按国家镇建制的标准;第三,资源特色,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特色的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传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独具特色,具有较强的旅游吸引力;第四,经济成分,旅游业是小镇的主打产业或优势产业,或旅游产业是促进乡镇经济提速与发展的动力源,同时,对区域旅游业的提质增效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国家特色小镇和“浙江模式”的特色小镇建设,广西特色旅游小镇是彰显广西产业特色、突显少数民族人文底蕴、引领区域创新发展,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色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

2 特色旅游小镇分类及模式

根据调研的结果,目前广西的特色旅游小镇多数都是在村镇及县城郊区,其发展可以在 “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进行。按照广西目前特色旅游小镇的发展现状,可总结为3大模式:“旅游聚焦”模式、“旅游+”产业模式、“产业+”旅游模式;8大类型:农业旅游型、林业旅游型、文化旅游型、康体旅游型、休闲旅游型、海滨旅游型、工业旅游型、运动旅游型。

2.1 模式一:“旅游聚焦”模式

产业特征:旅游业是小镇的核心产业,是小镇经济发展的核心主动力。

功能特点:以观光、休闲、旅游接待服务功能为主体功能,随着小镇建设升级,体验、商业、养生、度假等功能逐渐丰富。

开发类型:文化旅游型(中渡镇、贺街镇、刘三姐镇、黄姚镇、高德古镇、曲樟客家小镇、乾江古镇)、休闲旅游型(莲花镇、石湾古海水温泉小镇)、农业旅游型(校椅镇、溶江镇)。

开发模式:主体模式—政府与企业合作成立旅游开发公司共同开发,“政府直接开发管理”模式与“企业自主开发运营”模式相对较少。

盈利模式:“门票+旅游经营性收入”为主。

2.2 模式二:“旅游+”产业模式

产业特征:旅游业是小镇的主导产业,在其带动促进作用下,健康产业、旅游地产、文创产业等其他相关产业蓬勃发展。

功能特点:观光功能相对弱化,休闲、体验、商业、养生、度假、文创、商务等功能绽放亮点并成为核心吸引点。

开发类型:农业旅游型(六堡镇、陆屋镇、溶江镇)、林业旅游型(新和镇)、休闲旅游型(仙人桥特色小镇、海泰国际旅游小镇)、运动旅游型(海上新丝路体育小镇、古零镇攀岩特色体育小镇、歌娅思谷小镇、皇帝岭—欢乐海”滨海体育小镇)、康养旅游型(苍海新区城市综合体、马山县红浪康养城、大桂山水森林颐养小镇、北海市新营候鸟休闲小镇、一带一路(北海)足球文化旅游小镇)、海滨旅游型(侨港镇、银滩疍家小镇、地角特色风情小镇、营盘岗风情小镇、蚝情风情小镇)。

开发模式:企业自主开发运营模式占绝对主体。

盈利模式:旅游收入+产业收入,其中旅游收入大多以“门票+旅游经营性收入”为主,总体占比依旧较高。

2.3 模式三:“产业+”旅游模式

产业特征:旅游业是小镇的特色引领产业,依托小镇内的核心产业,如食品工业、制造业、文创产业、艺术产业等,旅游业既是核心产业的衍生产业也是其品牌推广宣传的载体与窗口。

功能特点:与核心产业相关的“体验、文创、科普、购物、休闲、演艺”功能为主体,兼有观光、商务等功能。

开发类型:工业旅游型(南康镇、合浦月饼小镇、莲花镇、桥圩镇、木乐镇、陶瓷小镇、兴港工业旅游小镇

开发模式:企业自主开发运营模式占绝对主体。

盈利模式:产业收益占主体,旅游收入相对弱化,旅游收入以“大门票/小门票+旅游经营性收入”为特点。

3 广西特色旅游小镇建设常见问题

3.1 产业雷同,缺乏特色

现有的已经成型的旅游特色小镇,其建设本意是通过不断深挖本土历史文化、风俗民情,打造出独具魅力的特色旅游小镇。但现实就是,本土文化无一例外都是民族元素、民俗民风,产业就是土特产加工、农家乐等,产业性质相近,缺乏竞争力,各地旅游特色小镇难以改变模仿的痕迹,结果最后不伦不类,凸显不出特色。

3.2 围湖圈地,生态性差

很多自然生态优良、环境优美的村镇,开发建设的初衷是在尊重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基础上,引入企业和产业,带动村镇居民致富,促进环境的改善与设施的完善。但在后期建设的时候,改变初衷,各大地产商出现占用公共资源、围湖圈地、开山毁林,以建设小镇、发展旅游业之名,实则进行地产开发,建设洋房、别墅等现象,不顾及生态影响,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后果。

3.3 利益失衡,矛盾加剧

让乡镇居民充分享受到旅游发展的红利,是建设特色旅游小镇最主要的目标,但是在实际开发的过程中,部分出现“大企业吃肉小企业喝汤”,而当地居民汤都没得喝的现象。有些地方在开发过程中,不经意就会把当地居民的小生意之路给堵死了,出现各种纠纷;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的小镇,前期积累有限,造血功能不足;农业产业低收益高风险,对民间资本吸引力有限;在以农、林业旅游为主的特色小镇出现在拆迁补偿、安置、转产转让上没有给予农民充分考虑,不能尊重和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3.4 用地缺乏,人才紧缺

