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年人建筑设计理念论文_方瑞玲,韩来邦

浅谈老年人建筑设计理念论文_方瑞玲,韩来邦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也是保障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关键。随着养老机构的增多,养老建筑的设计成了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工作,良好的设计方案能够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休闲娱乐等提供保障,提升其晚年生活的幸福指数。在实际设计工作当中,必须要明确老年人在生理与心理上的变化特点,积极调查与了解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从人性化角度开展设计工作。

关键词:老年人;建筑设计

1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

从少年,青年,中年,一路走到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步入老年以后,人在心理和生理上发生与青壮年完全不同的情况,叫做老化现象。主要表现有身体功能的变化、感觉功能的变化、心理功能特征的变化、生活结构的变化等。据研究表明,老年人需求的方面比其他人群更多,这包括:

1.1健康的需求:老年人常常能感觉自己身体的变化,尤其是70岁以后,人体生理功能的衰退是显著的。对于健康的需求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的心理,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年人更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

1.2工作的需求:这对于退休的老年人更强烈。他们大多尚有工作能力,聚然间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许多想法,他们有的希望再次从事工作,以体现自身价值。

1.3依存的需求:人到老年,精力、体力、脑力都有所下降。有的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这时他们希望有人照顾,尤其得到子女的亲自照顾。子女的孝顺,将会使他们感到有所依靠。

1.4和睦的需求:到了老年,人更希望自己有个和睦的家庭环境,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只要全家和睦,邻居关系融合,互敬互爱,互相帮助,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

1.5支配的需求:老年人原来多为一家之主,掌握家中的支配权。但由于年老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老年人的家庭地位、支配权都可能受到影响。这也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苦恼。

1.6尊重的需求: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可能会情绪低落,如果得不到尊重,就会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不愿出门,长期下去,则会引起仰郁和消沉,埋下疾病的祸根。

1.7求偶的需求:丧偶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极其沉重的打击,丧偶后生活寂寞,心理表现无助,有很强的找个伴的愿望,希望有人照顾。

2老年人居住建筑的特点

2.1自立性、健康性、安全性

低龄老人与正常人的生活没有多少差别,有意识地提高老年人的自立性,是使老年人更多地享受正常人生活的最好方式。自立性是建立在健康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的,避免由于盲目强调自立而发生不必要的危险。

地面高差的消除;走廊宽度的加大;报警装置的设置;地面材料的防滑处理;墙面扶手的安装等等,都是给老年人在增加安全度的前提下多了一些自立的可能性。老年人使用的设备和设施应按老年人的人体尺度和生理、心理特点进行设计。空间布局以有利老年人自信心为原则,以增进老年人机体活动的愿望和更长久维护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为目标。比如:厨房的吊柜和低柜尺寸要适当减小,避免由于过高取物需要攀登或过低取物时弯腰的不便等。

2.2功能性

老年人由于行动迟缓,因而在居住空间的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老年人步行和使用轮椅的空间,要完全消除地面的高差,让老年人能自由地在住宅内行走,要合理缜密地布置室内家具设备,其尺寸要方便老人使用,吊柜和低柜的高度应适宜,避免由于过高或过低取物带来的不便。走廊、房门、卫生间等尺寸应适当加大,以便于老年人借助轮椅或在外力协助下行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适用性

老年人居住建筑应该为老年人提供发挥余热的更多空间,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生活规律和子女的不同需要,为老年人提供更舒适的生活空间,并给子女留有相应的余地。老年人应有相对独立的空间,并保证有较好的休息环境特别是需要照顾的老年人,需要子女或护理人员与他们生活在一起,这就提出了对于老年人居住建筑在考虑到老年人需求的同时兼顾其他人的需求,即居住条件的多元性。在老年人居住建筑中,两代居住的设计就比较好地解决了老年人与年轻人的不同需求,为两者创造了较好的居住条件,同时又达到了长期照顾老年人的目的。

