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外贸体制改革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_国际市场论文

韩国外贸体制改革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_国际市场论文

韩国外贸体制改革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韩国论文,体制改革论文,启示论文,外贸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韩国从1962年起,开始制定和实施五年经济计划,果断地变内向发展战略为外向发展战略,提出了“贸易立国”的战略方针,推行“出口第一主义”,将经济活动的重心由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由抑制出口转为出口带动经济增长,采取有效措施发展对外贸易,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本文力图通过对韩国的外贸体制进行研究,探索韩国外贸体制的“合理内核”,吸取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精华,借鉴韩国经验,从中国对外贸易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建立既具有中国特色、又适应国际通行规则的外贸体制。

一、韩国外贸体制改革的经验

(一)管理体制。韩国的外贸管理体制可以概括为:总统亲自抓,全体国民参与,政府机构指导管理,民间组织联系协调,企业直接经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进行。韩国政府对外贸易的组织管理体系,是“总统——经济企划院——商工部——各有关部门——专门会议”的垂直组织体系。在这个组织体系中,总统是最高领导者和决策者,企划院负责外贸计划的制定和组织监督实施、预算的安排和各经济部门关系的协调,商工部是对外贸易、生产经营管理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政府各部门都承担有扶持外贸发展的责任和具体任务,定期和不定期的外贸专门会议负责汇总、研讨外贸发展的形势,提出进一步发展的方案。

为了顺利贯彻实施“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战略方针,韩国建立了以总统为首的振兴出口体系。总统每月都亲自主持召开一次有政府机构、企业、研究机构等单位负责人参加的“输出扩大振兴会议”。由商工部长汇报当月出口实绩和信用证到达及履行情况,并由外交部长作出口专题汇报,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制定扩大出口的对策措施,迅速公布实施。这是韩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发展迅速的重要保证。

韩国还有一批素质较高的民间贸易机构,如“韩国贸易协会”、“国际民间经济协议会”“大韩商事仲裁院”、“韩国贸易代理店协会”、“韩国出口商品购买者协会”和众多的“出口同业协会”等。它们作为政府和企业间的联系纽带,负责协调企业间的关系,调查国际市场状况,收集和传递国际市场信息,寻找出口机会,在对外贸易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对外贸易的直接经营者是企业。韩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外向型经济迅速腾飞的诀窍之一,就是政府实行倾斜政策,采取综合配套措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扶植了一大批大型企业集团。这些大型企业集团,对内控制着韩国经济的命脉,对外可以和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相抗衡,是韩国外向型经济的主体。进入90年代以来,三星、大宇、现代、双龙、鲜京、浦项、晓星、金星、起亚等10家最大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50%左右;现代、三星、大宇等大企业集团创办的综合商社,经济技术实力雄厚、经营有方,承担着韩国全国出口贸易额的一半左右。

(二)企业经营机制。按照所有制形式划分,韩国的企业主要有私人企业、国有企业、外国企业三类,它们之间互相渗透、互相结合又产生了官私合营、官外合营、私外合营等多种派生形式的企业。

在韩国的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中,以家族为背景的大型私人企业集团,如“现代”、“三星”、“乐喜”、“大宇”等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家投资兴办的钢铁、造船、化工、金融等大企业集团,如“浦项钢铁”、“大韩石油”、“韩国信托”等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十几年来,由于韩国采取多种措施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把由国家资本控制的企业转让给民间私人资本经营,所以韩国私人企业和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都比较灵活,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主体。

韩国企业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确定经营方向,自主进行经营决策,同时也非常注重计划管理。企业制定计划不仅考虑国内市场的需要,而且把企业命运同国际市场联系起来,把国内市场变化同国际市场变化结合起来考虑。企业经营决策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向世界上的大公司挑战。为了实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的目标,韩国大企业都建立了强大的激励机制和规范化的约束机制。激励机制的中心内容是“岗位靠竞争,报酬靠贡献”,把职工个人的收入同其劳动效果紧密挂钩。一般职工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实行定额工资制和计件工资制;管理人员经过竞选和全面考核方可聘任,实行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韩国企业非常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积极培养和开发各方面人才。培养和开发的重点是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精明能干、集经营管理专家与科学技术专家于一身的大企业家。韩国的大企业集团,已经培养造就了一批新型的大企业家。这些大企业家,都立志走向世界,向外国大公司挑战,决心压倒日本,称雄亚太,为韩国争取21世纪的有利国际地位。

