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理论在功能性便秘患者生物反馈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王燕1,2,林征2,3,周丽荣2,叶咏梅2

王燕1,2 林征2,3 周丽荣2 叶咏梅2

(1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2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9)

(3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29)

【摘要】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行生物反馈治疗的功能性便秘(FC)患者的依从性、疗效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在生物反馈训练同时给予61例观察组FC患者自我效能干预,将既往接受常规干预的74例FC患者作为历史对照,在10次干预后对两组进行依从性、疗效等评价。结果:(1)自我效能干预后,观察组FC患者的自我效能显著提高,且依从性得分明显高于历史对照组(P<0.01)。(2)干预后,观察组FC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总有效率为83.61%,显著高于历史对照组62.16%的总有效率(P<0.01);观察组治疗总满意度为93.44%。结论:自我效能干预不仅能提高FC患者的自我效能及依从性水平,还可有效改善生物反馈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满意率。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自我效能;依从性;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9-0176-02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具有持续性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的一种功能性肠病[1]。有学者调查发现我国北京等地区FC发病率在6.07~9.18%[2]。现代人生活节奏愈发紧张,社会精神压力较大,加上饮食习惯的变迁,FC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近年来,生物反馈因其简便安全等优点而成为一种新兴疗法,信心和耐心是该治疗成功的关键[3]。美国著名心理学家Bandura[4]认为,人们对自身能力的判断即自我效能在自我调节系统中起主要作用,并通过行为调控对个体的健康结果产生影响。本研究旨在调查评估的基础上实施自我效能干预,探讨其对患者依从性、疗效和满意度的影响,以期为行生物反馈治疗的FC患者建立有效规范的自我效能干预体系,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全面改善预后。

1.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RomeⅢ诊断标准[1],选择2011.6到2013.6在我科胃肠动力中心行生物反馈训练的61例FC患者作为观察组,男26例,女35例,年龄44.8±18.9岁,平均病程8.0±8.4年;另将2009.5到2011.5在我科接受常规干预(主要为生物反馈训练、健康教育等)的74例FC患者作为历史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症状积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能接受一个疗程(即10次)的生物反馈训练。

1.2 方法

1.2.1观察指标及评定方法

1.2.1.1自我效能测评

本研究采用黄毓华等修订的“自评健康行为能力量表”[5],可分别测量营养、运动、心理安适和健康责任四方面的自我效能。患者自评从完全没有把握做到到有绝对的把握分别给予0~4分,分值越高说明对健康行为的执行力信心越足。

1.2.1.2依从性测评

参考文献[6]自行设计患者治疗依从性问卷,包括诊室治疗、家庭训练和生活方式3个方面。采用4分制评分法,1分为根本做不到,4分为完全做得到。得分越高,表明治疗依从性越好。

1.2.1.3疗效评价

FC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排便间隔天数、粪便性状、排便困难、排便不尽/阻塞感等,由轻至重分别计0~3分;在干预末进行疗效评价[7],积分改善率>75%为显效,50%~75%之间为有效,<50%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

1.2.1.4患者满意度评价

患者根据对自身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过程的满意度进行自评,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和极不满意五个等级。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人数。

1.2.2自我效能干预

1.2.2.1行为塑造法:生物反馈治疗过程中逐步指导患者学会增加腹内压、收缩和放松肛门的动作要领和技巧,并根据患者自身腹肌力量、协调性等情形设置适当的训练时间和强度,而后逐次增加。

1.2.2.2替代经验:在健康教育过程精心安排行动成功患者现身说法介绍成功的经验和体会,从而增强新患者自我效能感,帮助其调整和改善自我管理行为。

1.2.2.3确认行为契约,激励评价:患者自行制定家庭训练计划,并口头确认契约,每次诊室治疗时反馈家庭训练情况,对完成好的患者给予鼓励,对完成缺乏信心和存在障碍者帮其分析原因并共同找出合适的对策。

1.2.2.4监控和强化:指导患者尽可能在每日早餐后排便,因早餐后易引起胃-结肠反射;对患者排便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患者自我监控,强化行为决心。

1.2.2.5负性情绪处理:鼓励患者说出心中担忧和困扰,医务人员耐心倾听并加强心理疏导,教其自我放松的技巧,如深呼吸、逐步肌肉放松法等。

1.2.3资料收集与分析

所有数据录入SPSS16.0软件分析,经正态性检验后,以 进行统计描述。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干预后FC患者的自我效能显著增强

经自我效能干预后,观察组FC患者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提高,见表2.1。

2.2 干预后FC患者的依从性显著提高

观察组FC患者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历史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2。

3.讨论

3.1 自我效能干预对FC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笔者前期调查显示[8],仅7.84%的FC患者表现出高水平自我效能,绝大部分患者自我效能处于中等甚至低下水平,其执行健康行为的能力信心亟待加强。根据自我效能理论[4],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主要受成败经验、榜样作用、言语劝说和情感唤起水平四种信息源的影响,本研究即是利用此设计和实施护理干预,形成了集认知-动机-情感-行为为一体的综合性干预方案,从不同的切入点积极影响FC患者的自我效能。

3.2 自我效能干预对FC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FC患者能否积极配合生物反馈治疗、遵从医生的指导,对于治疗效果的好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Tsay等[9]对32名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自我效能干预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接受自我效能训练的患者相比,接受者液体摄入方面的依从性更好。同样,本研究发现观察组依从性得分显著高于历史对照组,(P<0.01),提示高自我效能者自我管理疾病的信心强, 更容易主动采取健康行为、依从性好。

3.3 自我效能干预对行生物反馈治疗的FC疗效的影响

由于选用生物反馈治疗的FC患者绝大多数病程较长,对该治疗的原理、方法、疗效缺乏起码的认识,多数患者顾虑重重、缺乏信心。自我效能很易受到相关榜样的影响,尤其在自我经验缺乏的情况下。在健康教育过程中精心安排治疗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容易使新患者达到共鸣。与单纯接受健康教育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总满意度达93.44%。该结果证实:自我效能理论在行生物反馈治疗的FC患者身上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4.小结

本研究以增强自我效能作为解决护理问题的视角和切入点,通过多途径来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使患者有足够的信心积极参与自身疾病的管理过程,将医疗措施和自我管理策略结合起来,提高依从性,使患者维持一个满意的生理-心理-社会状态。

【参考文献】

[1] Longstreth GF, Thompson WG, Chey WD, et al.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J]. Gastroenterology, 2006, 130(5):1480-1491.

[2] 郭晓峰,柯美云,潘国宗.北京地区成年人功能性便秘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10):637-638.

[3] 林征,林琳,张红杰等.功能性便秘患者生物反馈远期疗效及其相关社会行为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9A):20-22.

[4] Bandura A.Self-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 [M]. NewYork:W.H.Freeman and Company,1997.

[5] 黄毓华,邱启润.高雄地区大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之预测因素[J].中华卫志(台湾),1997,16(1):25-35.

[6]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4, 43 (1):73-74.

[7] 许琳,宋志强,王智凤等.难治性便秘综合治疗及影响因素的评价[J].基础医学 与临床,2008,28(4):387-390.

[8] 王燕,林征,林琳.功能性便秘患者自我效能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234-237.

[9] Tsay SL..Self-effieacy training for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 [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3,43(4):370-375.

论文作者:王燕1,2,林征2,3,周丽荣2,叶咏梅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4

标签:;  ;  ;  ;  ;  ;  ;  ;  

自我效能理论在功能性便秘患者生物反馈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王燕1,2,林征2,3,周丽荣2,叶咏梅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