旅游特色小镇旅游、休闲、宜居等功能的开发,需要建设配套用房和设施,而乡镇非农用地指标非常稀缺,难以满足小镇建设需要,容易出现土地使用纠纷,影响旅游小镇建设进程。另外,旅游特色小镇建设急需电商交易平台综合服务、支撑服务等人才,小镇建设初期由于自身条件原因,很难吸引这类人才进入,这也是旅游小镇建设发展的瓶颈之一。

4广西特色旅游小镇建设对策及措施

4.1 加强政府引导,打造旅游特色主导产业

根据地方政府不同的部门职能,加强协调与联系,建立广西特色旅游小镇培育厅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由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旅游发展委、信息化委、科技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国土资源厅、农业厅、商务厅、文化厅、地税局、工商局等部门共同参与,统筹推进全区特色旅游小镇培育。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要切实履行好统筹协调的工作职责,会同相关部门做好建设名单筛选、规划设计评审、项目计划下达、指导督促、验收等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旅游产业发展指导和优惠政策落实等工作。

各特色旅游小镇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是特色旅游小镇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建立工作领导机制,制定工作方案,组织规划编制,推进项目建设,重视挖掘和培植特色旅游小镇的特色文化魅力,按照不同类型的小镇确立地方的特色主导产业,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加快旅游产业的集聚和融合,确保培育工作稳步推进。

4.2 完善土地制度,加强资金保障

一是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二是建立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机制,允许存量土地使用权人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符合相关规划的前提下,按照有关规定经批准后对土地进行再开发;三是因地制宜推进低丘缓坡地开发;四是完善集体建设用地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全区各设区市、县(市、区)要做好特色旅游小镇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避让优质耕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要本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理念,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滩等未利用地以及存量建设用地。特色旅游小镇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由自治区和各设区市按照集中统筹、分级保障的原则,优先列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在符合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利用现有房屋和存量建设用地,兴办文化创意、科研、健康养老、众创空间、现代服务业、“互联网+”等新业态的,可实行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的过渡期政策,过渡期为5年,过渡期满后需按新用途办理用地手续。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申请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绿色债券,以及广西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的资金支持;以财政资金做引导,扩大市场化融资规模,大力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开展特色旅游小镇各类项目建设与运营;运用多种手段,支持项目业主引入保险资金,鼓励公共基金、保险资金等参与项目自身具有稳定收益的项目建设和运营。

4.3 搭建人才平台,引进专业人才

引进和培育一批与特色旅游小镇建设相关的产业、生态、文化、旅游、基础建设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分级建立与特色旅游小镇规划建设相关的各领域专家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支持特色旅游小镇聘请专家采用挂钩联系方式指导特色旅游小镇建设发展;支持在具备条件的特色旅游小镇建设与其产业发展定位相一致的人才小高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专家服务基地;鼓励高校相关专业增加特色旅游小镇规划、建设相关课程,并鼓励高校师生积极参与特色旅游小镇课题的研究。

重点发展信息化旅游,在旅游资源整合、设施建设、项目开发、市场开拓、企业管理、营销模式、咨询服务等领域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带来产业体制创新、经营管理创新和产品市场创新,改变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式。技术型融合使旅游业提高了技术含量,为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4.4 低影响开发,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主席的这句话道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开展特色旅游小镇的开发建设时,要注意遵循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的原则,在现有的基础条件下,依山就势、尊重村镇原有的山水格局,严禁过度开发、推倒重来的简单粗暴型做法,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的开发模式已经被摈弃。开发建设前,必须对小镇的环境承载力进行预测,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采取低影响开发的模式,减少因为开发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必须坚持原则,要建立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主体,必须追究其责任。

4.5 协调各方利益,完善工作机制

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旅游发展委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广西特色旅游小镇申报标准、评选办法、动态管理和验收细则等,实现申报、评选、建设、命名全过程科学规范管理;要建立策划方案、规划设计、产业发展等重大事项的专家咨询论证和集中会审制度,确保特色旅游小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发展。要建立完善问题协调、指导服务、工作督查、信息公开、总结交流等工作机制,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尤其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兼顾各方利益,政府、企业、居民的需求都要充分了解,避免顾此失彼,引起矛盾。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以及网络载体,大力宣传特色旅游小镇建设的重大意义,为群众带来的实际好处和实惠,努力为特色旅游小镇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其成为展示经济社会发展的靓丽名片。

参考文献

[1] 肖洪磊.我国旅游小镇开发演变模式研究[J].前沿,2014(3):115一117.

[2] 肖练练.城郊旅游小镇发展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3] 张文成.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旅游小镇建设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4] 秦立,张维亚.运河小镇旅游开发营销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8(1):72-74

[5] 曹晴,陈国忠.关于国内旅游小镇的研究综述 [J].旅游发展研究,2017,7(6):41-45

论文作者:夏捷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5

标签:;  ;  ;  ;  ;  ;  ;  ;  

基于“乡村振兴”的广西特色旅游小镇建设研究论文_夏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