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供水施工企业经营预算实践中的困境与对策论文_李宏媛

二次供水施工企业经营预算实践中的困境与对策论文_李宏媛

身份证号码:12010419820117XXXX

摘要:水对于人类来讲十分重要。随着规模的扩大,管理的提高,企业经营预算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二次供水施工企业也从粗放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古训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供水企业共同的管理理念。但是,二次供水施工企业经营预算在实践中却常常遇到诸多事与愿违的困境,陷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尴尬中,以下就对主要的困境进行分析。

关键词:二次供水;预算;困境;对策

引言

城市供水是关系到千百万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人民生活水平及社会稳定的基本保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公共事业领域的逐步开放,很多供水施工企业已经逐步的向外资和民营资本开放,供水施工企业的性质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上升到与社会效益同等重要的位置,如何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地实现施工企业盈利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1二次供水预算存在的困境分析

1.1预算编制无从下手

在市场竞争环境下,施工企业以自己的市场份额、客户订单、利润目标增长率为起点,编制销售预算,然后以销定产,编制成本费用、资金等一系列预算,最终完成整体预算编制。但是二次供水施工企业还必须把保障居民供水需求作为首要任务,不能单纯按照收入增减来安排生产。因此照搬其他市场化施工企业,以销售作为预算起点的做法,是不符合二次供水施工企业实际的。需要另辟蹊径,找到适合二次供水施工企业特点的预算编制起点。

1.2. 预算编制和执行结果谬之千里

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执行过程。年初编制的预算显然不能完全未卜先知所有的工作变化。每个施工企业经营预算都会遇到“计划赶不上变化”的窘境。此外,预算在执行的过程中,由于完成时间的快慢不同、环境变化等客观存在的因素,也可能引起编制和执行的结果差异。例如:预算中预计10月以12万元购买一套设备。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现场并不具备施工条件,导致延后开工2个月,可是在这两个月期间,设备由于原材料的市场价格波动一套设备价格就会增加10%-20%不等。还有一种常见的现象就是在外网施工中,由于前期预算是根据设计图纸出的工程量,可是在现场开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躲避地下障碍的情况,就需要上反下反的弯头,由于这种情况常常处在不可知的状态,所以有时也会导致预算量和实际现场工程量差距很大。

2预算困境解决对策

2.1通过二次供水价格成本公开机制,倒逼施工企业内部管理的完善

通过二次供水价格成本公开,可以有效倒逼施工企业进行内部的管理改革,从而促进二次供水施工企业内部管理的完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将成本公开和成本监审,供水施工企业能够将企业内部的各项成本和费用进行很好的区分,例如,供水施工企业能够将财务费用、更新改造和设备维护费用、管网改造费用、水资源规费等各项费用清晰的区分开来,从而有利于推动供水企业建立完善的成本体系,以及良好的投入产出机制。根据实践情况证明,成本公开工作做得越好,施工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就越显得清晰,对于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就越有参考价值。通过构建标准的成本模型及行业数据对比,供水施工企业能够发现原材料消耗,制造维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等明细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内部的核算,从而严格控制各项支出,加强内部资源的整合和组建,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2加强二次供水安全管理,防范水质事故风险

作为二次供水施工企业的生命线,供水安全对用户的身体健康及社会稳定造成直接的影响。由此可见,二次供水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主要构成成分。供水施工企业应重视水质、水压管理工作,选取各类措施,全面提升供水质量,将供水管理风险有效化解,努力让用水户饮上“放心水”。第一,防范泵房内水源污染并对加压后的水质进行有效的检测,并在水箱出水末端加装杀菌消毒设备。同时,应要把泵房内巡查责任进一步落实,对各种污染源加以控制。第二,过程水质管理水平提升。严格按照国家饮用水质量控制标准,对水箱出水加以严格控制,观察、分析及检测时应做到多次、细化、长期,及时按照源水水质具体情况对臭氧投放量进行适当调整,且全面把关各个节点,做好检测工作,要求选取现代数据传输系统,如GPRS等,达到各个阶段水质信息实时传递、共享、交流,为臭氧投放量合理性提供可靠依据。第三,供水安全应急预案的制定与落实。以水质、水压、流量、在线监测技术为重点,进行预警监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并进行一体化供水安全预警系统的建立,如水压、启停泵情况及管网安全输配等。同时还需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将预警监控系统的特殊功能充分展现出来,如压力不够、水箱溢流或水泵突然停止运转等现象出现,需做到及时发现、处理工作。除此之外,还需按照国家饮用水相关规定及供水施工企业自身情况,进行设备后期维护维保应急预案的制定,做好应急演练工作,为突发事件处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以核算岗位为契合点,整合预算与结算

预算和结算可分别对业务实行事前和事后全过程的管理。预算执行的终点是找财务出纳报销;结算的起点则是报销后开始凭证处理。因此可利用核算岗位,将预算和结算连为一体,无缝对接。具体做法是:在预算软件中加一个报账功能,每项预算完成后,到财务出纳出报销时,核算人员按照预算项目编号,从预算软件中调出预算项目信息,将本次收支资金计入预算软件中。核算人员根据每天预算软件形成报销日报,在结算软件中做账,并通过接口将结算软件中凭证号等关键信息写入预算软件中。这样就可以在预算结算两个系统间,建立起以预算编号、结算凭证号为关键索引的关联,从而实现每个预算项目在两个系统中相互查询、分析、比较的功能。实现预算系统与结算系统的一体化整合,对每个项目实行事前事后全过程控制与管理。

结语

近年来二次供水施工企业的经营预算已取得很大的成效,上述几点仅是在预算实践工作中的一点思考,相信随着管理水平提高和技术进步,二次供水施工企业经营预算定将成为管理上成熟有效、不可或缺的“助推剂”。

参考文献:

[1]孙奇.供水企业应用全面预算管理的四个重点[J].经营与管理,2016(8):94-95.

[3]张有霞.水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J].管理观察,2010(8):87-88.

论文作者:李宏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  ;  ;  ;  ;  ;  ;  ;  

二次供水施工企业经营预算实践中的困境与对策论文_李宏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