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史学的特点_历史学论文

20世纪中国史学的特点_历史学论文

20世纪中国史学的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史学论文,中国论文,特征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这一百年,中国历史学从传统走向近代,发展迅速,成果辉煌,产生了一大批杰出历史学家,前半个世纪已有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陈垣、陈寅恪、胡适、顾颉刚、钱穆以及李大钊、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侯外庐等,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少见的。中国号称历史著作丰富,史学家很多的国家,司马迁死后140 多年产生了班固,班固死后130多年产生了陈寿,大历史学家也不常见,像20 世纪这样人才荟萃、群星灿烂是没有的。20世纪也出现了大批优秀历史著作,这一百年历史学的特点和成就是否可概括成以下六点。

第一,进化史观是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显著标志。 自从上世纪末严复释译《天演论》,社会进化学说风靡全中国,中国近代学术都奉之为指导,从前中国传统史学认为:社会历史越古越好,上古三代是中国黄金时代,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中国的道统越到后代,历史越是退步。本世纪初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认为历史寻求人类进化的公理,打破了厚古薄今的历史观,后来顾颉刚说“过去人认为历史是退步的,愈古的愈好,愈到后世愈不行,到了新史观输入后,人们才知道历史是进化的,后世的文明远胜于古代,这样整个改变了国人对历史的观念”。20世纪历史学家全都相信进化史观和以前历史学家观念根本不同了。这种历史观的改变,促进了思想解放,使人们摆脱了迷古崇古复古的思想束缚。五四运动就是受进化史观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猛烈的批判,中国近代学术包括中国历史学在内从传统中分化脱离,开始诞生。

第二,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指导。这是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伟大进步。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先进人士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社会中国历史,中国学术包括历史学在内发生根本变化。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客观的历史发展,具有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是主观性规律,历史并不仅仅存在于人们心中。这是和唯心史观不同的。当然社会历史和自然界不一样,自然规律,人可以认识它、利用它,但不能改变自然规律;而社会历史规律本身包括人的实践活动在内,因此研究历史要考虑在历史中活动的人的作用,所以研究更复杂。唯物史观认为历史前进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原因,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当然经济是决定性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其他政治的、文化的、军事的、地理的多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促进社会发展,这样唯物史观就和那种把英雄人物或思想、上层建筑看做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不一样,区别于英雄史观和唯心史观。

20世纪中国历史学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重大影响,是在马克思主义哺育下发育成长的,这是它最明显最重要的优点。

第三,近百年历史学发扬理性的精神。理性的觉醒,所谓理性精神就是承认人具有正确认知客观历史的能力,这是相对于愚昧主义神秘主义而言。理性精神就是运用人的心智来分析历史,论证历史,认识历史, 不是依靠主观感悟不是依靠超自然信仰。 本世纪历史学一方面继承18世纪以来乾嘉学派传统,另方面吸收西方历史学成果,运用理性方法,重视事实,重视证据,运用归纳演绎的逻辑方法,实事求是,在理性精神启示下,中国20世纪历史学取得许多重大成就,理性精神在人类历史上有重大贡献,它引导人们摆脱了愚昧迷信,促进思想解放。

第四,一百年来中国历史学在各个分支学科中进行开辟创造建立了历史学全面系统的学科体系。中国传统历史学成绩很大,是极为丰富的宝贵遗产,但也存在很大缺陷,一个局限是封闭性,古代中国毕竟是处在东亚一角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它和世界联系很少。在当时中国人观念中,中国是天朝上国,其他国家和民族都是文明程度低下的“蛮夷之邦”。在封闭的环境中形成封闭的历史观,只知有中国史不知道有世界史。另一个局限,传统的中国史中英雄史观、个人史观占主导地位,史书中大量记载帝王将相活动。所谓本纪列传对经济发展、社会结构、文化活动、大众生活记载很少,而20世纪历史学克服了传统史学封闭狭隘观念,大大扩充了研究范围,把对世界各国历史研究提上重要日程建立了世界史学科,世界古代史、中世纪史、近现代史,以及地区史、国别史,等等,又重视历史上经济、文化、社会、民族各方面的历史发展,使得历史学涵盖面更宽广,内容更加丰富全面。整个历史学在本世纪内形成包括各个分支学科在内完成的历史学体系。

