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鲷笼养技术综述_养殖技术论文

黑鲷笼养技术综述_养殖技术论文

彩虹鲷网箱养殖技术总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网箱论文,彩虹论文,养殖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彩虹鲷系鲈形目,丽鱼科,是罗非鱼属内的基因突变种,经过多代杂交选育出的新品种。因形似真鲷,体色以红色为主,艳丽多姿,十分诱人,而获得彩虹鲷的美称,在原产地台湾也常被称作红罗非鱼。彩虹鲷具有生长快、食性广、适应性好、耐低氧、抗病力强、易捕捞、养殖效益高等优点,且其无肌间刺,腹膜与肠系膜无色,腥味较少,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食用与观赏价值兼备,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为充分利用开发资兴市东江湖水域资源,根据东江湖的水域情况及彩虹鲷的生物学习性,笔者在东江湖开展了彩虹鲷网箱养殖试验,旨在了解彩虹鲷网箱养殖的生长情况及越冬的可能性,以达到引导库区移民养殖,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效益,帮助库区移民养殖致富的目的。现将试验情况及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项目实施地点及基本情况 试验地点选择资兴市渔业公司网箱养殖基地,位于东江湖白廊乡白廊村水域的一个开阔库湾,水质清澈无污染,平均水深15m以上,水体交换好,透明度125~234cm,pH值7.6~8.25,溶氧5.62~8.59mg/L,年日照时数1 442h,年平均水温16.3℃,其中5月初至10月底这段时间内平均水温超过25℃,适合彩虹鲷的生产养殖。

1.1.2 网箱 网箱规格10m×10m×4m,网绳3×3×6根单丝,聚乙烯结节网片缝成,用水泥条子浮船作浮架,网箱高出水面45cm,网目随鱼体大小而定,网箱框架每个固定点用钢绳套若干个装石编织袋固定,6口网箱一排,2排一组,中间设1m走道,整个试验基地网箱2组,两组中间为饵料仓库、工作休息房屋。

1.2 试验设计及管理

1.2.1 饵料设计 为了使彩虹鲷在养殖过程中获取全面营养,应投喂适口的饵料。本试验选择投喂的饵料为膨化浮性颗粒饵料,蛋白含量32%,苗种前期投喂蛋白含量为40%的膨化浮性饵料。

1.2.2 鱼种进箱 2008年5月19日(水温22℃)从彩虹鲷苗种场引进规格8cm以上,体质健壮、匀称的鱼种1.5万尾,消毒后分别放入两口网箱中养殖。

1.2.3 养殖管理 鱼种进箱后第二天开始投喂,因鱼种在苗种场已投喂膨化颗粒料,投喂时鱼群集中抢食较好,适应较快。为防止饵料的流失浪费,在网箱四周网片距离水上20~30cm处安装一张50cm高的纱窗网。每天定时投喂4次,清早、上午、下午、傍晚各一次。每次投喂的饵料不宜一次性倒入,视鱼群摄食情况分2至3次分别倒入膨化饵料,以免浪费饵料。投喂量控制在80%~90%的鱼类吃饱为度,并根据天气、水温、水质、鱼的食欲情况灵活调整,投喂时一定要精心,彩虹鲷吃食速度很快,吃一会儿就游走,但停一会儿又可接着吃,一般每次投喂时间掌握在30~45分钟为宜。

1.2.4 病害防治 彩虹鲷是抗病力较强的鱼类,在整个养殖过程没有发现暴发性疾病流行,只是在进箱时水温较低,因鱼体受伤,个别感染水霉死亡。另外可能由于品种本身的基因缺陷,养殖过程中有个别鱼体体色泛白,失去红色,摄食不明显,并最终死亡。

1.2.5 越冬试验 10月底左右,对养殖的彩虹鲷全部挑选分级,及时分箱。为降低越冬风险,大规格商品鱼逐步上市出售,分挑出300g/尾左右的彩虹鲷共计375kg放入一口5m×5m×3m的网箱中饲养,在光照好的天气悉心投喂,确保彩虾鲷越冬时的营养积累。到12月底水温降至18℃以下时,彩虹鲷摄食相当弱,并逐步停食,越冬过程中尽量不要移动、拉动网箱,以免惊动鱼群。2009年元月底至2月初最低水温降至14℃,4月份水温逐步回升,彩虹鲷活动逐步恢复,开始摄食,第一个冬天顺利度过。

2 结果与分析

东江湖每年5月初至10月底的水温及水域条件适宜彩虹鲷的网箱养殖。由于这段时间较短,因此进箱鱼种规格相对要大,最好在10cm以上,以确保在养殖期内达到商品上市规格。

当水温在14℃以上时,彩虹鲷能够在东江湖安全越冬。

为达到商品上市规格,鱼种进箱前期投喂蛋白含量高的饵料,以促使其快速增长,为后期的相对快速增重打好基础。

鱼种进箱时成活率为98%,养殖试验过程中成活率为96%,养殖周期内彩虹鲷平均增重420g/尾,养殖生长期内饵料系数为1.6,基本达到试验的预期目标和要求。

(联系电话:0311-86044735)

标签:;  ;  

黑鲷笼养技术综述_养殖技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