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行业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论文_罗穗华

电镀行业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论文_罗穗华

惠州市环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惠州 516000

摘要:电镀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行业,工艺复杂、产生污染物众多,治理难度大。环境影响评价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管理手段,本文将就现行环保趋势下,电镀行业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电镀行业 环境影响评价 改进策略

1、我国电镀行业发展现状

电镀是利用电化学的方法对金属和非金属表面进行装饰、防护及获取某些新的性能的一种工艺过程,是许多工业部门不可或缺的工艺环节[1]。

1.1 发展迅速,分布广泛

电镀技术是现代化工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行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20000个电镀厂,其中40%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这两个地区的电镀行业产值占全国的60%。电镀企业分布在各行各业,主要有机械工业33.8%、轻工业20.2%、电子工业5%-15%,其余分布在航空、航天及仪器仪表工业[2]。电镀加工中涉及最广的为镀锌、铜、镍、铬,其中镀锌占35%-45%,镀铜、镍、铬各占约20%。电子产品镀铅、锡、金约占5%[3]。

1.2整体行业技术水平仍较落后

我国已成为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对象,国际大企业不断进驻,涌现了部分拥有国际先进生产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和设施的电镀企业。但整体而言,大部分仍使用较陈旧的设备和工艺,有些甚至仍为手工操作[2]。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能源消耗高、工作效率低,水、气的“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废气无组织排放严重。部分企业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排放[4]。

1.3 集聚化园区发展,并向行业上下游拓展

电镀废水处理工艺复杂,处理难度较大,成本较高,中小型电镀企业无法承受高昂的污染物治理成本。为确保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要求,电镀行业必然向集聚化园区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各地已建成一批电镀工业园区,大量电镀企业整合进入电镀基地园区进行生产。电镀企业从原有的纯电镀工艺,向表面处理行业上下游的前处理、阳极氧化、电泳、喷漆等工艺发展。

1.4 产业政策和行业环保法规要求日渐提高

近年来,国家对电镀行业的产业政策、污染物排放标准、清洁生产体系进行修订,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各电镀大省纷纷出台更严格的地方性法规。浙江省出台《浙江省电镀产业环境准入指导意见(修订)》(浙环发[2016]12号),对电镀企业的废水回用、清洗方式、节水节能等方面做了严格的要求。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地方标准《电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1597-2015)、《广东省电镀工业园区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对电镀行业的污染物排放及清洁生产水平做出更严格的监管。

2、电镀行业环境影响评价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电镀行业污染物特征

电镀的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和废渣中含有油类、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强酸强碱、重金属离子及其氢氧化物,废气中含有酸碱废气、氮氧化物、铬酸雾、含氰废气等污染环境的物质[5~7]。产生的危险固体废弃物包括前处理清洗槽、电镀槽、以及后处理槽体的高浓度废液,含有铜、镍、铬、锌、镉、铅等[8]。

2.2 电镀行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问题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日渐严格,电镀行业的环保准入条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要求均有较大的提高。以下就当前电镀行业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部分城市未进行电镀行业的战略环评、规划环评,造成新建企业建设的产业政策和规划符合性依据不足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发展至今,电镀行业的环境影响评价也从早期的单纯项目环评,变成在战略环评时界定电镀行业的发展战略、各城市电镀行业可建设的区域及方向,电镀工业园区建设必须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环评必须在规划环评的框架内才能进行编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缺乏相应的战略环评和规划环评,新建项目环评文件编制依据不足,无法进行申报。

(2)部分已建成的电镀工业园区环评文件编制时间早,已无法满足新入园企业的准入依据的需要

2009年以前建成电镀工业园区只是按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编制,未能完全涵盖电镀工业园区发展的规划要求。多数以单纯电镀类项目申报,已无法满足现状电镀企业从纯电镀向其他表面处理及上下游延伸的需要,造成入园的部分新建企业环评文件申报受限。同时,因原审批时环境标准、清洁生产要求较低,原审批时周边的环境质量状况已发生较大的改变,园区的大环评已无法作为新入园企业环境影响文件的依托。

(3)新材料、新工艺应用,污染物源强计算缺乏相应的依据

随着电镀行业的发展,大量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种类、浓度和数量缺乏相应的实际经验数据,无法满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6)的污染物源强核算要求,确定污染因子集气产生和排放的方式、浓度、数量等要求。

(4)清洁生产要求未能真正落实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清洁生产章节编写时,依据法律、法规、规范的要求进行计算,多数仅为纸上谈兵,很多企业并未按环评文件中的清洁生产要求进行落实。尤其是一些审批较早的电镀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较低,资源浪费较严重,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对周边环境的环境风险较大。

2.3 电镀行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改进策略

根据电镀行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存在问题,提出以下改进策略:

(1)完善行业战略环评、规划环评编制,划定各地电镀企业可建设区域和类型。

(2)对已建成的电镀工业园区,根据事中事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报的要求,编制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和后评价,对电镀工业园区运行多年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对园区内的不符合现行环保法律法规、规范的落后企业进行整改或淘汰。对于纯电镀园区需要延伸到上下游以及表面处理其他类型的,及时进行补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便于更好为入园企业服务。

(3)电镀行业协会应定期对电镀行业的工艺和参数进行汇总,作为污染源强分析的核算依据;或通过对同类工艺企业各类槽体进行实测,以实测数据作为物料衡算的依据;

(4)将清洁生产理念贯穿于原辅材料的筛选和使用量控制、工艺过程的产污节点、在提高镀液的控制和回用、技术工艺和过程控制用水量、废弃物回收利用等章节,确保使用的原辅材料、技术工艺更环保,物料、水利用更节约,将清洁生产落到实处,有效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影响。

综上所述,电镀行业属于重污染行业,必须针对当前电镀行业环境影响评价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有效地找到各种改进对策,以确保在现行环保法律法规、规范要求的前提下,电镀行业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和审批更有效率,促进电镀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健等,电镀重金属废水治理技术的发展现状(I)[J],电镀与精饰,2003,25(3):36-38、42.

[2]赖日坤,电镀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处理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

[3]王维平,电镀废水减量化技术[J],电镀与环保,2006,26(5):36-40.

[4]王三平等,技改类电镀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J],电镀与涂饰,2015,34(13).

[5]胡雪强,电镀重金属废水的治理技术[J],硅谷,2008,6:067.

[6]朱龙基,电镀清洁生产研究[D],山东大学,2007.

[7]陈万鹏,浅谈电镀行业的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0(2):62-63.

[8]张东逢,深圳市电镀行业重金属总量排放核算技术方法体系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

论文作者:罗穗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9

标签:;  ;  ;  ;  ;  ;  ;  ;  

电镀行业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论文_罗穗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