第五,近百年历史学充满爱国主义精神。中国进入20世纪,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更加凶狠、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中国的历史学家目睹国家艰难,人民痛苦,抱着无限爱国心、同情心,唤起自己责任感,以拯救天下为己任,许多学者在历史学领域努力钻研,苦心探索,希望总结历史经验,寻求救国的道路,树起立国精神。近代历史学随着中华民族的苦难和崛起而诞生成长,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性格。梁启超早年是戊戌爱国维新运动领导人,章太炎是辛亥革命战士,陈垣在日伪统治下的北平写《道鉴胡注表微》表彰民族大义和道德气节,都表达了爱国心声,还有郭沫若、翦伯赞在抗日战争时期以笔墨作刀枪,歌颂屈原、文天祥、史可法不屈的民族英雄,都是为了鼓舞全民族英勇抗战的精神。近百年的中国历史学,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发展很快,其原因之一是因为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反帝反封建的历史,是一部振兴国家,高扬爱国主义的历史,其中充满着激昂壮烈的斗争史实,坚贞不屈的英雄形象和丰富宝贵的经验教训,可以鼓舞和教育中华儿女为建设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工作,因此中国近现代史现在得到历史学家特别的关注。

第六,近百年历史学新史料大批发现质量之高,数量之多,是前所未有的。上个世纪之交发现了河南安阳殷墟甲骨、甘肃敦煌经卷文书,本世纪前期内阁大库明清档案重见天日,为世人所知,战国秦汉的竹简木牍相继出土。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发展,各地进行大量考古发掘,马王堆、银雀山、吐鲁番等古代墓葬器物竹简帛书、工艺品、壁画纷纷出土,琳琅满目,大大促进了历史研究,改善了单靠传世文献去研究古代史的局面,还有流失在海外的古籍史料传回国内,西方人士有关中国的记录报道。国内少数民族文字资料如满文、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以及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史料,给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使许多从前不了解的或争论不决的问题有可能得到解决。史料的发现、搜集、整理、考证这是历史研究基础性工作,历史研究必须从大量的确凿的史料出发,缺乏史料就不可能建立起历史科学的辉煌殿堂,近百年内许许多多历史学家穷年累月孜孜不倦,从事史料整理考证,做了大量工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史料的发现、整理、考证关系到历史学的盛衰,近百年历史学所以兴旺发达除了历史观方法论原因外,大量新史料的发现是一个重要原因。安阳殷墟发掘甲骨文的出土大大推进了殷商史研究,使甲骨学得以诞生;战国秦汉三国时代大批竹简的出土推进了古史研究使简牍学得以诞生;近年来郭店楚墓竹简发现了早期儒家许多典籍,时代大约在孔子之后孟子之前,使大家更清楚认识早期儒家的思想特点,许多学者说这次发现使中国学术史哲学史要重新改写。另外敦煌藏经文书壁画的发现大大推进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历史的研究,使敦煌学得以诞生;故宫明清档案公开于众推进了明清史近代史研究,使中国历史档案学得以诞生;本世纪内史料的大批发现是史无前例的,从前,在汉代曾经在山东孔府墙壁中发现了古代典籍,秦始皇焚书以前书籍,历史上产生了古文学派,西晋时在战国魏墓发现了竹简、竹书纪年、山海经,还有各地出土了一批钟藏石刻,但其数量重要性远不能和20世纪的发现同日而语。20世纪在史料的发现和整理方面是得天独厚的丰收的世纪。这是本世纪历史学兴旺发达人才辈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上简单回顾20世纪中国历史学发展的简单轮廓。展望21世纪,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历史学也将攀登新的高峰。我深切希望历史学界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坚持实事求是,严肃认真,谦虚谨慎的学风,树立勤奋钻研,踏实刻苦,淡泊名利的敬业精神,促进中国历史科学更加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更大贡献。

标签:;  ;  ;  ;  

20世纪中国史学的特点_历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