韩国大企业集团建立的规范化的行为约束机制,运用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方法和手段,约束人们的行为,使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日趋规范化。标准化是规范化的核心。韩国制定和实施了《标准化法》,要求所有企业都要按照国际标准体系、国际市场需求、国际价格水平、国际营销惯例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促进经营管理的标准化、国际化、制度化、规范化。目前,韩国的大企业集团都坚持经营管理的国际标准,从产品设计、生产、检验、包装、到销售和服务,全部按国际通用标准进行,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培养企业与外国大公司竞争、抗衡的资格。管理标准和管理规范能否顺利推行,关键在于是否严格考核。韩国大企业一般都建立健全了由考核组织网络、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细则、考核方法等构成的考核体系,对职工进行严格考核,并且奖惩分明,达不到考核标准的一律给予处罚,直至撤聘或解雇。这就增强了标准的严肃性,每个人都必须严格按标准办事,从而保证了生产经营的连续性、协调性、均衡性和科学性,实现了“人尽其力、物尽其用、财尽其活、时尽其效”,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国际竞争能力。

(三)国际市场的开拓。第一,国际市场开拓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对外贸易是韩国经济的生命线。因此,韩国非常重视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对外贸易多元化。韩国对国际市场的开拓是不断扩大的。50年代,韩国只能向日本市场出口一些农产品和原材料。60年代后,韩国出口的产品日益多样化,出口市场逐渐扩大,其中,最大的是美国和日本市场。韩国向美国的出口额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1966年达到38.3%,1970年猛增到47.3%;向日本的出口额比重1966年占25.9%,1970年增加到28.1%,1970年二者相加共占韩国出口市场的75.4%,其他几个主要出口市场是:香港占3.3%,前联邦德国占3.3%,英国占1.6%……。70年代,韩国把开拓国际市场的重点转向中东,效果明显。在出口总额中,中东市场所占的比重1973年仅为1.4%,到1977年猛增到11.2%,以后连续几年维持在10%左右。进入80年代后,韩国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出口市场迅速扩大,贸易伙伴日益增多。韩国向日美市场出口的比重,1970年曾占到75.4%,1986年降为55.6%,1990年又降到49.2%,1992年又进一步降到39%。与此相反,韩国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额却呈现出剧增趋势,1970年仅占20%左右,1980年上升到30%,1986年上升到40%,1992年猛升到50%以上。特别需要指出的是,1979年以来,韩国同中国的贸易发展迅速,中国在韩国的出口市场中所占地位越来越高。据韩国方面统计,1979年向中国的出口额仅400万美元,到1990年增长到14.34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高达70.7%。1991年又增长到23.17亿美元,1993年猛增到51.5亿美元。中国已经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成为韩国的第三大贸易对象国,韩国也成为中国的第六大贸易对象国。

第二,国际市场的开拓手段和途径。在对外贸易的策略方面,韩国注重原则和灵活性的统一。对美国、西欧等贸易顺差国家和地区,采取请进来和打出去的两手策略,向它们开放市场。同时,还主动限制部分商品的对美出口,从而迫使美国和西欧对其开放相应市场。对日本、澳大利亚等贸易逆差国则努力减少进口,扩大出口。由政府有关部门统一掌管对日贸易,各综合商社也纷纷建立扩大对日出口常设机构。对东南亚、中东、中南美洲等地区市场,主要采取扩大投资和技术转让等手段,促进产业设备及其他商品的出口,以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则采取更加灵活的策略,实行官方和民间结合、直接和间接结合的方式,开辟市场,以促进市场多元化。

在开拓市场的战略战术方面,韩国基本上做到了机动灵活。他们根据国际市场变化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其生产经营的产品基本符合国际市场需要。他们建立了庞大的海外推销服务网和情报信息网,建立了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贸易机构。到1979年韩国在海外的各种贸易机构已达1445个,1992年底发展到近2000个,仅8大综合商社就在海外设立分社294个。他们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推销出口商品,开拓市场。韩国的出口商品,除了主要由各出口企业设在海外的分支机构进行推销外,还通过出国参加各种国际博览会、展销会、派贸易团出国以及在国内举办交易会、请客户上门洽谈等渠道和方式开展出口商品的销售工作。

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跨国经营,在国际市场内部从事生产经营,是实现国际市场多元化的有效途径。韩国积极从事海外投资,大力发展跨国经营,有力地带动了国际市场的开拓。到1992年底,累计对外投资协议项目已近3000个,投资许可金额已突破60亿美元,实际投资项目2200多个,金额约50亿美元。其中1985年至1992年,累计实际对外投资项目1686个,金额45.13亿美元,投资额年均增长39.4%,投资领域已扩展到矿业、水产、制造业、运输、贸易、建筑、房地产、服务等许多部门。

(四)宏观调控。韩国建立健全了比较科学合理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通过制定和执行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出口创汇,利用发展战略和经济计划指导对外贸易,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物价、汇率等经济杠杆调节对外经济的运行,利用严格的制度和法规维护对外贸易的正常秩序。

