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拉针法”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观察论文_郭建军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推康复科 湖南长沙 410006)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 “提拉针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4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2例。治疗组采用提拉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10次为一疗程,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对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拉针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法,并有可能降低后遗症发生率的趋势。

关键词:顽固性面瘫;提拉针法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疾病[1]。治疗3个月以上仍不能完全康复者,称“顽固性面瘫”[2]。给患者日常社交活动带来极大不便。近5年来,笔者通过临床摸索,自创以 “提拉针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满意。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科室门诊及住院的顽固性面瘫患者64例。其中男35例,女29例;年龄15—73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年。

1.2 分组

将64例患者根据就诊时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两组在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面瘫诊断的患者;②为周围性面瘫患者且病程3个月以上者;③愿意接受本法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注)须同时满足以上三点要求的患者方可纳入。

1.4 排除标准

①诊断为中枢性面瘫者;②周围性面瘫病程未满3个月者。

2.治疗方法

2.1“提拉针法”治疗组

采用环柄针。

1). 取穴:鱼腰、阳白、地仓、颊车、牵正、上迎香、巨髎、神庭、头临泣、大迎、牵正、关元。

操作:

第一针:地仓透刺承浆,滞针法;

第二针:针尖从地仓穴的第一针针环中穿过,刺向上迎香或巨髎。顺势将第一针向上提拉。

第三针:阳白透刺鱼腰,滞针法;

第四针:针尖从阳白穴的针环中穿过,刺向神庭或头临泣。顺势将第三针向上提拉。

第五针:颊车刺向大迎,滞针法;

第六针:针尖从颊车穴的针环中穿过,刺向牵正或下关;顺势将第五针向上提拉。

其余穴位针刺同常规针刺法。

2). 常规针刺法对照组:

取穴:同提拉针法治疗组。

操作:穴位常规消毒,面部穴位采用斜刺,其他部位穴位直刺进针,得气后,平补平泻手法。

以上两组均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天。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注)针具:两组均采用30号40mm 安迪牌无菌环柄针灸针。

3.疗效评定标准

按Portmann评分法 [3],以皱眉、闭眼、吹口哨等自主运动制定评分标准。痊愈20分,显效17-19分,好转14-16分,无效13分。

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计软件。数据比较以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6.讨论

顽固性面瘫患者病情往往迁延难愈,在此阶段,常规治疗如电针虽有效但疗效仍差强人意,且患者由于前期治疗手段过多、刺激量过大,常常遗留面肌痉挛、倒错、面部板滞,联动症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4]。

因此,如何尽快治愈顽固性面瘫,且尽量避免电针、穴位注射等刺激量过大而诱发的并发症成了当前针灸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

笔者所创提拉针法主要由提拉针+透刺+滞针组成。一方面,透刺+滞针法牵拉肌纤维,提高末梢神经的兴奋性[5]。能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使炎性渗出物尽快吸收,有利于受损神经和肌肉的修复与再生,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另一方面,通过提拉针,可上提拉起患侧面部松弛下垂的肌肉,促进其肌力的恢复,病情向愈。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云:“脉络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口㖞僻不遂。”指出正气亏虚是本病发病之前提,邪气稽留则是顽固性面瘫的缠绵难愈之因。在治疗时要注重祛邪同时,不忘扶正。笔者根据“久病耗气,久病入络成瘀”的理论,针对顽固性面瘫,采用提拉针法的同时,配合针刺中脘、关元、天枢、水分等穴位以引气归元,扶助正气,及血海、三阴交等穴活血化瘀。共奏祛邪扶正之效。临证效果颇佳。

通过前期大量临床观察,笔者发现,采用提拉针法,减少了电针及其他治疗手法的使用频率,有效减少了面肌痉挛的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表明,提拉针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法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之,提拉针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后遗症的复发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7.典型病例

桂某某,女性,46岁,2016年4月10日就诊。

患者自诉4月余前劳累吹风后出现口角右歪,左侧面部麻木不适,漱口时口角漏水。病后多次于当地医院住院及门诊治疗,头部MRI检查排除颅内病变。经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电针、穴位注射、拔罐等治疗,疗效不著。遂来我院就诊。诊见:左侧口眼歪斜,左贝尔征阳性,眼裂约4mm,不能蹙额抬眉,不能鼓腮吹哨,左侧额纹、鼻唇沟变浅,进食时食物留于颊齿间。左侧面部板滞感。舌质淡暗,苔白边有齿痕,脉弦细。考虑为:顽固性面瘫。患者系痰瘀阻络,兼有气血两虚。治宜祛痰活血,兼以补气养血。取穴:鱼腰、阳白、地仓、颊车、牵正、上迎香、巨髎、神庭、头临泣、大迎、牵正、关元。合谷、足三里、血海等。面部穴位采用提拉针法,其余常规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10次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患者面部表情肌活动较前明显好转。2个疗程后面证已愈大半,3个疗程后面部功能恢复基本如常,诸症获全效。

参考文献

[1]石学敏.新世纪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M]. 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24.

[2]李德华,李季,杨玲.经筋调理四联综合疗法治疗难面瘫30例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杂志,2016,11(8):1461

[3]孙传兴. 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 2版.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98.

[4] 孟宪璞. 益气通络饮加减治疗难治性面瘫30例[J].陕西中医,2011 32(10):1368-1369

[5]陈攻.透刺阻滞针法治疗难治性面瘫临床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2015,23(14):146.

附:照片

  

论文作者:郭建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4

标签:;  ;  ;  ;  ;  ;  ;  ;  

“提拉针法”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观察论文_郭建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