3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设计探索

3.1老年人居住建筑户内设计

3.1.1平面尽可能方正,柱网布置简洁,避免出现凸角。不规则的或者凹凸变化的平面布局,利用率较低,不利于布置家具,也不利建筑节能;对于老年人居住空间而言,简单、通达是一个重要的要求。平面方正、柱网简洁的居住空间,易于达到此项要求,而且也便于各种空间改造,适应不同老年阶段的需求。

3.1.2门扇、走道及主要功能空间应考虑轮椅通行。应保证门扇和走道足够的宽度,门扇净宽不应小于800mm,室内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00mm,还应考虑扶手及安装空间。户门应保证门扇开启执手的侧边设有宽度不少于400mm的墙面,门扇内外应留有直径不小于1500mm的回转空间;进入各个房间的走道,宜直不宜弯,转弯会给使用轮椅的老人,带来不便。房间内应保证轮椅进入及回转必要的空间。

3.1.3卫生间厨房设计。卫生间要靠近卧室布置,方便老人夜间如厕;卫生间门应向外开或可从外部解锁打开,防止老人在卫生间内倒下后挡住门,外部人员无法进入救护;洗浴空间尺度应方便老人动作的伸展,并预留护理人员的操作空间,及扶手等位置。厨房设计应结合老年人生理特点,橱柜平面布局以L型为宜。轮椅直行和转弯动作较平移容易,L型橱柜使行进距离较短,并便于轮椅转弯操作。

3.1.4消除高差。应避免设计错层平面,不利于腿脚不便及使用轮椅的老年人使用。卫生间、阳台等小高差处应设置缓坡过渡,避免老年人因为没注意到或腿脚不利索而被绊倒、摔骨折,继而卧床不起。

3.1.5为采用信息化技术提供条件。信息化技术主要包括急症呼救及燃气报警智能家居技术、家庭用能及空气质量智能调控技术、隔声降噪高性能门窗及浮筑楼板技术、恒温恒湿无吹感健康新风技术等。

3.1.6为日后改造留有余地。今天,我们是在住宅建筑设计中,有意识地引入“适老性”的概念,目的是为了满足住户不同年龄的使用要求。年轻时和年老时不同,不同的老年阶段也不同,因此应该考虑不同阶段的改造可能性,如在走道预留设置扶手的预埋件、门扇改造、走道空间等。

3.2老年人建筑公共区域设计

3.2.1楼梯。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楼梯应尽量平缓,宜采用直线形楼梯,踏步高度应在160mm以下、踏步宽度不小于300mm。宜在两侧设置扶手[1];踏步凸沿缩进尺寸应小于20mm,避免绊倒老人。防滑条宜有鲜明的色彩并覆盖整个踏步转角、且不突出踏步表面,可防滑并提示高差;楼梯照明,宜设置地灯,或采用多灯形式,防止踏步表面出现阴影或自身投影。

3.2.2电梯。配备电梯的高层住宅,每个单元应设置一部无障碍电梯。12层以上高层住宅,每个单元应设置一部担架电梯。其电梯呼叫按钮高度为0.9~1.1m,轿厢侧壁设置高度为0.85~0.9m的扶手[1]。其公共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m[2],并宜沿一侧墙体加设(或预留)高度为0.85~0.9m的单层或双层连续扶手。低、多层住宅尽量配备电梯,或预留电梯位置,便于日后改造。

4结语

在设计未来的城市养老住宅建筑,设计原则必须遵循安全舒适的居所环境设计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才能为老年人安度晚年提供科学合理的住所。

参考文献

[1]杨晓帆,袁丽丽.老龄化社会环境下的老年人建筑[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

[2]康海涛,毛明慧.浅析老年人建筑模式[J].世界家苑,2014

[3]宋岭,张少伟,李志民.城市老年人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探析[J].河南大学学报,2011

论文作者:方瑞玲,韩来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  ;  ;  ;  ;  ;  ;  ;  

浅谈老年人建筑设计理念论文_方瑞玲,韩来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