第一,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50年代到60年代初,韩国实行以“进口替代”为指导的贸易政策。从60年代起,韩国实施“贸易立国”和“出口第一”的战略,制定和执行了一系列“以鼓励出口为核心”的外贸政策。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韩国在继续实行“支持和鼓励出口政策”的基础上,逐步实行“进口自由化”的政策。韩国支持和鼓励出口创汇的优惠政策主要有:金融政策方面,给予出口创汇企业低利率贷款优先权,贷款数额视出口创汇能力而定。金泳三政府执政后不久,便修正了“外汇贷款制度”,大幅度增加外汇贷款,并将用于出口创汇生产的进口原材料所需贷款利率下调4%。税收政策方面,对内税制的优惠主要是减免创汇所得的法人税、所得税、营业税、商品税等;对外税制主要是减免为生产出口商品而进口的机器设备、原材料、元器件、零部件等的关税。汇率政策方面,韩国政府把货币贬值作为支持和鼓励出口的重要手段,韩元对美元贬值的幅度每年平均12%左右。

第二,宏观计划指导和调节。为了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宏观计划,韩国建立了规模大、功能全、权威性强的计划管理机构——经济企划院。经济企划院的职权相当于我国原来的两委一部(计委、经委、财政部),西方学者称之为“超级部”。经济企划院在制定国家预算和经济发展计划的同时,制定对外贸易计划,由商工部具体组织实施。在制定计划时,都要吸收研究机构、企业、政府有关机构、大学等单位代表参加,认真分析,反复研究,征求各方面意见。韩国的计划一般都具有非指令性、诱导性和可调性,下达之后全国上下会竭尽全力贯彻落实。韩国保证计划实施的主要手段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但有时也采取强制性行政手段进行干预。例如,政府有时向综合商社下达指令性出口指标,甚至向驻外使馆摊派出口指标,限期完成,完不成者进行惩处。

第三,经济杠杆调控。韩国政府综合运用金融、税收、汇率等经济杠杆调节对外贸易,保证了对外贸易高速度、高效益地发展。他们通过银行信贷,采取弹性利率,引导资金流向,对扩大出口或高创汇企业实行优惠;他们采用差别税率和减免税收等办法,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出口产业的发展;他们通过汇率调整,促进出口,改善国际收支,保证外汇收支平衡等。1994年以来,金泳三政府提出了“恢复经济活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方针,坚持采取“放松不恰当行政限制”措施,为企业松绑,综合运用经济杠杆和市场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不失时机地对出口支柱产业和技术开发进行投资,促进了出口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第四,法规和制度保证。运用经济法规和制度约束各经济主体的行为,使对外贸易按照正确的轨道有秩序地运行,是韩国政府干预对外贸易的重要手段。自60年代以来,韩国先后颁布与实施近700部经济法律和法令,涉及各个经济领域,其中60%以上是关于外经外贸的法规。此外,各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长官,还签发了许多条例、决定、规章、制度等。韩国的经济法规和制度体系完备、覆盖面广,而且具有科学性、规范性、透明性和统一性等特点,政府不断根据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修订或更换法规,使一切经济活动都有法可依、执法严格,为经济特别是对外贸易有秩序地运行提供了可靠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颁布了许多包括外经外贸法规在内的经济法律法规,但法制还很不完备,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忽视法治重视人治的现象严重存在。致使对外贸易领域经常产生严重的无秩序问题,例如,有些外贸企业和外贸管理部门行为不规范,不顾整体利益,从自身利益出发,多头对外、自相竞争、“肥水流入外人田”的问题严重存在;海外经贸机构和企业少而且乱,各自为战,形不成合力,有的还非法经营;少数领导成员和管理干部存在以权谋私、损公肥私、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有的机关、团体、企业单位的集团高消费屡禁不止,他们相互攀比,比阔气,讲排场,追求享受,轿车越坐越高级、宾馆越盖越豪华、公款宴请的规格越来越高,肆意挥霍浪费,激起了群众的不满,严重影响了对外贸易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借鉴韩国经验,进一步深化外贸体制改革

韩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最重要的原因是建立健全了科学合理的外贸体制。这一外贸体制既具有韩国特色,又适应国际通行规则,其精华具有普遍借鉴意义。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韩国的经验,进一步深化改革,尽快建立既具有中国特色、又适应国际通行规则的外对贸易体制。

(一)建立上下左右、方方面面齐抓共管的“大外贸”管理体制。韩国依靠外贸带动经济腾飞成功的诀窍在于成功的外贸管理。成功的外贸管理根基就在于建立健全了最高领导亲自抓、上下左右、方方面面齐抓共管的“大外贸”管理体制。

