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论文

略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论文

略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严 琴*

(中共毕节市委党校,贵州 毕节 551700)

摘 要: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运动中,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两者的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源动力。深刻掌握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有助于理解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对研究人类发展史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两者之间对立统一的运动规律,抓住生产力的发展趋势,积极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进行理论上的创新、制度上的创新、科技上的创新,有助于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生产力是人类为获取生产资料利用自然、改造社会的能力。人们能否发挥好这一能力的社会形式,即形成怎样的生产关系,才能有效发挥生产能力,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以此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

(一)生产力的性质与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与形式

人类社会进程中,不同时期人类改造自然、所获自然资源的能力均不同。原始社会,常用打制石器进行生产活动,以血缘为纽带、氏族为单位、年龄、性别进行自然分工,形成以生产资料公有,平均分配产品,出现了原始公有制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关系。

封建社会,出现纺织、种植、畜牧等生产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分工,开拓生产专业化,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活动。但土地所有权则掌握在地主手里,农民要向地主缴纳地租,地主再把拥有的生产工具与土地投入再生产,形成地主私有制的生产关系。

奥林匹克标志。奥林匹克标志是一些特殊符号,主要包含奥林匹克组织(国际奥委会、国家奥委会、奥运组委会)的标记(如会徽)、标志性物品(如吉祥物)等符号。奥林匹克标志之所以能被众多国际知名企业追捧,这主要是因为奥林匹克标志的符号具有无形价值,传递着奥林匹克真善美的理想,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1983年标志“知识经济理论”初步形成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由加州大学教授保罗·罗默首次提出,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以高技技术和智力资源作为主要基础。

原始时期,用石器来获取生产资料,奴隶社会,人类开始使用木制与金属制品,与原始时期相比生产能力有所提高。封建时期,以家庭为生产组织的劳动者能制造并使用生产工具,出现地主向农民出租土地,农民便用家庭作为单位进行个体的生产活动,并按时向地主缴纳地租的生产关系。

进入资本主义,生产能力得到极大地提高,造就了无数的资本家,此时的生产模式是制造式的商品生产,随企业的发展形成了资本家与企业委托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和不同岗位的员工相互劳动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组织仍是企业,但此时的生产资料均为公有,尽管分工与地位不同,但生产者间的关系互为平等。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人类有选择生产关系的能动作用。生产力的量达到一定的积累必会引起生产关系的革新,此时生产关系处于质变期,生产力为二次质变再次开始量的积累,两者形成统一到斗争再到统一的矛盾运动过程。

来上海已经三年了,紫云几乎没有一个可以谈心的人。到家中来过的,只有夏梓桑,他是蒋海峰的大学同学,被老婆赶出了家门,想找老同学诉说苦闷,又没遇上。

综上,人类为生活革新生产力,当新的生产力有了量的积累引起生产关系的质变,随之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特有分工相对应的某种性质的生产力决定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生产力性质的不同决定不同形式的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社会中,产业革命加速生产力的发展,深化社会分工,推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化,此时,人们要求摆脱剥削和压迫,创建符合自身的生产关系。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占有者合理将生产资料投入再生产,形成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发展。生产组织中是地位较平等,分工较合理、劳动较密切的关系,增强生产组织的凝聚力,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资本主义时期,资本家握住生产资料的主权,能制造机器、仪器、机动车等复杂又高端的产品,劳动者为了生活向资本家出卖体力,资本家把生产的产品投入再生产,进一步提高生产率,加速社会分工,出现了资本私有的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

能让人类如此痛恨的,大概也只有蚊子了。比尔盖茨资助的平台Gates Notes发表数据称,2015年因蚊子而丧命的人数高达83万,较2014年增长约10万5千人。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召开《国际卫生条例》紧急委员会会议宣布:南美地区爆发的寨卡病毒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就是因为伊蚊的叮咬。

二、生产关系能反作用于生产力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孕产妇一般情况、健康素养合格率、不同喂养组态度及行为等采用%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健康素养影响因素采用频数和率表示,应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主义产业革命加速了劳动生产率,使经济活动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受压迫者要求摆脱剥削,劳动者转变为投入生产的积极者,主动把拥有的生产资料投入再生产,出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生产关系。

(一)生产关系须适应生产力,进而推动生产力发展

“嘎花”大量的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了九寨男女在唱歌方面的重视与讲究,用许多感性的形象,增添了艺术上的审美。

(二)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会阻碍生产力发展

生产组织中占有生产资料者不合理使用生产资料,产品分配不当,大势剥削劳动者,摧残劳动者的积极性,影响劳动者集体合力的发挥,导致生产力止步不前甚至破坏其发展,从而阻碍社会的发展。

资本主义社会中,“利息和利润作为分配形式,是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为前提的分配方式。它们又是资本的再生产方式。”当时的生产力,无论选哪一种生产关系、生产方式都不能使生产力得到充分发挥,落后的生产关系会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先进的生产关系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资料占有者不能获取更多剩余价值。

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辩证关系

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要变革旧的生产关系既能通过阶级斗争,也能吸取先进因素革新落后生产关系来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来看,革新生产关系的阶级力量源于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变革的方向与形式。

不同时期,生产力每前进一步,就会形成前一阶级与后一阶级的连接点,构成人类发展的连续性。但特定质的生产力与之相适应特定质的生产关系,有相对稳定性,构成特定质的生产方式,各种质的生产方式使社会发展具有间断性、阶级性。先进生产与相对稳定生产关系间必然存在矛盾。矛盾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从适应到不适应,通过斗争产生新适应,不断的循环、革新生产方式,推动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 注 释 ]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13.

[ 参 考 文 献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

*作者简介: 严琴(1992-),女,汉族,贵州毕节人,硕士研究生,中共毕节市委党校,教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 F0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049-(2019)07-0288-01

标签:;  ;  ;  ;  

略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