第一,建立一个有权威、有能力的指挥中枢。韩国建立了由最高领导人(总统)亲自抓的对外贸易领导体系,成为千家万户经营对外贸易的指挥中枢。我们必须深化改革,从中央到地方建立由最高领导人亲自抓的对外贸易指挥中枢,集中领导、统一管理对外贸易。

第二,进行配套改革,建立各部门、各团体齐抓共管的大外贸管理体系。借鉴韩国的经验,从中国国情的实际出发,宜重点深化计划、经贸、财政、金融、税务、投资、价格、外汇、劳动、分配、经济管理、社会保障等领域多层次、多方面的改革。还要充分发挥“进出口商会”等民间贸易组织在外贸经营活动中的协调、指导、咨询、服务等作用。同时,建立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发挥各研究咨询机构和学会、协会的信息服务功能,形成健全的信息服务网络;建立必要的法律、会计、审计事务所,为外向型企业提供有关外经外贸方面服务和社会监督。

第三,积极扶植大型外向型企业集团。韩国外向经济迅速腾飞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政府实行倾斜政策,优先重点扶植大型外向型企业集团,使其迅速崛起。建议按照“农工商贸科运”一体化的思路,组建一批工贸、农贸、科贸、商贸密切结合的外向型企业集团,把外贸出口企业、出口生产基地、工业企业和科研机构,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组成企业集团,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形成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实行跨国经营,是经济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有外向型企业集团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加快转换外贸企业经营机制。借鉴韩国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化改革,在国有大中型外贸企业率先建立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运营机制,使其真正成为国内外市场经济的实体和竞争主体。

第一,建立灵活高效的经营机制。通过全面配套的改革,建立健全灵活高效的企业经营机制,使我国的外贸企业能够象韩国外贸企业那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完全面向市场,按照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加快外贸企业化建设步伐。借鉴韩国综合贸易商社的经验,我国的外贸企业应该加快实业化建设步伐,向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坚持出口创汇和提高效益并重的原则,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积极推进出口代理制,转变经营作风,搞好代理服务;直接到国外投资设点办厂,兴办实业,逐步形成投资、生产、销售和服务一体化的国际营销网络。

第三,逐步对国有外贸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

(三)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对外贸易多元化。我国必须立足当地,放眼世界,以全球作为自己的活动舞台,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对外贸易多元化。要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同时,全方位多元化地开拓国际市场,重点开发南美、中东、非洲等市场,特别要充分发挥山东地缘优势,努力发展与韩国、新加坡、独联体各国等周边国家(地区)的贸易关系,进一步开拓周边国家市场,不仅要积极开拓商品国际市场,而且要逐步开拓劳务、技术、信息、金融、航运、房地产、旅游等国际市场,创建自己的国际市场体系和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第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要学习借鉴韩国的成功经验,顺应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历史趋势,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加快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步伐。

第二,坚定不移地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外贸部门应积极与商检、海关、科研等部门通力合作,建立健全出口商品质量监管、检验制度,严格把关,确保出口商品质量。在出口生产企业,广泛推行出口商品许可证制度,加强认证工作,实行ISO-9000系列标准,促使出口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以优质产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对外贸易多元化。

第三,大力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通过项目渠道开拓国际市场。

第四,整顿和发展海外经贸机构和企业。宜采取果断措施对海外的经贸机构进行整顿,促使这些机构按中国法律、当地法规及国际通行规则开展活动,象韩国的海外出口推销网、服务网及情报网那样,切实搞好出口推销与服务工作,充当开拓出口市场的尖兵。

(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我国应学习和借鉴韩国的成功经验,深化计划、金融、投资、财政、税收、外汇、价格等领域的配套改革,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立科学合理的宏观调控体系,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外贸进行科学宏观调控。

第一,继续完善和落实鼓励出口创汇的政策。韩国鼓励出口创汇的政策具有多样性、灵活性、适应性等特点。借鉴韩国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制定和落实包括信贷、税收、价格、外汇等在内的一整套鼓励出口创汇的政策。

第二,改革和完善对外贸易的计划管理。对进出口总额、出口收汇和进口用汇实行指导性计划,对企业的经营目标进行引导。

第三,加快和完善外贸立法。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对外贸易法》、《进口商品管理条例》《出口商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还将继续颁布一系列有关外贸的法律法规。我国外贸企业应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各种法律法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企业外贸经营的规章制度。所有对外贸易管理部门和企业都要增强法制观念,严格依法管理和经营,保证对外贸易法治化、规范化、有序化。

第四,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实行进口管理。进口管理主要运用关税等经济手段,逐步减少行政干预。逐步取消对某些进口商品的财政补贴,创造国内外产品平等竞争的条件,促进国内同类产业生产的发展。(1995年2月稿)

标签:;  ;  ;  ;  ;  ;  

韩国外贸体制改革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_国际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